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造物设计
2020-01-06佘锡珍
佘锡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与“天人分”说相对应。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人处理精神界与自然界关系所特的基本思想,在中国统统造物设计中,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观点和文化精神。传统造物设计是“天人合一”文化精神的物化载体。传统造物设计典型代表是器皿设计和家具设计,它们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造物是人类自觉意识启蒙的结果。自然界有不少动物,特别是类人猿和猴子,常常使用自然界偶然得到的物体。据说人类早期对工具的使用也开始于同样阶段,而且只有在无立即找到一件合适的自然物时,才对一件不甚合适的物体进行粗略加工,以应对紧急情况,只是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入一个有目的制造工具时期,但那时几乎没有所谓的标准可言,原始时期人们根据现实要求选择硬度不同的石块,并设计打造出形态各异的器形、石斧、石锛。由于它的工作性质,选择的石料必须硬度很高,器物形态必须设计成扁平刃利,而石镞的硬度可以较低,镞头必须犀利尖锐。为了方便打造,要考虑韧性和脆性要求,还需依据器型选取合适形状和纹理的石料以便成型,石斧宜选择长形石料,石刃宜选用片石岩石等石材,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其来自由,大概自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以来,它与人因顺应自然四季气候,地形水利而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一时期尚未建立真正的奴隶制统治,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尚不严重,原始氏族体制下的经济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使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两个方面大概是产生“天人合一”观点的现实历史基础,“天人合一”的观念成熟在先秦。《左传》中有许多论述,孔、孟、老、庄,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种观点,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们都强调了“人”必须与“天”相认同一致,和睦协调。“天人合一”在董仲舒及其它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其特性是具有反馈功能的天人相通而“感庆”的有机整体的宇宙图式,这个宇宙论建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人只有在顺应这个图式中才能获得活动的自由,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其存在,变化和发展这种“天然合一”重视的是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拍、协调和统一。如果今天还保存“天人合一”这个概念,便需要予以“西体中用”的改造和阐释,而不能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上由“顺天”、“委天数”产生的“天人合一”,从而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性中的主宰,命运的内容和含义而应该以马克思讲的:“自然的人化”为根本基础,马克思主义源于西方。
原始时期人行的创造意识是简单的和朦胧的,但是它却是人类自觉意识由动物向人转化过程中随着大脑的逐步完善的结果。如果说在石器作为产品强化了人脑的思辨功能,那么工具本身又使人的肢体得到了延伸。生物学家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学说告诉我们,在生存竞争中,每一种存活至今的动物都形成了赖以抵抗外力、适应环境的特殊能力,也使动物的某此器官特别发达,形成了形态独特的肢体,就连弱小的兔子,也由于有长长的耳朵和灵敏的视觉,得以很快知道敌人的来临,有健壮的后肢,可用迅捷的奔跑躲开适人的利爪。人类没有虎豹的利齿,没有鹿羊的捷足,没有牛马的力量,正因为人类生存的压力与竞争,使人的大脑不断完善,以原始思维和神经中枢的作用为纽带,利用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自身的肢体得以延伸和强化,肢体的强化同时促进了思念能力的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品质。
在传统造物设计中,由于工艺即制作手段的不同,传统器皿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彩陶器、紫砂陶器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用天然黏土制作陶器,作为日常使用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紫砂陶器,与黏土制作的陶器不同,它是江苏宜兴所产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成的无釉陶器,其泥料有紫泥、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砂陶由于透气适当,耐热性和隔热性强,冷热骤变时不易炸裂,因而特别宜于制作茶壶,其陶质特性可使茶叶的品质得到最佳发挥,紫砂的可塑性强,也能使壶的造型丰富多样,另出心裁的花卉、瓜果、树根、竹节立意造型。传统产品中的梅桩壶、竹节壶、瓜钮壶、莲心壶等都是传统的造物设计。现当代艺术家设计的“紫气东来”、“旭日东升”、“岁寒三友”、“日月同辉”、“鹧鸪提梁”等紫砂名壶都是天人合一与传统造物的意识体现。
中国的造物设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涵盖了现代设计文化方方面面,而且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精神和温暖的人文主义关爱。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迸发出逼人的匠心灵气,残碑故纸,不时流露出令时人拍按的慧气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