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探究

2020-01-04王珠黎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小学低段深度学习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音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歌唱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部深入学习要求的提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对歌唱的内容进行深度的学习,对于歌唱的技巧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掌握,从而满足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深度学习,以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为切入点,对现阶段的歌唱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度学习模式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低段;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203-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珠黎.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20,11(21):203-205.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即传递的思想中跳脱出来,在帮助学生构建音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学习”。[1]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小学低段学生歌唱学习的现状,来分析现阶段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制约因素,从而更好地为其制定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低段歌唱学习现状

(一)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学习兴趣

歌唱的学习兴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歌唱本身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2]在一开始学生本身对于歌唱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哼唱歌曲,因此学生十分喜欢上音乐课。在学生之前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是自由的,但是步入小学之后,学生的歌唱学习以及音乐课程就有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课堂纪律,学生不会那么自由。音乐课上,也要维持好自身的纪律。

(二)小学低段学生歌唱学习力

歌唱学习力是指识谱能力、歌曲的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2]从识谱能力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没有在家庭生活中接受到相应的训练,那么在步入小学后,学生是不具备识谱能力的,也就是说学生要从零学起。低年级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也很强,所以在识谱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潜力。从歌曲的演唱能力来看,大部分低年级段学生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歌曲的演唱,但是他们并没有掌握歌唱的精髓,包括对于节奏的掌握,气息的掌握都处于懵懂状态,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对于低年级段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给予足够的表演机会学生还是十分容易掌握表演技巧的。因此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整体能力来看,深度学习的开展将会比较顺利。

(三)深度学习的现状

音乐课程的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和体验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的使用局限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因此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唱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局限在基础的演唱过程当中,并不能把握住音乐学习的规律,掌握歌曲演唱的精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来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开展教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好习惯。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策略

(一)遵循学生兴趣,开展深入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想要让学生对歌唱进行深度学习,那就需要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到歌唱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体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歌唱还要对学生的赏析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乐器的基本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突出歌唱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也要加入一些活泼的元素,设计符合低年级段学生特征的音乐实践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开展对歌唱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进行《小动物唱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尊重听觉领先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倾听歌曲當中的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在歌曲中有小猫和小狗两种小动物。然后引导学生在唱到“喵喵”时,通过flash动画展示出小猫的动作,在唱到“汪汪汪汪”时,通过flash动画展示小狗的动作。通过动作的加入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还有什么小动物在唱歌,从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物声音模拟,来发现歌唱的变通性。

2.创设歌曲教学情境,强调音乐审美欣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音乐课本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十分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音乐小屋》蕴含了一个美好的寓意,展现了在一个奇妙的音乐小屋中,人们所发生的改变。歌曲的美好立意与美妙的情境,深刻感染了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美丽的种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情境创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以音乐小屋为情境,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来到”村庄,引导学生以参观者的身份对音乐进行学习。教师一边为学生展示爷爷、奶奶还有小朋友的图片,一边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带着美好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时学生会主动产生深度学习的意愿。同时,歌曲又有动听、短小、耐唱等特点,活泼欢快的语调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审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持续发展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歌唱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吧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进行演唱上。例如《一对好朋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好朋友相处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歌唱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与歌曲内容的共情,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划分模块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想要让学生对歌唱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将整体的歌唱学习分为若干个模块,根据学生学习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4]具体可以将歌唱的教学分为节奏、音高、旋律三个模块。

1.节奏训练

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歌唱的感受,主要来自节奏。因此在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节奏模块就是首先的训练模块。通过对节奏的深入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本身。对于学生的节奏训练内容选择,需要考虑到低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一、二年级的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主要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休止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音符和休止符,来帮助学生体验节拍,为学生的节奏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节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从四分音符开始。四分音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版而言是一个较为稳定的节拍,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人来说,既充满挑战,又不是不可到达的高度。在学生能够掌握稳定节拍后,教师就可以加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教学。在音符的读音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形式,来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可以用手的拍打来代替四分音符的读音“ta”,用跺脚来代替八分音符的“ti”。

以上音符就可以用四个拍手和四个跺脚来代替。通过改变教学的顺序以及加入动作和游戏的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音高训练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高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理解,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音高的分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认为声音的强度就是音高,声音越强,音高越高,声音越弱,音高越低。因此教师在进行音高训练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分辨音的高低。例如在进行《小雨沙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音调来进行歌曲的演唱,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来分辨不同的音高。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别音高后,教师可以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音高的训练。[4]在音高的学唱中,很多教师会从do,re,mi三个音开始学习,但是柯达伊发现sol和mi两个音构成的下行小三度是最自然的发音。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育经验,从sol和mi两个因开展,逐渐拓展到其他音。通过这样一个逐渐提高的教学过程,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歌唱的学习进行了深度的探究。

3.旋律视唱训练

对于歌唱的学习,学生其实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开始了。婴儿期间,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以及孩子自己主动倾听的音乐,都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简单的音乐学习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是浅层次的学习看,并不属于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来对学生开展旋律的训练。在一年级的旋律视唱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节奏时值音节与字母唱名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能够对旋律进行快速的认读。

(三)校本课程建立,形成深度教学体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是《音乐》而不是歌唱,歌唱只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想要让学生对歌唱展开深度的学习,学校可以创新歌唱校本课程,借助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5]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对学生的歌唱这一方面进行规划,从而帮助学生针对性地对歌唱进行深度学习。

在校本课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就是歌曲的选取。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歌唱的渠道包含了抖音短视频、演唱会、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多个方面。但很多学生更加喜欢的是网络流行歌曲。那么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的选取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打开抖音,从排行榜中,选取出既流行又能够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学习需求的歌曲,编写到音乐校本教材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动力对歌唱进行深度学习。

其次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音乐课本教材的“大杂烩”模式,将歌唱的内容,以节奏、音高、旋律三个部分进行划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歌唱的整个体系,而不是只学会了某一首歌曲。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借助自身的歌唱体系,举一反三,对歌曲进行自主探究。

最后在校本课程的建立之后,学生的歌唱学习就会更加正规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每周只有一到两节课音樂课,但是校本课程的出现,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练习时间。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利用课下的时间来自主对歌唱进行深度学习,即使教师布置了作业,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但是在校本课程的影响下,学生的课上时间就会正常,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课上的时间来进行对歌唱的深度学习。这样深度学习不会占用学生玩耍的时间,学生则会更加愿意进行深度学习。

(四)智能设备加入,优化深度学习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教学设备出现在市面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新兴的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的眼光,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进行《卖报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发放VR眼镜,并且在其中展现出泥泞的路面,在倡导“满身的泥水惹人笑”的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VR眼镜中都是泥水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演唱的过程当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艺术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针对歌唱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建立,对歌唱进行模块的划分,通过不同模块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任婧.小学低年级学生歌唱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9(17):106.

[2]董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3]徐国玥.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4]曾彦.从“体验”走向“应用”——小学音乐综合课深度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10):30-33.

[5]邓爱玲.新课改后小学低年级演唱教学对策研究[J].当代音乐,2018(2):62-63.

作者简介:王珠黎(1981—),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小学低段深度学习
聆听,让生命如花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