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共享课程应用研究

2020-01-05张明娟向丹丹胡紫石左星星龚晓艳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者互联网+技能

张明娟 向丹丹 胡紫石 左星星 龚晓艳

(湖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0 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互联网+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实现与发展已经打破了我国传统教育所固有的时空限制,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课程来进行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互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网络共享课程颠覆了传统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专业、院校的拘束,可以随时随地地回放视频,对所学过知识进行多次复习,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学习一些其他的课程。网络共享课程的大规模开发,使得一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从数百名增加到上千名甚至上万名,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变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能被更多地惠及,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途径,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利用率,使得优质的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发现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1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共享课程应用现状

1.1 资源质量不理想

目前所建设的网络共享课程中,对于学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部分学科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而部分学科又缺乏相关的资料,这使得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大打折扣。因此网络共享课程的建设应该根据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情况规范开发标准和建设要求,避免不规范现象,注重网络提高型、网络集中型课程开发。

1.2 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完善

网络共享课程通过利用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和为学生准备的相关资料和学习支持服务重新构建了教与学的相互联系,整合了教与学的知识。在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来说更加困难的问题,因此网络共享课程应该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1.3 资源形式以及共享模式不够完善

目前所建设的网络共享课程中,部分课程建设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和服务意识,大多是以高校课程进行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文件”为标准,每个学时乃至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与线下课程的教学同步,这种建设形式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完整性需求,但同时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心理。

1.4 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往往初期密集宣传,建设完成后除少部分热门课程外,一些冷门课程的观看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去学习;内容建设一次性,缺少相关配套资金的扶持,未能对内容做出更新;由于缺少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引导机制,部分课程建设完成后少有问津,缺少后续的相关跟进及评价措施。

2 网络共享课程建设意义

2.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的过程中,不是直接面对教师,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自觉去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这就需要他们能够约束自我,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听课技能、记笔记技能、阅读技能、提问技能、做作业技能、压力管理技能、自我激励技能、复习技能、考试技能、自我反思能力、元认知能力等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2 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网络共享课程也是一种远程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要拥有网络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从学生个体初步学习到学生组成群体进行讨论学习再到学生个体进行自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只经过了从群体到个体的过程,而缺少了学生初步自主学习的阶段,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与传统学习过程比较,网络共享课程突出了个体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2.3 增强协作学习

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聚集在一起,没有时间和地点的制约,老师和学生以等同的身份交流,避免了部分同学因害羞而不参与课堂交流的现象,增强了协作学习的弹性。可以使相同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会使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4 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持续的学习过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主题报告书《学会发展》中,特别强调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网络共享课程利用了不断更新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来辅助进行学习教育,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个性化地进行学习材料的采集设计,有效地建立学习支助信息系统,使得人们的终身学习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2.5 因材施教

网络共享课程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课程,跟随老师的讲解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无论是处于中小学或是大学,亦或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学者,都可以学习名校教师的课程。大家通过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接受老师的讲解学习。

3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共享课程应用

3.1 课程设计与开发

在进行一门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档案开发时,首先应该通过分析不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创建不同学习类型的课程档案;在一门课程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设置课程试听评价环节,根据试听过课程的每位学习者和授课教师的反馈意见来完善整套课程;档案建设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以便于学生同时利用多种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以此来增强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获得性;在多门课程中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需要设计合适的学生互动学习环节,并且对所设计的学习活动环节给予必要且有效的支持;在每一章节学习内容结束的部分设计学习检验和测试环节,用以检验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将一些学习支持服务与学习活动综合设置并同时运用在多门课程中(比如可以设置学习日历提醒学生学习);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与形式多样化,在选择课程内容、学习支持活动以及体现学习效果的评价时需要设计多种方案;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在最大程度上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

3.2 网上交互能力开发

在建设的课程中设计恰当的交互环节,这些交互环节的设计应尽可能智能化,例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测试系统、智能学习系统等。通过交互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通过交互能够及时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而且对于一些平时不太爱问问题的学生,也能让他们可以及时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3.3 网络课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1)准确把控时间。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根据课程内容所涉及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重要性做好充分备课准备,调整授课语速,确保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2)有良好结构观念和逻辑顺序。教师具有明确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授课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向这个知识线上的数万名不同知识和特性的学习者将知识讲解清楚,而且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几十个人的小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保证在进行网络授课时很少甚至不会出现,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挑战性难题,其基本要求就是授课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结构性教学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想。

(3)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而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其对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至关重要。具有趣味性且重视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尽管网络共享课程在继承了传统教学的语言基础上已经加入了许多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图片和音频视频,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还是基于对一个教师所讲解知识的领会,所以,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且考虑到很多学生可能会回放相关学习视频,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共享课程的质量水准。授课教师必须吐字清晰、流畅、通俗,最好是不要夹杂地方方言。教师应该准确规范地使用与课程相关的专业术语,要注重语言之间的连接、转换与过渡,以及逻辑关系。

(4)基本的教学设计技术。在一个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需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应具备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教学应用技能,能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教学设计来指导实际课堂教学,包括学习目标撰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等内容,同时还要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互联网+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