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合唱训练中“三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协和”

2020-01-06郭译璠余旭珊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童声协和音准

郭译璠 余旭珊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小学 广东广州 510515)

合唱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育实践中有特殊作用。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音乐素养,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谐动听的合唱该如何训练呢?笔者将从“人和”“音和”“情和”三个方面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协和”。

一、“人和”

(一)演唱与指挥的协和

合唱指挥教师是一个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官,不仅参与合唱团“选曲—排练—演出”全过程,而且还肩负着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重任。因此,好的指挥教师直接决定了好的合唱团,对合唱团演唱中的成败和优劣起着关键作用。指挥应以准确挥拍和全身心投入音乐的状态来指挥合唱。由于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拍点不准,学生的情绪不稳。因此,指挥教师应做到神情稳定,泰然自若,动作准确、简练、大方,对于演唱中的发声技巧、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感情的变化等,都要对学生有一定的预示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预先有领会的过程,用艺术效果感染合唱队员,才能产生演唱预想的效果,做合唱团的“灵魂”和“领路人”。

(二)伴奏与合唱的协和

合唱艺术中,伴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只是一种音乐背景,而是整个音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伴奏作为合唱团的合作者、参与者,应与指挥、合唱团员密切协和合作,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增强感染力。伴奏与指挥的协和中,除了要完成好伴奏谱外,还要时刻注意指挥的手势动作,起奏、间奏呼吸换气的地方、速度变化前等,都要时刻注意指挥的提示。伴奏与合唱团员的协和中,伴奏者内心始终要有主旋律,一边听合唱团的演唱,一边心里跟唱,用伴奏音乐带动合唱团的演唱,从而推动音乐发展。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对合唱团员的情绪投入起到重要的熏染作用,伴奏者需注意把歌曲的完整性、流畅性把握好。

二、“音和”

(一)协和不同音色之间矛盾

1.气息来支撑演唱。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歌唱器官的概念和理解基本是模糊的,要做到控制好身体的歌唱器官,并能较好运用,只能依靠教师的语言和想象,启发他们调动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做呼吸练习时,笔者先让学生保持好正确的站立姿势,把平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并一起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你们面前出现了一片花香四溢的花田,摘一朵花闻一闻(鼻孔张开),实在是太香了,请鼓起肚子用力呼吸,‘哇,好香啊!’”教师通过运用控制气息的方法,让学生每次训练加以强化,逐渐使学生达到气流平稳的目的。然后,再加上“lv、u”等容易使声音达到和谐统一的母音来练习歌曲。

2.真假声结合的训练。声音的掌握与运用是一个漫长过程,教师应在常规训练中进行揣摩,把握合唱声音技巧。在真假声结合的训练中,由于学生对合唱发声技巧理解的局限性,笔者运用“笑脸”表情加上“打开、拢起、穿眉心”这个顺口溜,让学生牙关放松,始终保持笑容。接着,教师轻声带动假声、假声找到头声,用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多次练习,让学生在高位置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化方法朗读歌词,结合深呼吸高位置的方法来练声,再引入歌曲演唱,从而解决真假声转换问题,进而协和音域之间的音色问题。[1]

(二)协和音准问题

音准是合唱的基础,它像一把钥匙,在音准的情况下才能打开合唱大门。为了获得良好的音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要牢牢将标准音的概念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唱准自然音阶,在自然音阶的基础上,加入音程式音阶训练,再进入和声连接训练。同时,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钢琴的辅助,多听、多唱磨炼学生的耳朵。这些基础训练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对音准的概念就会越来越清晰,对各种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形成自己的音高感,音准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协和音量(力度变化)

在童声合唱训练当中,控制音量的训练与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息息相关,这也是决定演唱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声音训练上,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用连贯的唱法做连音训练,当学生掌握好连音演唱的技巧后,再开展跳音练习,并在基础训练中加入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对于排练的作品,合唱团指挥教师要熟悉最强和最弱的音在歌曲哪里、力度如何变化,在了解自己的合唱团演唱力度能力最轻有多轻、最强有多强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力度层次,分配好各声部的力度,从而实现音量合理的控制,达到协和音量的教学目的。[2]

三、“情和”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对社会各种情感体验也显得较为简单、朴素。因此,教师在排练中,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协和在一起,并将它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训练歌曲作品中,首先,指挥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定认识;其次,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发展,重点处理歌曲的轻重缓急,把标注出来的音乐记号、表情记号唱好,让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通过指挥教师的身体语言、手势的大小、强弱等变化,让学生用童声合唱的形式,把自我情感与歌曲情感融合表达歌曲的真正内涵。

没有合就没有合唱,它有别于其他演唱形式,需要协调自我与整体,让这两个矛盾体相互协和。教师在协和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演唱作品,通过合唱为载体“协调心声 和谐美声”,把学生的心声用和谐的、美的声音自然表达出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歌唱美,更重要的是在美的歌声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以曲代修、以修促唱,熏陶学生的品质,进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做一朵灿烂、阳光的祖国花朵。

猜你喜欢

童声协和音准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童声里的中国
夏 天(童声合唱)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我在协和学了什么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