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0-01-06林华
林 华
(山东省青岛市辽源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34)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应用策略,有利于教师从中获取经验,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也要善于利用语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积极思考和学习。
一、使用思维导图预习新课
思维导图可以被应用到学生语文探究和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使学生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更轻松地学习。如在《王二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罗列出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到人物角色、形象特点、发生事件,并根据以上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王二小的人物形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好方法教给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生字词的思维导图,将陌生的生字词加入其中,然后展开,如组词造句、意思解析等。阅读课文后,学生要总结文章内容,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如课文内容一共有几段、可以按照什么结构分段,以及最重要的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等。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利用思维导图能降低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1]。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分析课文内容,再用笔画出不同的逻辑结构图。比如,学生可先在纸上列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在阅读课文后,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将逐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每节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去理解、解析问题。
二、课上巧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精力集中在某处。教师在运用该方式教学时,要和学生的思维同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积极思考,培养学习能力[2]。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在《神笔马良》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相应描述,也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马良是怎么学会画画的,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学会一些技能的,如骑自行车、写字等。在学生理清了思路后,教师再继续按照思维导图的顺序引导,如从马良学画画这件事可以看出马良有哪些品质等。语文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很多种,只要符合问题的要求,就都是可以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联想出、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如教师提出问题:“马良的神笔神奇在哪里?”学生就列出了树状的思维导图,并结合课文中的事件进行了分析。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到课上的语文学习中,也可以被应用到课下的语文学习中。比如,学生在课下看课外书时,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反思,有利于加深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又如,学生读了《美人鱼》的童话故事,就可以用自己简短的话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小美人鱼的人物形象及其他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可以分析美人鱼的悲剧结局,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假设、联想,想象美人鱼最终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或其他结局。这种方式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有积极的影响。学生还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式学习。如在《骆驼和羊》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骆驼和羊的形象特点,用思维导图画一个对比式的逻辑结构。比如,因为长得比羊高,所以,骆驼认为长得高好;而羊比较矮,就认为长得矮比较好。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他们认清了自己。骆驼和羊的鲜明特点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3]。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上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课程初始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问题探讨和课堂收尾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上所有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和复习课上重点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再次温习和回顾每个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读。如在《一次有趣的观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我”种植了一株扁豆,并发现了扁豆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在回顾、复习、总结阶段,再次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同的课文内容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道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4]。比如,《一次有趣的观察》一文告诉学生要有好奇心,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结束语
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挖掘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去分析问题,学习生字、生词,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