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分析
2020-01-06周东旭
周东旭 公 辉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引言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觉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及教师更应重视并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明辨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借助网络渠道大肆传播和宣扬人权保障、民主自由等言论,给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同时,互联网时代下,各类网络信息混合在一起,其中也包括许多非法、涉黄的信息。这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1]。在此背景下,大学生自身缺乏清晰的辨识能力,在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之时,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很难对这些复杂的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意识判断。大学生一旦脱离了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其自控能力就会降低。这将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多数大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网络设备。然而,很少有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向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他们思想上的学习动机较弱,对现实社会没有明确的认知。网络游戏、网络购物成为其主要接触的领域。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认为选修了一两门思想政治课程便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或者将相关课程的学习视为自身增加学分的途径,难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很少有大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或借助网络渠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学校及教师在这方面也没有进行有效引导与支持。
(三)高校培育的方式方法落后
部分高校因为师资条件简陋、教育方法落后等原因,使得大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当前,多数大学校园依旧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利用PPT结合书本的方式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而很少结合互联网渠道,如微博、微信、校园活动等以灵活、活泼的方式来开展教育。这不仅不能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其自认为舒适的小世界中。为此,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玩游戏的现象极为常见。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健全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早在201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个高校应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监管制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法治保障[2]。为规范高校互联网信息内容、整顿大学校园涉黄、非法网络信息环境,高校应积极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监督机制,定期组织团队对大学生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监督与考核,严格检查网络信息平台的信息内容。同时,高校还要强化网络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及时掌握师生在校园网、主流社交网站的信息动态,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学习阵地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借助互联网资源与渠道开展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创新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积极发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收集有益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学习阵地。在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信息放到学习素材中,引导学生浏览和学习,或运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答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
在互联网开放学习环境下,不少大学生三观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还主张自我、个性、独立、新潮的思想作风。然而,传统的教材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对此,教师应该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采用课内讨论、演讲答辩、课外实践基地培育等方式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创新培育方法,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视野,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积极打造一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题的精品课程,以提升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及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之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提出了有益构想,为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