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0-01-06吕秀春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小学生素养传统

吕秀春

(山东省汶上县回民小学 山东济宁 27250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精神理念,培养学习交流和合作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沉淀的智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有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能充分挖掘其教育精髓,也是其丰厚的载体。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还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节日,各具特色、各不相同,语文学习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五千年文明的丰厚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生智慧[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更要引起全体师生的高度关注,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比如,学习古诗词时,对于很多文人骚客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切体会诗人的创作背景,并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多种教学方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板书加口头讲述的形式过于单一、乏味,不能很好地彰显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以教材为依托,优化多种教学方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大语文教师引用到课堂上,将动画、声音、图像结合为一体的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便捷性与有效性。例如,讲解一年级上册《四季》这一内容时,小学生或许对四季只有简单的认识,如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及冬天的雪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想象还未形成丰富的体系,对四季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示四季的情景。教师可以搜集不同地域的四季情景,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深切体会四季的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亲近到大自然,能充分领略一年四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宝贵。教师还可以延伸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在这一实践教学中,也能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更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让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传统文化都还不是很清楚,没有明确的认知,仅是模糊、肤浅地了解一点表象。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岁月的沉淀所孕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如今的小学生由于优越的生活与浅显的文化包围,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的轨道。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简单地应对考试,没有从根本上接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致力于教学研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逐渐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传统文化[2]。例如,百善孝为先。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父母,如早上一句“早安”,午饭为父母夹上他们喜欢吃的菜,晚上端一盆洗脚水等,在生活点滴中逐渐渗透传统美德,使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再如,《爷爷和小树》这篇文章介绍了冬天爷爷为小树穿上稻草衣服,小树暖暖和和地度过冬天,教师由此可以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倡学生要关爱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地,保护环境等,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心,逐渐将其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三)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要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带领学生勇敢地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渗透传统文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积极活跃起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大量而丰富的文化精髓。在恰当时机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充分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3]。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包粽子,观看各地的龙舟比赛,详细地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祭奠先辈,文明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端午节的详细信息,使学生们互相交流沟通,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春节期间,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贴春联、送福字、挂灯笼等,一起享受春节的欢乐;重阳节在不少地方也叫老人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查阅相关信息,学生自行整理资料,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享心得,可以透彻地理解尊敬长辈的意义,做个心存善念的好孩子。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小学生在心里埋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种子,更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使民族真正的宝贵财富得以继续流传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小学生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是小学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