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小提琴作品在专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0-01-04张瑛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

【摘要】小提琴作为西方乐器”皇后”,因精美独特的外形,丰富多彩极具魅力的音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回顾400年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为小提琴谱写了大量音乐作品,促使小提琴表演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完善。在近年的国内小提琴教学中,专业院校的曲目库以西方作品为主,而学习本国作品在专业学院的教学中涉及的很少。笔者认为,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应当更多加入中国作品的教学量,从处理中国作品的演奏技术、演奏情感等方面入手,使小提琴的教学表演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作品;专业教学;应用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251-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瑛.中国小提琴作品在专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北方音乐,2020,11(21):251-253.

小提琴传入中国有近百年历史,有大量优秀的作品,中国作品有代表性的如《梁祝》《丰收渔歌》《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这些作品善于用“民族音乐语言”结合西方小提琴演奏技巧,实现了真正的中西“融合”。通过学习上述风格作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乐器本身演奏法的熟练掌握,亦加强了他们对中国作品演奏特点和音乐形象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发现美的艺术本真。

一、演奏技术

从小提琴演奏技术来看,中西方音乐作品所用的技术比较相近,主要都包括左手技术,音准、换把、滑音、揉弦;右手技术包括分弓、连弓、跳弓、顿弓、抛弓等。但教学实践中普遍反映出的是,学生们抱怨“演奏中国小提琴作品常常找不到‘感觉,演奏很难呈现其技术内涵”。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们从小到大所积累的小提琴专业演奏技巧,却不能很好的发挥运用在中国乐曲的演奏上?上述学生所反馈的并不是因为中国作品比西方作品的演奏技术更难掌握,关键在于缺乏对我国传统民歌及戏曲音乐的深入了解,演奏时不能把握作品的“精髓”(例如一些民歌中的滑音技巧、戏曲中的散板、“由慢渐快”手法等),无法让小提琴真正的“说中国话,讲中国故事”。下文分别从小提琴的左、右手技术角度来分析如何才能演奏好中国作品。

(一)左手技术

首先是对音准的理解,通过五声调式来调整音准,区分固定音高听音准方式和首调听音准方式,运用小提琴音准常用的三种音准原理(即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合理的转换。如谱例1音准的训练,在这四小节里,由五声调式音阶E、#F、#G、B、#C重复出现,练习时,可先把这五个音在同一八度内慢练听准,找准后再结合记谱来反复练习。

第二,换把技术,换把经常是由抬、换、落三个动作共同完成,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为避免“换”的负担,拇指和食指指根关节在换把时要尽量放松,尽量保证每个音的音准。由于中国音乐多以五声调式构成,小提琴在演奏五声音阶与西方的七声音阶时,左手指法不尽相同,七声音阶手指排列以级进为主,五声音阶则需要在某个手指之间作伸张,应当选择好指法,再做必要的换把训练。例如《金色的炉台》(谱例1)重复出现的E、#F、#G、B、#C是在三个八度里,需要分别在G弦、D弦、A弦、E弦完成左手换把动作。练习时尽量保持手腕的“安静”,在低把位换把时(第一至四把位),拇指与手一起移动,在高把位换把时,拇指要尽量保持在琴颈下方,并根据把位的高低,打开虎口。因为习琴者手臂的长度不同,所以在高把位换把时手臂的姿势因人而异。手臂在换把过程中,应呈放松状态,配合完成换把。

第三,滑音的运用,滑音源自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手法,可归纳为上滑音、下滑音、原位上的半音来回抹音、大距离的滑音等。以上滑音技术可根据具体作品提示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动人的爱情主题(谱例2),这一句中的滑音可模仿二胡的演奏手法,用中等速度“滑”,上行滑音的起点不需要有明确的音高,力度上可稍做渐强,下行滑音速度可比上行慢些。带装饰音的滑音在拍点前奏出,不占拍点时间。

(二)右手技術

右手的技术需要根据表现“中国韵味”来处理。第一,连弓的运弓方式,尽量用弓子的力度、弓速、触弦点的改变,来转换音质和音色。如叹息、留白、气口等等。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梁祝》爱情主题、十八里相送、楼台会中,连弓的音质和音色技巧,都要与表达民族音乐艺术形象相贴切。

