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合唱与独唱的审美及艺术表现

2020-01-04余晓娜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合唱比较研究

【摘要】合唱和独唱作为人声表现音乐的两种重要形式,合唱在演唱方式以及用声上和独唱有很大的不同,独唱较合唱而言在音乐表现力上更为夸张和细腻,本文将从合唱与独唱演唱技法、审美及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合唱;独唱;歌唱技术;艺术表现;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62-03

【本文著录格式】余晓娜.论合唱与独唱的审美及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20,11(21):62-64.

众所周知,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对声乐来讲是完全不够的,演唱者要想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人才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都属于声乐艺术的一个门类,但把拥有不同嗓音条件的独唱者按照声部划分集合成多个声部之后就形成了合唱。但其中参与演唱的演唱者很快就会有人发现,合唱并不是等同于独唱的集合。对于歌唱本身来说,合唱和独唱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只是在于独唱注重的是演唱者声音的个性凸显,是一种有单一旋律的声乐艺术,而合唱则不然,它是群体艺术,是一种由多个声部组成的歌唱形式。二者不单在人数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听觉上有明显的差别。独唱是一种由个人演唱的单旋律,而合唱有多个声部,在和声表现上会更加丰满一些。但合唱要求所有演唱者音色要统一,这和独唱的差别很大,因为独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声音,每个人都应凸显个人特色和个性,否则会使人感到非常无趣。所以独唱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应当认识自己真正的声音,接受自己先天条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真正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反之合唱则追求的是声音的共性,从整体把控音色、音准、和声等和谐的程度,如果在合唱中每个人都像唱独唱一样,想要突显自己声音的个性,不顾集体和指挥要求的声音去做,那对于合唱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灾难。独唱和合唱都是以人声表现音乐的方式,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法上大多是相通的,比如: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但由于表现方式的差异,在声音形式和训练方法上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一、合唱与独唱的概念简述

(一)合唱的基本概念

合唱是指由群眾自身的歌唱逐渐的发展而形成的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由于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等生理上的差别,每个人声带的长短和共鸣腔的大小不同,在歌唱的高低音区上就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演唱同一旋律,同一高度上演唱,就对有一些人不太适合,随着旋律的进行,就会有人降低或升高某些音共同进行演唱,既符合自己的音区也丰富了演唱效果,渐渐就形成了合唱的雏形。在十三十四世纪的西方,在单一旋律上出现了与之平行五度和八度的旋律被称作奥尔加农,渐渐地由于复调音乐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个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合唱和宗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合唱开始蓬勃发展,并涌现了大量的创作,大大促进了合唱的发展。而中国的合唱发展则始于20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一些学者将优秀的合唱作品带入中国,从此合唱之花就盛开在祖国这片繁荣的沃土上。在今天,合唱的类型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种。同声合唱包含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由女生或者童声和男生混合组织的合唱较做混声合唱。在每个声部中,各自又可细化分为两个甚至多个高低声部。

(二)独唱的基本概念

独唱指由一个人演唱的歌唱形式。由于性别和生理条件的影响,每个人的音域、音色都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个声部。当前德国Fach声部划分系统又将每个声部进一步细化,例如女高音又可细分为戏剧花腔女高音、抒情花腔女高音、轻型抒情女高音、戏剧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复合女高音等七个类型。并将每种类型的音域、音色、换声点、共鸣和声部特征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界定。女高音音色华丽且灵巧,女中音的音色极为丰满宽广,男高音的音色较为明亮高亢,男中音的音色严肃且浑厚,男低音的音色低沉又厚重。

