APP下载

侘寂美学在陶瓷骨殖容器中的创新设计

2020-01-06PangWei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容器陶瓷美学

逄 威 PangWei

湖南工业大学 株洲 412000

1、 寂美学的内涵

侘寂普遍被认为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侘寂被视为一种简朴、克制的欣赏方式。时至今日,它代表了一种以平和的情绪看待短暂与消逝,以接纳的态度来喜爱世间的不完美的情感。侘字大致意为简朴而优雅之美,而寂字意为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两者结合则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对东方文化至关重要的哲理,直至成为支配着日本艺术品味与审美规范的古老理念。

侘寂否定了艳乍、繁华、雍容这些概念,描绘的是残缺之美,传达出质朴、沉静、自然的悠远意蕴。这些特质的汇集注定了侘寂的格调是高级的,且被认知的过程是后发的。它是人与物之间长久接触,才彼此达成的一种情感联系,是拥有之后能够坦然放下的节制与力量。它是一种由心境创造氛围的状态,是一个以自然为基础的美学范式,在东方传统文化哲学中极具特质,体现了东方人对安静美学的崇尚与追求。

2、 寂美学与陶瓷骨殖容器的关系

2.1 侘寂美学与殡葬美学的关系

侘寂是一种生死观,它所表达的核心在于理解了自然界中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其主要思想始终追求瞬间的美感,将精神集中在所有的无常事物中,集中在精妙的短暂之美上。单纯看待自然事物时,生命本体是唯美震撼的,但当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短暂而易逝时,人们就会认识到万事的无常和最终走向消逝的现实,自然之美就会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事物随时间沉淀,会显露出充满岁月剥落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华彩褪淡,都无法阻挡其缓缓散发的震撼内心的美感。侘寂美学是接受消逝的审美态度,使人们更能平静地认识事物从产生到消亡,从消亡到产生的轮回,并使人们有能力在自然纯粹的内心之中来平衡诸多美的事物。

2.2 侘寂美学与陶瓷艺术的关系

侘寂美学所阐释的悠然、随和、质朴、素净与陶瓷艺术中长于表现的浑厚、淳朴、文质、简括有着内在的高度相似性。泥土本为自然材料,用自然的材料去表达自然的荣枯轨迹,能够赋予陶瓷容器更多的生命意味。

在对待陶瓷容器的完整性方面,石膏镶接,髹漆金缮,锔瓷等陶瓷工艺都表现出了释然与包容的造物态度和生命观。当运用金粉和大漆修补破损陶瓷容器时,更在于突出缝隙而非掩盖缝隙,让缝隙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修复之后,不同的颜色和质感形成了一种微妙且不均匀的反差效果,其浑然的质地不是依靠人力的刻意做作可以完成的,整个过程都在隐约之间体现了侘寂美学的自然情趣。

在陶瓷容器的表现手法方面,陶艺家们追求坦率而不事雕琢的面貌,使陶瓷容器的形式语言具有自然的表象。他们更加倾向于运用手工的手渍方式来替代机械平滑的过程,追求以偶然的、原始的处理方法取代完美精准的加工工艺,以丰富细腻的生活体会贯穿于操作手法之中,来表现陶瓷艺术拙稚的造型意象。侘寂美学与陶瓷艺术在美感上的契合不仅限于表象,在精神内涵上也如出一辙的相似。陶瓷容器在火焰淬炼之下蜕变,也如同自然界重生的轨迹,历经最炽烈的考验,却表现出异常的平和与从容。侘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陶瓷艺术的理智与均衡,如果制陶人缺少精神的修为、美学的熏染,就很难把控这种拙缺而幽美的调性。

2.3 侘寂美学与骨殖容器的关系

侘寂美学与骨殖容器之间暗含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骨殖容器象征着沉淀、归宿、平静的概念。侘寂美学传达着静谧、平和、归于自然的情绪。在精神上,两者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而在传统的骨殖容器形制中,却很少有两者在形与意上的结合。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变化,也同时影响着骨殖容器外观形态上的变化,加之人们审美水准的逐渐提高,过于传统封建的骨殖容器样式已逐渐不适应于当代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当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死观悄然发生变化时,骨殖容器的发展却依然迟滞不前,就造成了供求之间的不对等和文化衔接上的偏差。

而侘寂美学在骨殖容器中的设计与应用,表现了对生命轮转规律性的体察,也有助于引导人们建立新的生命美学观,同时契合时代背景下的审美理念,为未来的骨殖容器创新提供了思路。侘寂原本是具有苍凉意味的词汇,却能够与同样具有哀伤情绪的骨殖容器相链接,产生新的哲学遐思和造物体验。

3、 寂美学在陶瓷骨殖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侘寂美学在陶瓷骨殖容器的应用上是提倡没有刻意的人工雕琢与封建意识干涉,表现生命本真的美感,保留自然而然的气息和最朴实的本色,呈现不受拘束的风雅气质,并与真实的自然美感相协调的视觉体验。这与传统的骨殖容器呈现的面貌有着明显的区分。基于长期封建传统风俗的影响,骨殖容器压抑、阴暗、神秘的样式使得人们对其始终保持着避而远之的心态。长期不曾改变的容器外观面貌也会给人们留下恐惧而深刻的心理印象。