第二,借鉴古筝具有的灵动流畅,对应小提琴的跳弓、抛弓;模仿琵琶特有的“拂”和“扫”,对应小提琴和弦的上弓如拂、下弓如扫的弹拨特点,使小提琴的跳弓、顿弓、抛弓、和弦技术,融汇于小提琴作品的民族特性中。通过以上弓法的训练和积累,完全可以提高演奏高难度技巧小提琴乐曲的能力。例如陈钢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谱例4)。展示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小提琴右手快速顿弓、跳弓、换弦等技术,应用新疆塔吉克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乐曲《帕米尔的春天》的素材,汲取和模仿民族乐器的特殊演奏风格,用小提琴跳弓充分表现新疆舞蹈音乐的酣畅激越的“舞步”,用快速顿弓和换弦技术形象地刻画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欢庆盛况。这首乐曲对右手技术训练要求很高,运用频繁的变换节奏、快速度的里外弦换弦、及快速换把等技术相融合,达到提高和完善右手演奏技术的目的。

二、演奏情感

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有着独特的民族化音乐元素和风格,对演奏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历史、民族文明与精神、民俗等),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音乐特性的了解,以及对音乐意境和联想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笔者从事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多年,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奏中国作品时,很少主动理解和挖掘音乐的内涵和存在价值,仅仅是把谱上的音符“照本宣科”奏出来。根据教学统计,这与他们对音乐表现力的“渴望程度”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较高级别的演奏者会利用自身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作品题材、结构、内容中不断地寻求借鉴,发挥自身的艺术想象力,提炼对音乐的审美内涵,使演绎更加感人至深。自然少不了中国小提琴作品教学这个重要环节。

(一)音乐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和挖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兴趣程度,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作品背景的理解有 “画面感”,如“即兴演奏、散版、弹性节奏、紧拉慢唱”这些借鉴于我国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的手法,从而更贴切和自如地达到演绎的民族化音乐韵味。例夏良的小提琴《幻想曲》(谱例5)。

乐曲创作灵感源自于云南的民间音乐,创作的“画面感”是根据云南阿细族音乐《跳月》为素材所作。跳月是云南弥勒西山地区人民过节时的民间舞蹈,场面非常活泼跳跃,男女脖子上挂着乐器,边弹边唱,动感十足。夏良来自云南高原,家乡的民族音乐文化背景为他谱写的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幻想曲》展示了在一幅幅云南地区“山水画”下,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幸福场景。华彩部分,作曲家运用小提琴的双泛音技术,演奏者像是弄玉吹箫,模仿一种惟妙惟肖的意境,把听众瞬间带进一个像是“世外桃源”的仙境之中,给人无限憧憬。

(二)音乐表现力

能进入到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都是有一定小提琴演奏技术基础,有较强演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演奏技术的培养,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去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和音乐内涵,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积淀和提高。这样在演奏时,才能生动形象地诠释作品。例如李自立所作的《丰收渔歌》,就具有浓郁的粵广韵味,创作灵感来自汕尾渔歌。全曲共分四段,渔歌主题;如歌的行板;小快板;广板。第一段小提琴声部在E弦上奏出渔歌主题旋律,音乐由远及近,仿佛描绘清晨渔民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在码头相遇,准备出海捕鱼的场面。(谱例6)

演奏处理方面,稍自由的散板,利用慢起渐快、逐渐拉长的运弓,营造一种悠扬开阔的感觉。

第二段(谱例7)如歌的行板,乐曲旋律优美、抒情而富有变化,有层次的从E弦—G弦—E弦,利用揉弦宽窄度,与运弓速度、压力的变化,情绪由弱到强再由强回到弱的感觉,音乐仿佛描绘渔船、浪花、丰收的景象。

第三段小快板,运用小提琴的快速顿音(谱例8)模仿中国打击乐、抛弓模仿舞蹈仿佛刻画了渔民捕鱼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四段,結尾的广板,谱上的提示是:“纵情歌唱和宽广的”从演奏者的感受来说,该段如画的意境,用较抒情速度变化来体现丰收场景,然后渐渐一切归于平静,既可想象成丰收者喜悦之情的意犹未尽,也能表现一种丰收渔船上的欢声笑语渐渐远去的意境,整首乐曲经过音乐表现的起伏,广阔而明快,有如中国文学创作的精妙手法——起——承——转——合一般,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三、结语

中国小提琴作品作为我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值得每位音乐工作者去学习研究。通过专业教学互动,不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与理解,把握其独特风格特点和艺术内涵,既提高中国作品的演奏水平,又深刻的体会小提琴“民族化”的音响效果,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民族音乐神韵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发挥小提琴的艺术魅力,使民族音乐能够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得到“良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立属于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小提琴流派,推动我国小提琴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弘扬民族文化,让更多中国的优秀小提琴音乐作品走出国门,传遍世界。

参考文献

[1]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瑛(1988—),女,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小提琴博士,武汉音乐学院小提琴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常态下培养中职学校坭兴陶专业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