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悲剧和力量
2020-01-04宋磊
宋磊
一、图书信息
作者:鲁迅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
内容提要:《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他们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們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攒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内容提要”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二、影片信息
类型:现实 / 家庭 / 剧情
导演: 桑弧
主演: 白杨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山村里的祥林嫂(白杨饰)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管宗祥饰)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祥林嫂得知此事,便连夜逃走到了鲁镇。在阮大嫂的介绍下,到鲁四老爷(李景波饰)家当了女佣。可没过多长时间,祥林嫂还是被抓了回去,带到山坳里成亲。在拜堂时,祥林嫂一头撞在了香案上,昏了过去,但她醒来时,被新丈夫贺老六(魏鹤龄饰)的老实、真诚打动,便留了下来,一年后生下儿子阿毛。
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冬天,卫老二来逼债,但贺老六因为卧病在床,所以无力还债,卫老二乘机唆使贺老大霸占老六的几间破房,并商量等老六死后,再把祥林嫂转卖,为此,老六与卫老二发生了口角,被打得奄奄一息。这时,外面又有人高喊“狼来了”,祥林嫂赶紧冲了出去找阿毛,但最后在山上只找到了一只小鞋。祥林嫂哭得死去活来,被搀回家后,老六早已断气。她走投无路,只得又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但鲁四老爷等人认为祥林嫂克夫克子,是个有罪的晦气女人,每逢祭礼拜神时,都不让她沾手,只让她在厨房里干些粗活。祥林嫂由于受到重重打击,变得很木讷,经常向人念叨阿毛的事,人们经常讥笑她,祥林嫂内心越发悲苦。
后听人说在庙里捐条门槛供万人踏便可以洗脱罪过,祥林嫂以为见到了希望,便拿出所有积蓄10吊钱捐了一条门槛。但事后大家依然歧视她,鲁四老爷还因她碰了供品而横加责骂,并将她赶了出去。祥林嫂从此疯疯癫癫、乞讨为生。又一个年夜,可怜的祥林嫂在一片看似欢庆祝福的气氛中悲惨地死去。(“内容提要”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三、两者异同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不同,《祝福》电影和鲁迅先生的原著有比较多的不同。
(一)主题的不同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的特点,自然而然《祝福》也毫不例外地带有启蒙的色彩。在小说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的重要性。那些和祥林嫂一样在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人,比如柳妈,也像那些统治阶级一样,对自己的同胞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鲁迅先生采用的是清醒而严酷的现实主义,真正做到了毫不掩饰地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夏衍编剧的电影《祝福》则不同于原著的启蒙立场。虽然夏衍采用了鲁迅小说的主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但是电影《祝福》则完全是另外一套话语体系。电影中很明显地分成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这两个阶级,并且赋予了两个阶级不同的阶级本性。统治阶级残忍、乘人之危,过着寄生的生活。祥林嫂所有的悲剧元凶,就是当时万恶的统治阶级。而祥林嫂和贺老六等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则都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
(二)表现手法的改变
在小说中,祥林嫂主要的生活地点集中于鲁镇,而祥林嫂在卫家山的前夫祥林家和贺家坳的后夫贺老六家的生活片段,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回忆来展开的。而电影中,叙事视点则一分为三,分别是卫家山、鲁镇和贺家坳。以时间的分配来看,电影把祥林嫂在卫家山和贺家坳的活动时间大约分配了有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而贺家坳的时间更多一些。
(三)细节的不同
为了为主题服务,电影在编剧的时候进行创编和改造,自然与原著有很多的不同。电影《祝福》给祥林嫂的活动增加了大量的情节和细节,将小说中卫老婆子的讲述用镜头变为由祥林嫂本人经历展现在观众面前。人物的道德品貌也在电影里发生了改变,以祥林嫂的小叔子为例,他的母亲是把祥林嫂卖掉的主谋,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从简单的道理划分来讲,他是反面人物。而在电影中他成了正面人物。再例如,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在电影中加入了祥林嫂去“砍”土地庙门槛这一细节,有的人认为这样改编是“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的。
四、精彩片段
精彩原著片段
她就只是反复地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地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地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地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点评:
故事中的祥林嫂是悲苦的,她死了两任丈夫,自己两岁大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这些打击放到谁的身上,都是致命的。很多人如果遭遇到这样的悲苦就可能放弃自己的生命了,但是祥林嫂选择了生存,从这一点上来讲,她是坚强的。但是,她希望她的悲苦,别人能感受,能同情她。但是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他们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精彩台词片段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点评:
这是祥林嫂死前最后的一句话。是对世人的追问。是世人对祥林嫂的折磨,即使祥林嫂临死之前,还要煎受精神对她的折磨。她带着对死后的恐惧终于死去了。
五、探讨赏析
悲剧中的悲剧
《祝福》这个故事的悲剧在于整个社会的悲剧性。而这个悲剧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单独造出的,而是整个封建制度和礼教造成的。从某个意义上讲,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按照正常的社会规则——封建思想的教条在做事,从当时的社会角度来看,没有一个人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是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的。这些正确的行为的结果却使一个人痛苦麻木并最终死亡,这是一个不能让人接受的结果。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又都是错误的。错得无可救要,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在害人,却又是被社会所许可的。
書中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的小说也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的特点。并且,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祝福》也毫不例外地带有启蒙的色彩。鲁迅先生把矛头指向了每一个人,像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等等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代表,自然是鲁迅批判的对象。而那些和祥林嫂一样在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人,例如柳妈对自己的同胞,也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他们也是鲁迅批判的对象。甚至包括祥林嫂本人在内都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对象。鲁迅先生采用的是清醒而严酷的现实主义,真正做到了毫不掩饰地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揭示病苦,活化出那些沉默的活的灵魂。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电影《祝福》则基本颠覆了鲁迅先生的启蒙立场。电影《祝福》的编剧夏衍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文人的代表,电影的编剧是有其政治意义的。在电影中,他把人物分成了两个阶级,以贺家坳的杨七太爷和鲁镇的鲁四老爷为代表统治阶级,他们通过放高利贷掠夺和剥削劳动人民。祥林嫂所有的悲剧元凶,就是当时万恶的统治阶级。而以祥林嫂和贺老六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则都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他们受着统治阶级的压迫,过着悲惨的生活。
六、共鸣共行
请你问一问孩子:
你看到故事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也生活在祥林嫂那个时代,你会如何做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也会看到生活悲惨的人,你会怎样做?
请你问一问自己:
祥林嫂是可悲的,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祥林嫂那样过着悲惨生活的人,你所做的只是“看客”,还是什么?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挫折困苦,你是如何做的?
七、拓展活动
(一)鲁迅先生作品接龙。拓展阅读,看看哪些同学阅读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多。
(二)阅读品味。找到电影中自己认为最动人的情节,从原著中找到对应的片段,认真读一读。
(三)排练演出同名舞台剧。邀请阅读伙伴共同排练和演出。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梁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