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2020-01-06张梦欣
张梦欣
(浙江省海盐县城西小学 浙江海盐 314300)
在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量,而没有针对几何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几何概念是学习几何的必要条件。教师应重视对概念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概念理解透彻[1]。几何概念与几何作业题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目前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教师对几何概念的教学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在几何概念教学中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缺乏趣味性,且会留大量数学作业,搞题海战术[2]。而大量枯燥的数学题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单一、僵硬,不能灵活思考其他问题。这样一来,几何概念的传授不但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反而磨灭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如何提升
(一)在几何概念教学中由浅入深
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根据几何概念知识分散且多的特点[3],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几何知识。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几何是简单的,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弱化学习困难的印象,减少心理压力,缓解小学生对几何概念学习的抵触、厌烦情绪。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少量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观察物体各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资料,表达自己理解的内容,并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还要注重课下任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前任务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课堂需要学习的难点拓展和知识背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增加互动
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接受程度,在课堂上融入数学方法、技能的实际应用,巩固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组织一些互动,让学生分享、交流经验,使几何知识变得自然、有趣。教师在讲解几何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在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广泛引入课外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发布趣味性的几何概念谜题,增加与学生的课下互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这三者应如何用语言分别表达?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长方体、正方体的一系列相关概念,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解决此问题。这样,枯燥、乏味的几何概念就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以后在生活中接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也会特别留心、注意,有意或无意地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这就是课堂互动的好处。
(三)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引入生活
教师教授小学生数学几何概念时,可从几何的生活化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将几何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形成一个和谐一致的整体。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听课,并从日常生活汲取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窗花、风筝,游乐园的缆车、摩天轮、滑滑梯等。这种特殊的、生活化的几何概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几何概念的乐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几何概念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所学几何知识的最好工具。几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所有理科科目的基础,还是数学学习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在讲解几何概念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对教学策略的心理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