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声演唱中对京剧的借鉴

2020-01-04李嘉扬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表演气息

【摘要】美声、京剧都是较高的艺术类型,美声唱法源自西方,京剧则是中国的国粹,二者的发展历史都已较为久远,但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二者很少被同时提起。本文笔者站在自己身为美声唱法的学习和表演者的角度,借鉴京剧唱腔唱法和京剧表演形式来加强和完善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上,本文主要从咬字发音、气息的运用两方面论述了在学习演唱美声唱法时,对京剧唱腔的借鉴。表演形式上,论述了对京剧表演“做”“打”以及艺术表达形式的借鉴,论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最后,由于此课题的研究结果及结论也得到了诸多专家、教师的反,因此笔者也论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便提供读者、学者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美声唱法;京剧;咬字发音;气息;表演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3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嘉扬.浅析美声演唱中对京剧的借鉴——以咏叹调《我走,我走》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1):31-33.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一直相互较量,相互融合;现有的生活方式、研究贡献和审美特点等等都影响着人们对声乐演唱方法和声乐演唱审美的理解。京剧唱腔与西方美声唱法都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久远的发展历程。在汉代就有很多戏班子开始使用京剧唱腔来演唱民间戏曲。美声唱法是十六世纪一些音乐家和诗人所创造,后来在歌剧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演变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不管是京剧还是美声唱法都仍在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继续演变,并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地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笔者对这一现象做了初浅的分析及论述。

一、美声唱法与京剧唱腔的异同

(一)种类的划分方法

美聲唱法以音域划分唱法,京剧则以行当划分唱法。

(二)美声唱法与京剧唱腔的咬字发音

对于歌唱者来说,咬字发音是至关重要的,语言的美对音乐美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声唱法以意大利语的元音为基础,咬字腔体统一、声音统一;京剧唱腔则是要求“字正腔圆”,即: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虽然这两种说法不一样,但其实是一样的要求,所谓的“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就是指要“咬字腔体统一、声音统一”。

(三)美声唱法与京剧唱腔的气息运用

首先,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京剧唱腔都以气息为演唱根基,而且二者的气息运用都要求吸气时腹部保持住,胸腔状态自然放松,唱高音时将气息向下沉,唱低音时加强胸腔共鸣。这样能使气吸得更深,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二、美声唱法对京剧唱腔唱法的借鉴

(一)咬字发音的借鉴

把京剧唱腔借鉴到美声唱法中就是要把每个单词从头到尾都读清楚。如下例所示

这个例子摘自莫扎特歌剧《蒂托的仁慈》中的咏叹调《我走,我走》,其中不乏有一词对多音的歌词,在演唱这些词的时候,要把每一个单词都读得清清楚楚,不能一带而过。练习这些地方时借鉴京剧唱腔“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的要求,能让演唱者更加注意咬字腔体统一、声音统一。把其与美声唱法的基本要求相结合,加上意大利语的连读就能把整个单词读得清楚、到位了。

(二)气息的借鉴

气息是演唱的根基,关于气息的运用本文中例举了美声唱法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京剧程派青衣唱法的呼吸进行借鉴。吸气时腹部保持住,胸腔状态自然放松,这样能使气息吸得更深。唱高音时将气息向下沉,唱低音时加强胸腔共鸣,使得声音更加的饱满圆润,运用这样的呼吸发出来的音不管在美声唱法还是京剧唱腔中都是一种特有的美。歌剧中有很多考验气息的长乐句,如例1中所例举的咏叹调《我走,我走》中就有如下例所示的花腔。

演唱花腔部分时,对气息的考验非常大。笔者的做法是:演唱或者平时练习时美声唱法中气息运用的方法,结合以上所讲的京剧程派青衣唱腔气息运用的方法用在其中能使气息运用更加自如。

三、美声唱法对京剧表演的借鉴

(一)美声唱法和京剧表演上的异同

声乐演唱和京剧表演最终给观众呈现的都是舞台艺术,二者都以戏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但京剧是唱、念、做、打,将曲词、音乐、舞美、与表演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表演。美声唱法源自西方的歌剧艺术,所以是把文学、音乐、戏剧表演、舞美融合在一起,以歌唱为主,用故事表演进行辅助的舞台艺术。京剧重要的特点是虚拟性的表演,一人可演出千军万马,更多的是写意,讲求“神似”,着重抒情和内心情感的表现。美声唱法注重写实,需要表演者结合舞台上的实景再现,用歌唱进行叙事和表演。

