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听你说
2020-01-04郭润梅
郭润梅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带着职业色彩。孩子今年11岁,是个男孩,上小学六年级。他阳光开朗,心地善良,口齿伶俐,常常对我的教育方式表达“不满”:“妈妈,你看看你,又犯职业病了!”
孩子一岁九个月时,已经能非常流利地口头表达了,这归功于我的“职业病”,习惯了对孩子不停地说话,看花说花,看草说草……虽然“说”的比较随意,但孩子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使他比同龄孩子更敢说,更会说。我曾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孩子的两个说话片段。
片段一:在乡下外婆家,孩子看到一群刚孵出来的毛绒绒的小鸡,他说:“妈妈,这是小鸡,不是小鸟。小鸟会在天上飞。”他不仅能分清事物,还会两物相比,虽不是美词佳句,但表述流畅,言之有理。
片段二:大两岁的表哥打电话说他看见一只很小很小的蜘蛛,我家孩子不假思索地问:“是不是像绿豆那么小的蜘蛛?”一岁多的孩子会用比喻的修辞说话,这本身已经很厉害了;还能比喻得这么形象恰当,更是让我惊讶不已!
听孩子这样说话,我深受鼓舞,对孩子的听、说训练更宽泛,也更有计划、有目的。孩子刚上小学的前两年,学起语文来兴趣盎然,丝毫没有负担,我颇有些沾沾自喜,以为我可以坐享成功的果实了。彼时智能手机兴起,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沉迷于手机的世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的训练……
孩子上四年级的一天,他的语文老师递过来一个作文本,我打开一看,肺都气炸了。只见本子上寥寥数语,不到200字,思路混乱,不知所云,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全是对语文的厌倦、对作文的畏惧。
我很困惑:一个从小爱说会说又有点阅读量的孩子,为什么还写不好作文?多方反思,我终于找到原因:之前孩子“说”的能力虽然不差,但近些年我终日玩着手机,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中断了对孩子的说话训练。长此以往,他不会写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时,童喜喜与李西西的“说写课堂”,如绚丽的花朵在我心中盛放,又让我找到了陪伴孩子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我找来关于“说写课堂”的资料,认真研读,仔细揣摩,深受启发。我准备放下手机,重新开始对孩子进行说写训练。
放下手机,听你说——学校又发生有趣的事啦!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不再拿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而是像几年前一样,牵着孩子的手,听他手舞足蹈地描述学校里的见闻,今天竞选班干部啦,明天要乒乓球比赛啦……说完一件又一件。这一件件,不都是写人写事的最真实的素材吗?有了素材,写起作文来就驾轻就熟、水到渠成了。
放下手机,听你说——我有一点小秘密啦!孩子在我面前,完全放下了心理包袱,有什么事都愿和我说。有时他爸爸在家,还会凑过来和我耳语几句。如果有很多心里话,我也鼓励他给我写信。暑假的一天,我在枕头下找到一封信,大致是“控诉”我给他报了太多辅导班,让他觉得压力很大,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整封信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字迹工整。我看了以后,和他认真讨论了一番,决定停了他的素描和小提琴课外辅导班,保留篮球和乒乓球等孩子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且我非常郑重地告诉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的信打动了我,让他从中明白说话、写作要有质量,才能打动人心,令人信服。
放下手机,听你说——我又看新书啦!放下手机后,我也有了更多亲子共读的机会。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我也读;孩子读《城南旧事》,我也读……然后,我们像朋友一样谈论小林宗作校长有多幽默,小豆豆有多可爱,英子有多天真善良……一次次交流,就是用书面语言思维的飞跃,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就是一篇完美的口头作文。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有深度的书面作文。先说后写,说写合一,在这个六年级男孩身上达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和谐。
经过几年的训练,那个爱说会说的孩子又回来了。孩子不但会说,写起作文来也是洋洋洒洒,下笔有神,有思想、有新意、有自信的少年气息在字里行间飞扬。成果如此显著,我将继续放下手机,一直陪伴孩子成长,让“说写”创造孩子更明媚的未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永興县红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