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低段课文特点,聚焦核心能力提升
2020-01-04董秉球
董秉球
【摘要】低段的语文教学不应只有浮于表面的朗读,更应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在课堂始终都应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体验
低段的语文课,通常情况下,老师喜欢先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然后检查朗读情况、正音,最后逐段阅读、讲解。看似环环相连,实则缺乏聚焦点,对于自己到底在“教什么”糊里糊涂。其实,不论是哪个年段的语文课,不论哪个环节,都应该聚焦到语文核心素养,把“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为课堂目标。根据统编教材一下的文本特点,笔者列举三处课堂教学板块供大家参考。
一、循特色词语,亲历言语体验
统编教材一下第6课《树和喜鹊》课后第一题“想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是本课设定的“语文要素”,要想对后来的“快乐”有所体会,必须对前面的“不快乐”有所感受。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紧扣“孤单”一词做如下教学安排:
(一)从三个“一”感受孤单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一圈这段中的事物。
(交流后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2.师:谁来读准这三个词?
(出示词卡,读准: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3.师: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它们孤零零的,都没有朋友。
生2:我觉得它们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很寂寞。
师:是呀,课文第2自然段有个词语,写出了这种感受,找找看。
(学生找到“孤单”一词,读准确,学习生字“单”。)
(二)比较发现“只有”衬托出孤单之感
1.师:三个“一”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孤单”,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这种感受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出示两个句子)
(1)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2)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2.师生对比着读。
生:这里有一棵树。
师:这里只有一棵树。
生:树上有一个鸟窝。
师:树上只有一个鸟窝。
生: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师: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师:你发现,什么地方也写出了树和喜鹊的孤单?
学生发现“只有”一词更加突出文中人物的孤单。
(三)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
1.师:如果你就是这棵树,或者你就是这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如果我是树,我想说,人们赶快帮忙多种点树呀!
生2:如果我是喜鹊,我会说,喳喳喳,朋友们,你们在哪里?快来呀!
2.师:说得真好。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两句话。
(出示: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
3.连短句成长句。
(1)师:他们两个都觉得孤单。想想看,能不能用一个字把两句话合并起来?
(2)加上“也”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4.两段连起来读,读好第一个画面。
【点评:教者抓住文本的言语形式,从“一棵、一个、一只”的学习,结合板画,比较句子,发现“只有”一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最后把两个短语用“也”字合并成一句话等等,都是让学生亲历学习语言的过程。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就能有的放矢了。】
二、历言语训练,体会表达的多样性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统编教材一下第13课《荷叶圆圆》课后第三题“读一读,写一写”是本课设定的“语文要素”,以课文第一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为例,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笔者做如下教学安排:
(一)激趣导入,训练言语表达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份礼物。(出示荷叶图片)你看到一张怎样的荷叶?
生1:我看到一张大大的荷叶。
师:你说出了荷叶的大小。这句话还能倒过来说———荷叶大大的。
生(齐说):荷叶大大的。
生2:我看到一张绿绿的荷叶。
师:你说出了荷叶的颜色。这句話也能倒过来说———荷叶绿绿的。
生(齐说):荷叶绿绿的。
生3:我看到一张圆圆的荷叶。
师:你说出了荷叶的形状。这句话也能倒过来说:荷叶———
生(齐):圆圆的。
(出示: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
师:这两句话还能合并成一句话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带着你的喜欢读好这句话。
(二)顺势揭题,了解表达的多样性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荷叶有关,题目叫《荷叶圆圆》。(一起书空课题、齐读)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课题的表达和刚才咱们说的又有点不同,看来,描述同一件事物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
【点评:孩子眼里,荷叶有大小,有形状,有颜色;老师眼里,这是一张圆圆的荷叶,这张荷叶圆圆的,描述同一个事物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师生一问一答,聊着聊着,句式在不断变化,原先简单的词语和句子仿佛装上了放大镜,越加丰满。有了这层铺垫,在最后进行句式仿说、仿写时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加比比,关注文本的结构特点
统编教材采用的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就一篇课文而言,教者应该根据文本中潜在的教学资源,围绕“核心能力”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在亲密接触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表达形式的精妙,以言语学习为内容让课堂随着学情生长。在统编教材一下的语文园地六中有一处“字词句”运用,以《要下雨了》一课的第一句话为例仿说,因此,笔者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做如下教学安排:
(一)加一加,层层递进读好第一句话
1.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话说的是谁?
生:小白兔。(出示词语:小白兔)
师:请你读,把字音读准确。
2.师:小白兔在干什么?
生:小白兔在割草。(出示句子:小白兔在割草。)
师:谁来读这句话?能让我们一下子听出小白兔在做的事。
3.师:小白兔在哪里割草?(出示句子: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句话?能让我们听出它是在山坡上割草。
4.师:小白兔是怎样在山坡上割草的呢?(出示: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师:谁敢于挑战读好这句话?能让大家听出它是弯着腰割草的。(指名读。)
师:表扬你,不仅让我们听得一清二楚,而且句子的节奏你也把握得很准确。
(句中加上/,变成: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二)比一比,找寻句子精妙处
1.分组读三句话:小白兔在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2.师:你最喜欢那句话?能说说为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是啊,第三句话写得最具体生动,告诉我们的内容最多,也更有趣。
【点评:人们一直说,课堂就是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个片段的教学,老师引领学生先把文字读薄,再把文字读厚,层层递进读句子。这个过程中,老师很明确“教什么”,教的就是怎样说一句具体的话,怎样说话能让人听得明白,听得有兴趣。这样的教学,一定能为写句、写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下,仍有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有偏差,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浮于表面的朗读太多,指向核心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太少。可以说,无论哪个年段,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点是具体而明确的。
【参考文献】
[1]严发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4).
[2]杨明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J].文教资料,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