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联读法的一点思考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7期
关键词:油翁文言文课文

李 琴

(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 陕西汉中 723000)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来的,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是与它有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及其阅读。这样既可以为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补充资料,又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修辞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下面我将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来谈谈我对联读教学法的一些看法。

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设计的学习方法是:注重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我们对单元导读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对单元内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

第一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展现了“我”对阿长由厌烦到佩服,再到厌恶,最后到理解和感激,这样一种情感的起伏变化。这种写作手法,如果学生能体悟到位,则很适合运用到作文创作中,能使作文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避免平铺直叙。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好掌握的,所以我们可以联读《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先生、对母语情感的变化,他由一个顽皮的、厌学的孩子,到最后有模糊的、却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理解了老师和母语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通过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最后一课》的内容,同时,通过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深刻地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可以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把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用联读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老王》这一课,在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老王的善良与不幸,对于老王的形象特征有了具体的、深入的理解以后,可以联读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必读篇目,课时到第三单元,学生对这部必读篇目应该已经读完,为二者的联读打下了基础。我们把处于不同时代的老王和祥子,同样以拉车为生,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何异同?从人物不同的结局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联读,理解《老王》的作者杨绛所要表达的“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体会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同职业的两个人,从经历、结局来看,最终他们生命的走向,来感受作者表现的作品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把人物的形象特征放入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教会他们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

第三篇文章《台阶》,《台阶》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我们要梳理出这篇文章中父亲的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体会“台阶”这个意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中的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我将选择和朱自清的《背影》进行联读。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已经带着学生梳理了父亲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以及“台阶”在文章中的作用,所以,学生能很好地对比出“背影”这一意象在表现人物特征,尤其是父亲攀上月台为我买橘子时,那一段人物刻画以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父子深情。让学生在联读中体会题目作为线索,串联全文的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选择合适的意向,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这两篇文章同样属于经典,我们放在一起联读,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联读:①关于题目;②主题的理解;③对比阅读;④材料选择和详略安排;⑤刻画人物形象。对于联读,我们可以选择的点有很多,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悟能力。

第四篇文章《卖油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除了积累、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以外,在完成朗读、背诵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卖油翁》是一篇很具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我们在梳理、理解了《卖油翁》的基础上,可以从作品的出处,欧阳修的《归田录》入手,选择《归田录》中较有意思的文言文,给学生进行联读。比如:棋待诏薛玄的故事,来探讨聪明人和蠢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可以读一读张仆射“饭桶”的由来。让学生在文言文的趣味性上,有不一样的感受,以达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以上所说是从作品的出处、内部出发来联读,我们还可以从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理入手找相同的篇目来联读。《卖油翁》中“熟能生巧”的表现,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的表达,可以选择相似的文言文,如《庖丁解牛》《卖蒜叟》,来感受“小人物”身上所蕴含的超乎常人的技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学会谦虚,懂得要干好一件事情,“过手”的重要性,明白“熟能生巧”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达到文学对人的教育意义。

联读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来和课文联读的篇目,一定要提前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去研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联读的可能性和价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

猜你喜欢

油翁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卖油翁的“另类解读”
以问题为主线,带动言的学习
《卖油翁》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再辨卖油翁的“睨”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