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视野下的流行音乐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020-01-04孙钺奇
【摘要】西方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在国家层面它更是一种手段,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宣传着想表达的想法。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流行;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248-03
【本文著录格式】孙钺奇.西方音乐史视野下的流行音乐文化对中国的影响[J].北方音乐,2020,11(21):248-250.
西方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在国家层面它更是一种手段,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宣传着想表达的想法。对于我国来说,西方音乐影响巨大,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影响着人们对于审美的定义,这是否是西方对于我国的一种文化殖民?流行音乐可谓是西方国家对我国渗透最成功的大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在国内随处可见。很多青少年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程度甚至超过自己的国家,在这一点上国家更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如何引导青少年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判断。我认为西方的流行音乐对于我国的影响,在我国各个历史阶段上进行着文化渗透。
流行音乐作为二十世纪以来大众流行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是因为具有通俗、时尚、流行等特征。只因流行音乐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特殊的历史时期,被冠以“靡靡之音”的称号,在不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流行音乐被无情地打压。这种打压不单单是对音乐本身的限制,更是对一种文化的摧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流行音乐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被人们接受,喜爱,到快速发展,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流行音乐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日益繁荣的大众音乐,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大众文化指的就是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流行音乐则是现代社会中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音乐形式,因此大众性是流行音乐非常重要的属性,有广泛的大众基础,传播没有地域和人群的限制,具有全民化的特点,包括没有接受专业音乐训练的一般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因为流行音乐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通俗易懂,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和接受,这使得流行音乐受到青少年的欢迎,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群体。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非常成功的政治手段——殖民文化。流行音乐影响着全世界,渗透在各个国家的各个角落,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比比皆是,用这样一种大众文化渗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现在的青少年对美国的了解甚至比自己的国家还要多,认为国外的学校好,国外的东西好,面对这样的一种形势,中国的教育没有对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最容易接触这样一种大众文化,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势在必行。
我国的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大上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局势动荡,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观念的迸发,在此大的社会背景下,西方爵士乐、拉丁音乐等各种流行音乐元素不断被中国本土音乐元素集合,形成不同类型的歌曲,并成为当时社会最为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成就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当时上海流行歌曲大多主题颓废,内容平庸的歌曲,演唱上卖弄风情,被后人冠以“靡靡之音”或者“黄色歌曲”。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即便有人创作了爱国歌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应的控制和监管。所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国歌曲是被监管的,很少会流传出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流行音乐一直被冠以“靡靡之音”。
1949年后,流行音乐转移到了香港和台湾。新中国成立之初时,社会的不稳定,对于思想和阶级性要有鲜明的立场,加上当时的人民群众经历了建国前复杂的社会变化,生活颠沛流离,很不稳定,需要一种稳定的生活,对共产党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心理上不需要“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而是精神上需要革命歌曲来团结人民群众逃离战争的苦难走向胜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群众遭到了长时间的资本主义的压迫,厌恶了与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东西,而流行音乐在当时就是资产阶级的产物,不可能在当时的社会局势下发展,在当时的共产主义视野下的意识形态看,流行音乐就是“靡靡之音”“有伤风化”的音乐形式。而当时的音乐大多是革命歌曲,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这样才能符合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1949年后,中国的音乐建设事业是在相当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近百年的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中国经济文化落后,人们生活困苦,文化艺术事业百废待兴。
改革开放时期,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全国音乐工作者。新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的全面复苏几乎是从废墟上开始的,一切均需起步于止步之处。因此,音乐界百废待兴,面临的任务极为艰巨音乐界的揭批“四人帮”的斗争,首先是从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开始的1977年12月14日,复刊不久的中国音协机关刊物《人民音乐》邀集首都部分音樂家举行专题座谈会,与会者吕骥、李焕之、李凌、赵沨、吴祖强、郭乃安等人以大量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和“四人帮”对民主革命时期优秀革命音乐传统的破坏。
