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朗西斯·培根作品分析

2020-01-04程春燕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根风格绘画

摘要: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其作品作为战后描绘人类形体的力作,在英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培根;风格;绘画

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大多数作品都躁动不安,充满恐惧和愤怒。非同常人的经历以及敏锐的观察视角,造就了弗朗西斯·培根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培根喜欢用画笔塑造扭曲的血肉,通过其独有的具象艺术风格与时髦的装潢艺术、抽象艺术等等产生强烈反差,其作品也因暴力、血腥的审美风格而受争议。

作品通常集中在一个单一的主题持续时间,通常以三联或双拼格式。

《乔治·戴尔的头部研究》 ,1967年是培根对其 一生挚爱的戴尔极为罕见和发自内心的描绘,也是培根创作巅峰的一幅代表作。

单从这富有代表性的肖像画中,培根多用漩涡的笔触 绘画面部,可以看出脸部的模糊,在这些旋转、扭曲、有张力的线条中,人的形象也随之扭曲,人的灵魂也就被暴露挤压而出。

《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1944 年

作品大面积平涂的橘色背景中有三个不知名的怪兽在不安地扭动,最后发出歇斯底里的呐喊,更增添了画面的紧张气氛。

半人半兽的形象,形象的面部还依稀可辨出人类的牙齿和耳朵,然而身体已然是一个巨大的兽类的形体——这或许也与培根试图探寻人与动物共同的本质以及表现战后人类的异化有关。

《根据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

17 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是培根的偶像,他曾根据名作《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画了45张同题材的尖叫教皇,每一张都不雷同,但无论变形多么严重,采取的局部多么小,都能辨認出是那个教皇……

我们从《根据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中,看到的不仅仅世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原型,还有那张“尖叫的嘴”。那其中包含着存在主义的意蕴,带着二战后的创伤、孤独、痛苦、大屠杀的阴影和信仰的丧失,在精心设置下不断的从鬼魅般的教皇身上凸显。

《自画像的两幅习作》,1977年

创作于 1977 年,是艺术家历来以双联形式创作的作品之一。

培根的情人乔治·戴尔(George Dyer)在 1971 年自杀身亡,随后,艺术家从作品中逐渐显现其精神心理上的幽暗深处。

该作品是一幅意味深长的个人作品,头部特写近乎与真人同样尺寸,在艺术家广受称誉的巅峰时刻,全面揭示他当时所面对的内心挣扎。苏富比欧洲区

副主席表示 :“综观他所描绘的所有主题,自画像展现出令人着迷的强烈情感,引领我们接近艺术家的内心,体验无上的亲密感,力量震撼强大。而培根的自画像向来相当罕见,实是收藏家无法抗拒的珍稀杰作。

参考文献:

[1] (英)大卫·西尔维斯特.培根访谈录[M].陈品秀,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5.

[2] (英)大卫·西尔维斯特.培根访谈录[M].陈品秀,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5.

作者简介:程春燕(1993—),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培根风格绘画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