在传统风俗认识中,死生亦大矣,作为生命形式的极端,死亡始终是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直视的,而这种心态反映在骨殖容器的设计上也是阴森而灰暗的。人们在传统骨殖容器的设计上对生命观的表达过于简陋和直白,同时又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既有事死如事生的心态,又包含着抵触与排斥的复杂心理。因而各种扭曲的情绪和文化风俗相互纠缠,必然无法在容器之上准确地加以表达。而侘寂美学的情感传递却是非常平和从容,在思想上脱离了传统观念中的恐惧,在骨殖容器的表现上自然就脱离了外观形态的复杂与狞厉。

侘寂美学在陶瓷骨殖容器的设计上易于呈现出意境与空间的营造,表现容器静谧玄远的气质氛围,在陶瓷创作的诸多方面均有创新余地,例如泥料的卷曲与舒展,釉色的叠加和覆盖,造型的延展与变化,装饰的留白与制约,配饰的排列与布局,空间的塑造与递进等细节。

具体来讲,可拓展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在泥料方面,泥土丰富的延展性可以塑造极为多样的形态,胎体的干涩与平滑,为侘寂意味的呈现和情感的宣泄表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干涩的胎体,粗粝而富有泥土的本味,材质本身呈现的颗粒起伏感处处流露出自然情趣。而平滑的胎体则利于表达原料的柔润与心境的平和,展现诧寂之静美。

第二,在釉色的运用方面,使用擦拭法,流淌法和阻隔法等方式进行装饰渲染,擦拭法可增强釉料更为原始的质地表现,摩擦的划痕也使容器拥有了粗犷而多变的质感,而流淌法呈现出河流一样自然痕迹,釉水的堆积也增强了容器表层的装饰性与色彩的丰富性,釉料的清透与乳浊,都在迷蒙与显露之间充满了生命的意趣。

第三,在造型样式方面,融入自然界的造型形态,同时将自然形态与几何形态巧妙融合并互动转化。将不同轴向与维度的空间体块灵活穿插和变换,进行和谐统一的系列形态设计,使得造型形式脱离传统经验中的骨殖容器概念,变得更为丰富灵活,结构的层次与衔接也得以呈现出更为多样的方式。

第四,在陶瓷容器的成型环节方面,可以自由地加以塑造,在拉坯、注浆或其他手工成型的的基础之上,运用挤压、折叠、撕裂、刻划、揉捏、戳按等表现手法,增强陶艺容器外观偶然的生动性特征,可以使陶瓷容器充满自由而雅逸的气质。

第五,在装饰方面,去除繁杂的细节,运用适度的点缀与空间上的留白,保持容器装饰上的视觉舒适性,都会使陶瓷容器显得稳重大气,焕发出平和而包容的气场,也为周遭驻足之人留出了遐想余地,通过装饰的布局来创设出一种对于生命的仪式感。

第六,在容器配饰方面,借助细节融入意境,将配饰转化为容器情境的一部分,如引用枯山水式的造景法并加以简化和调整,或运用园林格局式的营造法与星象式的排列韵律,使天地人的符号象征在方寸之间得到呼应,与殡葬美学的思想精神达到吻合。

除此之外,在陶瓷的某些工艺缺陷上,也同样能够为骨殖容器的创新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例如:因温度与收缩率而使釉面产生的缝隙;草木与金属氧化物在容器表面烧灼所呈现的迷蒙意象;因化妆土不规则涂抹而产生的草率而写意的痕迹;因烧成温度不足而产生的釉色的迷离幻化;泥浆在胎体上凭借重力自由流淌形成的不均匀轨迹等等,都在自然幻化之间拉近了缺陷与完好的距离,使得陶瓷容器的外观神采在蓦然间容纳了侘寂的意味。由泥土转换成陶瓷的过程中,呈现了多样的自然之力和天真情绪,骨殖容器在经过设计的考量与斟酌之后,对于情感的传达也会更加准确和真挚。

以简洁朴素,细腻温和的造型感来呈现陶瓷骨殖容器的设计,虽在外观上有别于传统骨殖容器的视觉效果,在心理感受上,也表现出了与传统骨殖容器之间的差异化,但其本质与传统文化风俗并不产生强烈的冲撞感,反而更容易接近人们内心的情绪情感。侘寂美学在陶瓷骨殖容器中的设计在符合文化传统的同时,搭建起了风俗、审美和观念上的微妙平衡,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于生命观的认识,同时也指引着未来的骨殖容器朝着更多的可能性来发展。在侘寂美学中,对生死观的审美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私藏,始终惠及着期盼从中汲取力量的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容器陶瓷美学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盘中的意式美学
难以置信的事情
外婆的美学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纯白美学
陶瓷艺术作品
“妆”饰美学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