1978年12月1日和15日,《人民音乐》又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座谈会,吕骥、贺绿汀、丁善德、李焕之、孙慎、杨荫浏等数十人与会,座谈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主张,对于冲破“四人帮”的思想禁锢、促进音乐界的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个充满昂扬精神的复苏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专业音乐表演团体纷纷恢复建制和创作排演活动,在“文革”中遭到压制和扼杀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如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黄河大合唱》及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重新上演。一批反映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的欣喜心情的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以歌曲《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和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马洪业曲)的成就最高,影响也大。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录音机和音像制品大量进入民众的生活中,此时,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大陆,并在大陆有了一定的市场,一些群众开始接受流行音乐,尽管有些人还是认为流行音乐是“靡靡之音”,批判流行音乐,但是从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广度看,“靡靡之音”作为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在当时,在中国人的心理开始与流行音乐分离开来,一些人开始正视流行音乐本身的属性,从这时开始,流行音乐在大陆得到了发展。
八十年代至今,流行音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发展,港台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国的流行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政治的因素限制了一些歌曲的创作和传播,甚至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历史空白的尴尬局面。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港台电视剧的出现,电视剧主题曲的影响,让流行音乐流行得更广,也让大陆本土的音乐有了很好地发展。正是这样的状态下,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后又一个高峰。也正是因为这样,随着民众的认知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思想的解放,对自由的向往,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一些素质低下的音乐人的影响下,一些行为反常、举止怪异、甚至有违人类基本道德规范的现象屡有发生,正是这样的影响,使得流行音乐有了负面的影响。对于流行音乐“靡靡之音”一说有褒有贬。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的接受了流行音乐,淡忘了所谓的“靡靡之音”,流行音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音乐在我国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看,它都在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意识型态,也被国家统治阶级当作一种宣传手段。曾经的历史原因让流行音乐发展受阻,但也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年轻的音乐越来越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也使得流行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需要来辨别流行音乐文化是不是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国民的审美取向,尤其是影响着我国青少年这一年轻力量的价值观念。随着改革开放至今,流行音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被影响的这些人又影响了多少人?对于外来的流行音乐文化是否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但在中国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这种外来文化是否符合我国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来说本土音乐为什么不能与这种外来的音乐文化所抗衡甚至说也影响外国的音乐文化,这样是否可以抵制外来文化的输入还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来改变现在中国音乐文化的短板。
中国流行音乐研究正面临着新的困境第一,主流社会歧视流行音乐有深厚的历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在大陆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审美急剧变化的时代,音乐学界需要 向其他学科开放,跟上以至于引领时代, 绝不能固守成见;第二,“乐与政通”是中国音乐的传统,在新的革命话语中音乐又转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导致音乐作者缺少主体性;第三是对流行音乐没有深入研究的人会受到广为传播的流行音乐批判话语 的影响从而对流行音乐产生刻板印象,需要进行改观;第四,研究者缺少流行音乐审美体验能力与流行音乐本体分析能力。
从流行音乐的特点看,具有群众性、社会性、媒体性、科技性等特点,而我认为流行音乐的群众性、社会性、媒体性这三种特点符合殖民文化的特征。
1.群众性。流行音乐以现场演出为主要形式,与古典音乐演出的正襟危坐地观赏不同,流行音乐演出者可以带动台下的观众一起互动,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也是流行音乐的一种特殊方式,更是历史罕见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给群众带来强大的冲击感和新鲜感,在这样的一种感受下会影响着群众好奇,进一步的了解流行音乐,在了解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会被这样的一种外来文化所影响。
2.社会性。流行音乐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而这样的文化最能反映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音乐形式,它揭露社会的各个方面,爱情,友情、个人的情绪和对社会的不满等,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而这些内容也是流行音乐典型的社会性特点的直接反映-。在干预社会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直接上,其他种类的音乐无法和流行音乐相比。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社会上被高度关注的原因,也可以说是高度关注一种外来的文化。
3.媒体性。依靠电台广播、唱片和电视媒体来宣传、推广,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了使流行音乐成功的推广,流行音乐会把巨大投资放在媒体宣传上。正是靠着这些手段流行音乐在我国迅速发展,广为人知,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这样一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影响着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审美的定義。在媒体传播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明,流行音乐文化在我国快速传播着。
根据以上三个特点可以把流行音乐文化看作是一种殖民文化。在这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人们尝试各种各样的音乐,与之前的几个历史阶段相比,流行音乐更能解放人们的思想,从沉重的历史车轮中解脱出来,释放内心的压抑,流行音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已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一定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发展积极的流行音乐,创作民众所喜欢的流行音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形式,让流行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土壤上发展壮大。如何使流行音乐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喜欢它的人们正面的接受与辨析西方文化入侵,这是更多学者们需要完成的。
作者简介:孙钺奇(1994——),男,吉林长春,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