(二)美声唱法对京剧表演的借鉴

虽然美声唱法在表演上不想唱那样与京剧有诸多相似点,但是又有这么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将这句话运用到本论题中就是现在美声演唱的表演部分其实是需要超越它在欧洲崛起的时代的。作为中国人,试着融入一些中国的艺术元素,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这门艺术。

虽然每一首美声唱法的歌曲风格各异,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其表演的形式如上述所说的是以歌唱为主。笔者在做本课题研究时,认为传统美声唱法的表演形式已不再满足于只强调唱,或者只强调表演单一演唱形式,而是需要把演和唱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演唱形式。

针对越来越严苛的审美要求,笔者尝试了在舞台演唱上借鉴京剧“唱、念、做、打”中的“做”和“打”。加上美声唱法形成时的戏剧表演,把音乐中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情感变化更加夸张、大胆地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当然,这样的表演形式也对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这样的演唱形式需要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这样的演唱方式一旦做好就能更加吸引观众,演唱的空间也更加宽广。同时,这样的借鉴还非常适合运用在声乐初学者的练习上,声乐初学者在表演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放不开。借鉴京剧表演中的“做”和“打”,让学习者一开始就在表演上相结合,从而实现美声唱法中所要求的“演”。

四、实践经验

(一)实践演唱经验

关于演唱实践,笔者以学习、演唱莫扎特歌剧《蒂托的仁慈》中的咏叹调《我走,我走》为例进行论述。

《我走,我走》是运用女中音来表演男青年角色的一首女中音咏叹调。美声唱法中的女中音与京剧青衣行当唱腔、唱法上有诸多的共通之处。青衣行当在京剧中有一定的地位,这类人物在表演中唱的部分较多,表演相较于其他行当要稍少一些。这样演唱形式便与美声女中音这种以唱为主,表演、肢体动作等较小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过度、借鉴。

笔者在演唱咏叹调《我走,我走》时是结合了美声唱法要求的“腔体统一、声音统一”和京剧唱腔要求的“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两种唱法要求的。其实这两种要求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样而已。但在演唱中“腔体统一、声音统一”的说法需要有一定功底,一定声乐基础的演唱者或者学习者才能明白,但换成京剧的说法: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就更加容易理解。

如演唱到例2中的花腔部分时,借助青衣唱腔的韵味,使得歌词中该字母的音拉长。欧洲的歌曲因为不如中国戏曲一样讲求“戏”,而强调更贴近生活,所以当唱到这种很长的花腔部分时容易让演唱者觉得不习惯,演唱者一旦不习惯,听众也就跟着担心,最终造成演唱的不完美。借助京剧唱腔的韵味后,练习的时候刻意地比实际速度慢很多倍,让大脑准确地控制着气息、喉头和腔体,使发出来的音是自己理想中的音准、速度和情感。时间长了以后自然就能唱得又准确,又不失感情了。

再如例2中标注的113小节中,a2和?b2对于女中音是相对难的音,这两个高音如果把控不好容易使音色干涩,听众听着紧张。可以借鉴京剧程派青衣不张口唱“嗯”的哼唱方式,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声乐课上老师要求的“鼻骨有震动”的感觉了。这样发出来的高音,听众听到的不紧张,演唱者也能轻松地唱出饱满、圆润的高音。

在演唱女中音声乐作品过程中笔者经常感觉的舌根紧张,這样没唱多久嗓子就会疲劳、不受控制。借助京剧唱腔中的念白。把每一个字母都尽量的拖长,并尽量做到每一个字母都唱到头腔的共鸣里面去,最后把每个字母的声调都读成去声。这样唱出的乐句能标准的达到美声唱法要求的“腔体统一、声音统一”。长期这样练习还能使自己更能准确地把控气息、咬字和吐字,也更容易让声乐学习者养成对气息、咬字和吐字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实践学习经验