二、审美方面的比较

(一)音色的比较

对于独唱者来说,突出自身声音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独立个体,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音色,科学的发声方法一定是建立在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之上的,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声音,利用科学的方法使之展现出来,而不是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音色去故意模仿,忘了根本,这是独唱者要明白的很重要的道理。所以,在选歌上就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去演唱,不能仅仅为了喜欢歌曲本身和追求歌曲的难度而去唱。不适合自己的歌曲就像是一双不合脚的鞋,因为喜欢而去买它,也一定会因为后来的不合脚而放弃穿它。在选择了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曲之后,最终的音响效果也要根据歌曲本身的风格适当的进行调节。但是合唱就完全不同,合唱是由多个拥有相似嗓音条件的歌手组成同一个声部,再由这些声部的相互结合才产生的合唱音响。在这完整的音响中,每个声部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这就是合唱的神奇之处,它能将个体不同的各种嗓音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妙、丰富的声音色彩。音色的差别以及音区的适合程度在合唱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最舒适的音区表现最丰富的色彩,整体的和声音响也更加的立体丰满。在合唱的演唱中,每个声部都有属于自己的音色,良好的空间感是声部音色之间碰撞、冲突而产生的融合,这是非常难得而让人着迷的。不同的作品对每个声部的音量要求、音色要求也各不相同,声部之间的对比和融合也因作品而异,比如主调织体,一定是突出主旋律,其他声部为主旋律而服务,但是在复调织体中,每个声部都是很重要的,几个声部的音量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每个声部才能非常清晰流畅。所以无论是哪种织体,在整体的把控上一定是要达到极致均衡的,音色的统一往往是合唱成败的关键,所以对于合唱队员来说就要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声音的个性,融入集体寻求共性,达到音色的统一,这对于合唱队员的耳朵和反应能力都是极大的锻炼和考验。另一方面,音色和声音的位置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独唱中只要演唱者能将技巧运用自如,加上良好的声音位置,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表现,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歌者。合唱则不同,每个人既要掌握好歌唱技巧,又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将声音位置和所有人统一在一个地方,在合唱中集体高于个人,每个人都要向集体的声音靠拢,声音位置的统一是对音色统一一个很大的帮助,在合唱中,每个合唱队员都要建立极高的合唱意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集体,有了这样良好的心理状态才是作为一个好的合唱队员的先决条件,也一定能唱好合唱。

(二)音准的比较

音准的概念在独唱和合唱中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说合唱的音准比独唱要求的更复杂一些。合唱和独唱在音准上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要求横向的旋律音程准确无误,这种由一个音到另外一个音的先后关系就形成了个各不相同的旋律音程,不同的音程关系和节奏也会营造出不同的感觉氛围。在合唱中除了对横向的旋律音程的音准与独唱一样有严格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纵向的和声音程的准确性,这种纵向音准概念的建立是合唱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因为合唱总体的和谐程度往往取决于纵向的和声音准,每一个和弦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和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横向音准无误的情况下,通过纵向音准的微调使得每个和弦都能够显现出它的色彩。在独唱中,是不会有纵向音准的比较的,钢琴在独唱中是一个能很好调整独唱者音准的辅助工具,但是在合唱中,钢琴的调节音准的能力就相对不是那么突出了。一般来讲,合唱的音准是按照纯率的排列法进行的,钢琴等西洋乐器大多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率制进行制造的,这两种率制在音分的划分上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在合唱中,纵向的和声音准的调节不能只依靠钢琴,更重要的是指挥对于和弦色彩的把握以及听觉的灵敏度。而合唱队员也要根据和声音准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建立长久的音准配合意识。影响合唱音准的不仅仅只有旋律音准和和声音准,在歌唱中队员之间如果不能坚定自己的音准并监听其他声部的音准,很可能会在长期的旋律进行影响下,跟着其他声部的感觉走,这样对音准的微小改变也会影响整体的音准。很多独唱演员在歌唱时会有不自觉的波音或者泛音出现,这也会极大地影响整体的音准效果。指挥手势的不到位、合唱队员演唱的情绪、身体状况、不协和音程的碰撞、技巧运用不娴熟等等也都是造成合唱音准不协调的诸多因素。

