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2020-01-06向明星
向明星
(丰都县青龙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丰都 408200)
开学时,统计留守儿童信息的工作又开始了。我连夜统计,仔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联系他们在远方打工的父母。嗓子沙哑之际,也是我统计完成之时,拿着热腾腾刚出炉的留守儿童名单,我不由自主感叹,我的三十六个孩子啊,你们三十三个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中,有学习自觉、品行良好的学生;有调皮捣蛋、十分厌恶学习的学生;也有沉默寡言、整天不愿说一句话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对象。
一、严“父”,就应该朔风般打掉她的侥幸心理
人民教师,是我的职业;班主任,是我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这是神圣,而光辉的职业对我的要求。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告诉我,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有责任,有担当。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1]
小易同学是个好学生,也是个苦命的学生。八岁时,父亲就离开了她,母亲也常年在外务工。格外惹人怜悯的身世,让我每次接触到她那亮晶晶、洒满星光的眼睛,心里不由软软的,她每次犯错,总也狠不下心惩罚。一次次逃脱“责罚”,助长了她上课不认真听课、放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歪风邪气”,也让她滋生了“老师不会惩罚我”的侥幸心理。当小半学期后,看到成绩单上鲜红的“40”分时,我才幡然醒悟,我这不是爱她,我这是在害她。
从此以后,我开始严格要求小易同学,不管是大方面,还是小细节。我想,她的身世已经很可怜了,难道她的下半生还要继续可怜?肯定不能。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她语文取得了80分的好成绩。
也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怜之处”,如果稍不小心,这个“可怜之处”可能就会变成“可恶之处”。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渡人”,班主任应该帮助他们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应该有吹毛求疵的精神,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让他们往“歧路”上去。
二、慈“母”,就应该春风般滋润他的心田
教师职业道德中,对教师有这样一条规定:“关爱学生。”怎么关爱?什么样的关爱,是学生更喜欢,且更能接受的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小向同学是个内向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相继组建自己的新家,开始几年,他父母时常会询问他的情况。当各自的新家有个“弟弟妹妹”这些新成员之后,就“了无音讯”。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向同学更加内向。看着小向同学越来越沉默寡言,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在他日记本里写到:“孩子,你愿意和老师聊聊吗?”答案就是每次看到我,他越躲越远。
有一天,同事带着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欢声笑语洋溢在球场上,吸引了路过的学生,大家都忍不住嘻嘻哈哈笑着闹着。小向同学也在一旁的角落里,抿着嘴偷偷笑,那笑容刺痛了我的眼,也感染了我的心。第二天,我就在班上组建了篮球队,只要有时间,我就领着他们打打球,聊聊天。有意无意,我就让小向同学多上场,他刚开始涨红了脸的模样,让人哭笑不得。后来,他渐渐喜欢上了篮球。每次比赛,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还在日记本里写到:“向老师虽然是个男生,可笑起来暖暖的,像我的妈妈一样。他笑着对我说话,像春风一样。
爱学生,就应该像春风一样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
三、严慈互补、宽严并济
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学生的问题,常常都是一样的。学生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真诚火热的心,也有一颗需要关心爱护的心。学生之所以可恶,是因为他们有一颗顽皮淘气的心。而正是因为学生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所以,他们常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2]
当学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养成了认真刻苦、勤勉向上的好习惯,我是他们的“慈母”,我会对他们说:“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你们骄傲。“
当学生做错了事情、当学生屡屡犯错、当学生屡教不改、当学生忘记了教师和家长教给他们的做人的道理时,我是他们的“严父”,会狠狠批评他们。批评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当他们有误入歧途的预兆时,及时制止、引领他们向着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
我做了班主任后,才发现身上责任的重大与神圣,每个学生都是一株稚嫩的花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祖国的花朵。我们是园丁,是他们的守护者。我们既要浇水、施肥,让他们茁壮成长;也要除草、杀虫,让他们不至于被扼杀;也要给他们骄阳普照、风吹雨淋,经历过风雨,他们才能真正扎根,茁壮成长。也许在我们教育的花坛里,不能长出参天大树、成为社会的顶梁柱。但至少要让花坛里的每一朵花,都能有绽放的机会。
我是班主任,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庞,我是“慈母”,我秉承着“每个孩子,都值得称赞”的教育理念。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是“严父”,我始终牢记“玉不琢,不成器”的信念。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我谨记“严慈相济,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