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4张丽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联网课堂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基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借助互联网思维,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初中音乐教学的五环节引入“互联网+”,通过在“听”、“想”“唱”“动”和“用”五个环节中互联网的融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最后,通过微课资源的引入,帮助老师实现差异化教学,能够发现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进而可以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24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丽.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11(21):242-244.

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良好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通过音乐元素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音乐教育更是给忙碌的初中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学习放松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新课标》更是指出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要注重相关音乐技巧和音乐理论的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自总理提出“互联网+”以来,各行業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中学音乐教育也是如此。“互联网+”不仅强调初中音乐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强调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思维。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一)引入互联网思维,更新教学观念

我国在建国初期教育观念相对落伍,错误地学习了前苏联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一味地把老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按照章节顺序讲解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把重点的背下来,次重点理解性记忆即可,至于能不能完全理解,则并不是很重要,反过来学生则把这种形式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任务,只要自己死记硬背,完成任务即可,并不注重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受这种理念影响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些音乐老师只是单纯地注重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不注重学生对这些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标,更无法影响他们的音乐素养,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地记住一些音乐理论来应付老师,使初中音乐课堂失去了本该给初中生带来放松和快乐的意义。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顾客至上的思维导向,将这种理念应用到了教育界,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导向来进行备课,这种思维对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具有重大的帮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导向思考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音乐理论讲解和相关的音乐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更感兴趣,提高音乐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理念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提前了解学生的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们可以在上课之前相互探讨交流,以了解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音乐学习掌握情况,进而根据以往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五环节”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

音乐教学“五环节”,主要指“听”“想”“唱”“动”和“用”,通过在这五个环节中中融入互联网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音乐理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听”——“倾听”是初中音乐学习的一种基础方法,也是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倾听不仅要注重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更注重对音乐内在涵养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的“倾听”能力,一方面老师要结合音乐作品讲解相关音乐理论,使学生对音乐理论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提高相关音乐教学设备的质量,如音响,高品质的音响会让整个音乐剧的倾听过程变得更有质量;老师要注重整个音乐教室的音乐学习氛围,如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莫扎特等著名音乐人的肖像。

在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网络渠道搜索不同作曲家对同一作品不同的演绎形式,让学生明白不同人对音乐作品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进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倾听的能力。由于当今音乐环境比较自由,同一首曲子可以演绎成不同的曲风,如金属乐、怀旧乐等,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乐器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想”——注重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艺术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不同,要注重整个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作品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最好能够运用音乐相关元素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是没有对与错的,不管学生说了什么,老师都应该持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绪。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思乡曲》为例,在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作曲家对于自己故乡思念之情后,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作者马思聪的生平简历做成PPT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对作者一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创作时候的心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教育,在结合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实现音乐教育丰富学生内在情感作用。

“唱”——声音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元素。音乐演唱的方法众多,主要有美声、通俗、民俗等,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手法,在进行某一专题训练的时候,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在唱法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注重与国外一些唱法的对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龙的传人》为例,在该歌曲中涉及了波音、装饰音、拖腔等唱法,同时需要学生对京腔唱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关于中国传说的视频和图文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具有参与感。在演唱学习中则可以在网上下载歌曲的演唱音频文件,让学生边欣赏边学习如何演唱,并激发学生去想象海外华侨对于祖国的的思念之情。为了让学生对京腔有一定地认知,可以在本节课学习接近尾声时,播放京剧大家对京剧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认知。

“动”——音乐学习不应该是静态的,应该是动态的。首先学生要做到动笔,用文字把对音乐理念和一些作品的赏析写下来。其次,动脑,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將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对其加以运用。然后,还要懂得动手,要用自己的双手,表达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新课标强调击打音乐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乐感,创造情境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学生还应该动嘴,敢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音乐作品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音乐情感。

以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为例,这是一首中国民族风格浓郁的曲子,改编于中国传统民歌,整体而言该首曲子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欢乐、愉快的气氛,通过鼓、锣、木鱼等乐器的打击配合,使整个曲子的情绪 更上一层。在学习该歌曲时,老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运动运入场时的场景,该场景是以《金蛇狂舞》为配乐,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让整个运动场充满激情,通过场景融入的方式,学生很容易被音乐的气氛所感染,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动起来,随意舞动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悟。

“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将音乐理论与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影响,才有利于将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日常学习中怎么用?这是每个初中音乐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与课堂知识有关的音乐演唱活动;其次,在学校内,老师可以针对每个节假日组织校园内的音乐文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最后,老师可以适当地带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上的一些文艺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也带他们了解其他高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以《红旗颂》为例,它是一首比较经典的弘扬地方文化的曲子,是比较适合文艺活动的曲目。为了在原有歌曲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老师可以教学生利用现在的网络APP资源,让学生先自行演唱形成DEMO,并且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跟唱软件(如唱吧APP、K歌软件等)对学生的演唱过程进行评价,发现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融入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入时下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课以时间短、主题突出为主要特点,在音乐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选择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以该主题为核心的微课制作,在微课内容筛选上要考虑学生的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尽量融合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一些新的乐理知识,整个微课内容尽量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在学习开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在学习国歌之前,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经历几代中国人浴血奋斗的结果,中国人要自强,通过这种形式的导入,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的歌词,加深学生对于歌曲创作背景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积极性。

在微课内容上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播放相关的音乐剧视频进行赏析,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的立体、形象。

教师可利用微课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在课后复习环节,制作简短的针对课堂某一知识点的知识提要,让学生复习课本知识要点,并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分,然后依据评分结果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再弹出针对性的学习链接,实现差异化教学。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在家的碎片化时间,拓展学习内容。音乐学习涉及的知识面教宽,既包括乐理知识学习,又包括基础乐器认知,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演唱功底,因此在课后复习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针对不同音乐学习知识,提供不同的课后训练,利用网络乐器作为配乐。

三、小结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不仅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而且突出音乐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音乐对学生的气质、情感和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音乐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美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知识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在实践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更在于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音乐教学的这一作用,作为老师要注重自我的不断再学习和再教育,通过自我知识量的不断丰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和歌曲演唱的同时,对于歌曲的创作背景、乐器运用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未来音乐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利于发挥音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英嘉.初中音乐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究[J].求知导刊,2019(49):59-60.

[2]陈九珍.创设教学情境,激活音乐课堂——初中音乐情境教学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209-210.

[3]张小艳.论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20):200.

[4]谢晓玲.初中音乐主体开放型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7):214.

[5]江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器乐学习的快乐——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中音竖笛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9(2):48-51.

作者简介:张丽(1977—),女,江苏海安,本科,一级教师,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互联网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