三、艺术表现方面的比较

(一)舞台效果的比较

歌唱不光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艺术,不同的舞台形象就会有不同的舞台效果。对于独唱来讲,舞台表现和演唱者个人的乐感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唱歌是在抒发感情,当演唱者真正进入到音乐中去,舞台效果就显得自然、饱满,但是相对于合唱来说,较独唱的舞台效果更为丰富。从学堂乐歌时期,合唱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部分进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视野和见识都在不断的扩大、变广,合唱艺术在我国也开始不断的深入和普及,逐渐形成了对合唱的不同认识,也就有个更多层次的划分,室外合唱与群众合唱,又可细分为混声合唱、同声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等,其中最专业、发展最好的是室内合唱,它的舞台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加入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律动教学,比如拍手、跺脚、打响指等,后来根据作品的风格会加入舞蹈的成分、有爵士风格、乡村风格更有民族特色的动作增强舞台效果,在乐器上、从单一的钢琴加入了西洋管乐、弦乐、打击乐以及民族乐器等等,不但增强了戏剧效果,也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表现力。

(二)肢体动作的比较

歌唱演员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表演,独唱者通过加入手势动作既可以帮助渲染作品情感又可以增加舞台感染力,在初学阶段,手要摆的位置一般会由老师固定,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打出的手势在视觉上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但对于乐感好的人就不需要去固定手势,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会更加充分,舞台表现也会更好,加上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这样的舞台表演就不会显得僵硬刻意,对于一个肢体不够协调的人,只要他能把自己放在音乐里,那么一切动作也都会显得自然流畅,不要为了做动作而做,为了摆手势而摆。否则就显得僵硬做作了,不但在外形上看起来不美观,而且把注意力分散一部分给要做什么动作上,也会影响作品整体的表达和完整性。对于合唱来讲,肢体动作一般有专人设计排练,根据歌词的意义或音乐的律动等加一些与之相符的肢体动作,既要整齐划一,又要协调美观,当然也可以根据作品需求设计一些极富戏剧效果的片段,更能增强舞台表现力。但是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肢体动作都是要为歌唱本身服务的,合理的肢体动作可以为演唱加分,也可以弥补一些演唱不足,但是决不能为夺人眼球而夸张动作、喧宾夺主,这样对于整体的表演是百害无无一利的。总之,符合作品需要的动作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相结合会使歌曲更加形象和传神。

(三)作品本身的比较

歌曲的艺术表现不光体现在舞台和肢体表现上,一首独唱歌曲与在它基础上改编的合唱在作曲家创作时都是自己生活的感悟,也是因人而异的。一首独唱作品的创作是作曲家根据所见所闻所想所创作,合唱的改编往往是在此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有的改编会在原有的调式调性以及律动基础上展开,思维比较活跃的作曲家也会做出大胆的改编,比如加入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些旋律或者几个乐句,也可能只保留该作品某些动机,其他全部都是自己的原创。但无论是哪种改编方式在听觉上都是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我认为一个好的改编,是既能保留原曲作者的創作意图,又能够加入自己新的想法,赋予歌曲新的活力,给予它新的生命力,能够把作品本来的意图以更加全面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不管是独唱或是合唱,作为用人声表现音乐的两种方式,合唱以演唱多声部歌曲,可以将歌曲处理的非常细腻;而独唱是对单声部旋律歌曲通过高度的艺术处理,将歌曲的演唱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合唱与独唱,由于演唱方法的不同,所以在运用音乐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作用方面各不相同,但却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这将能极大地提高合唱与独唱演员们分别对作品的全面掌握、深入理解和完美诠释。

参考文献

[1]陈家海.合唱名曲指挥设计[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11).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1.

[3]张鹏远.浅析声乐教学及演唱中的声部划分[J].北方音乐,2015(3):3.

[4]邹爱民,马东风,等.2003年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马革顺.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1).

[6]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7]翟芮.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初探[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8]徐定中.指挥与合唱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9]陈国权.陈国权教合唱指挥[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6).

[10]朱咏北.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1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5).

[12]阎宝林.关于合唱指挥随意现象的商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作者简介:余晓娜(1994—),女,河南商丘,学生,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合唱比较研究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