在做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除了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以外,对京剧唱腔和表演形式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并对京剧程派青衣行当的唱腔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及了解。为了能将这二者更好地融会贯通,笔者也计划在将来继续着京剧唱腔的学习。

当然,这样的借鉴首先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不能为了缥缈的成果而“胡乱借用”,最后弄得什么都不像。关于美声唱法对京剧唱腔的借鉴这种做法笔者的观点是需要借鉴,这是一种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学习方法上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能过度。例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京剧是唱、念、做、打,将曲词、音乐、舞美、与表演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而美声唱法是把文学、音乐、戏剧表演、舞美融合在一起,以歌唱为主,用故事表演进行辅助的舞台艺术。所以在实践借鉴中不能把京剧较多的表演运用在美声歌曲的演唱上,如果在演唱美声歌曲时像京剧那样注重表演会打乱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歌曲表达的完整性。

在实践演唱《我走,我走》这首咏叹调时也正因为考虑到以上所论述的观点,所以笔者只借鉴了京剧唱腔的部分演唱方式方法,而没有大胆地借鉴其它表演形式。当然如文中第三章,在“美声唱法对京剧表演的借鉴”中所论述的那样,在表演上美声唱法的表演也并非完全不可以借鉴京剧,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及更先进的方式方法也是能够适当地借鉴的。关于美声唱法在表演上的借鉴笔者在做此课题研究时仍在不断地思考及尝试中,也希望更多的声乐学习、研究及教学人员能够进行这样的尝试和研究,以便帮助声乐演唱、学习、研究和教学者方便、科学地演唱、学习、研究和教授声乐。

五、结语

虽说美声唱法和京剧唱腔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不同唱法,当然是作为一名专业院校的声乐学习者,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看到各种演唱方法在当今社会的逐渐变化和相互融合。作为一名美声唱法的学习和表演者,仅仅学会老师上课堂上所教的、专业书上所写的美声的演唱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美声演唱者需要了解并借鉴各种艺术形式来完善自己的声乐演唱。本论题只是初浅地在美声学习和演唱过程当中,借鉴京剧的一些唱腔和表演形式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演唱。诸如此类的借鉴和运用笔者认为不仅美声唱法可以借鉴京剧唱腔唱法,京剧唱腔唱法也可以借鉴美声唱法、甚至融合更多的艺术形式,找到一条符合大众审美、科学的演唱道路。

最后,关于美声唱法对京剧唱腔借鉴的做法,并非是生搬硬套某一种风格的唱法,而是吸收其他唱法更科学、说法更清晰的理论或者实践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唱歌需要遵循一定的演唱伦理,发出来的声音才更能符合人类的审美观,但并不是就固执地认定什么唱法就只能按照唱法单一的方法去学习和演唱。本文中笔者做了美声唱法借鉴京剧唱腔唱法的借鉴,反过来京剧唱腔中也有诸多能够向美声唱法借鉴的地方。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习美声唱法并不是说这辈子就只能唱美声,现在各种综艺节目、各个歌舞团的独唱演员们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既能演唱美声唱法,又能演唱民族唱法,还能演唱流行唱法,甚至也掌握了中国戏曲唱法的全能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越来越需要这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阳.依字行腔——京剧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5):5.

[2]孙振.京剧老生与美声男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5):14.

[3]李振华.美声女高音与京剧旦角唱法的比较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2019(14).

[4]梁红.京剧青衣唱腔在民族声乐作品《千古绝唱》演唱中的运用[D].兰州:兰州大学,2018:26-28.

[5]李巍.程派青衣唱腔和美声唱法女高音在演唱上的异同[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27).

[6]刘箐箐.女中音与京剧青衣程派唱法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2(15).

[7]付爽.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J].戏剧之家,2016(15):45.

[8]张伟欣.京剧青衣表演方法与演唱技巧[J].大众文艺,2014(21):190.

[9]牛月莹.京剧“青衣”唱法与“美声”女高音唱法的对比[J].音乐生活,2016(9):26-27.

[10]滑静.论京剧唱腔与歌剧美声唱法之异同[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3):63-66.

作者简介:李嘉扬(1995—),安徽合肥,云南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毕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美声)。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表演气息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蕾丝气息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春的气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