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三友壶”的人文情怀
2020-01-06储亦斌
储亦斌
翻阅紫砂壶的历史,我们清晰的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脉络。在宋代的时候,一些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已经出行了关于紫砂的记载,但是当时还有其他的工艺品的颜色也用紫色来概括,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宋代紫砂的实物,所以只能是以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专家艺人的推测为准。真正的紫砂器物出土是明代太监吴经之墓中,所以被称作“吴经提梁”,这就说明从明代开始,真正的紫砂壶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了,据史书记载:紫砂壶的开创者乃是明代的一个小书僮根据金沙寺中的银杏树瘿造型演化而来,由此可见紫砂仿生器在紫砂艺术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仅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也是中国文人精神气质的象征,由此演绎而来的紫砂壶造型精巧别致,格调高雅。或惟妙惟肖,或写意大气,把紫砂艺术的迷人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三友壶》,其灵感来源正是“岁寒三友”,在紫砂造型艺术之中,以松、竹、梅为题材的不计其数,其中的经典传世之作也有很多,我在长期的临摹和专研过程之中,逐步领会到了无穷的奥妙,于是为了向经典致敬,我设计制作了这件作品。此壶区别于一般的紫砂花器那种繁复堆砌的器型特征,而是采用了元素点缀的手法来切中主题。壶身采用了传统光素器的经典造型,饱满浑圆、端庄稳重、实用大方,明针功力非常了得,在细腻之中能够触摸到紫砂泥料的颗料感。壶嘴的松树造型逼真出彩,上面的树结纹理自然形象,充满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之感,小巧的壶嘴出水超级流畅,松枝延伸出来,尽显遒劲之感,松针紧簇,贴合于壶身,充满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之相呼应的是梅树枝干圈卷成型的把手,端握非常的舒适,把手上端比较的粗,纹理树节也捏塑的更为密集,下端则变细收入壶身,恰如宋人陈亮之所写“水边清浅横枝瘦”的意境,壶盖和口沿贴合不差一毫一厘,气密性非常的完美,平整的壶盖上面点缀着一截竹段作为壶钮,在凸显层次感的同时,更加使得整器妙趣横生,更为精妙的是壶盖上面还有几片竹叶贴伏,宛如清风吹拂、竹影摇曳,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从整体上来看《三友壶》,壶嘴的松树造型、壶把的梅枝造型、壶盖的竹节造型共同汇集在传统壶身之上,把紫砂传统成型技艺和花器的捏塑手法无缝衔接,共同构建了紫砂三友壶中隽永悠长的精神意境。
宋代文人林景熙在《王云梅舍记》中描写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其中提到梅、松、篁为岁寒友,篁就是竹,“岁寒三友”的出处即来源于此,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冬天,梅花也会凌寒怒放,和四季常青的松竹为伍,不仅使得大自然更加美丽,也支撑起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在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曾经作诗吟诵、作画寄情,也是士大夫在困难环境之中的精神支柱。在后来的演变之中,“岁寒三友”中蕴含的更多吉祥寓意被利用。梅花能够“老干发新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梅花花瓣为五,民间以其象征“福、禄、寿、喜、财”五福为吉祥;竹子则有“雨后春笋”一般来形容其成长飞快,也有“胸有成竹”来比喻万事早有准备之意,同时笋同音“孙”,寓意多子多孙。松树则一直以来就是长寿的象征。这三个元素共同被运用到许多的工艺品和装饰方面,演化为抽象的纹理、图案等等。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三友壶》也把象征意义和祝福之情全部的融入其中,希望大家都能够体会到小小紫砂壶中蕴含的浓浓人文情怀。
结语:紫砂世界,精彩纷呈。中华厚重的历史文明和宜兴独有的紫砂矿料相得益彰,成为了紫砂艺术源远流长和代代相传的核心和保障。一壶有乾坤,壶中岁月长,宜兴紫砂艺人通过紫砂艺术,把山川河流、自然万物都演绎出来,融汇其中,让广大的爱壶之人不仅仅能观赏到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平,还能体味到其中包罗万象、启迪心灵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