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引导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01-04文莉
文莉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过程中,我国教育界也将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改革内容.初中学生由于心智不全,学习时经常感觉困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引导则能够有效解决此种问题.情境引导法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还能进一步转变其学习态度,从而提升成绩.
【关键词】应用;初中教学;情境引导
引 言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课程更严谨,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因此,在学习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内容难度大.在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占了较大比重,初中数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可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比较常见的运动现象、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的研究都要运用数学知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情境引导法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情境引导法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教学与情境引导的联系
所谓“初中教学”即小学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完成的教学活动,其中的重点内容在于借助讲解、阐述等办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可以对数量间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并进一步开展各方面研究活动,相应地,对其各方面能力产生提升作用.
因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知识相比小学显得更抽象、更复杂,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入门难”.先前,教师在开展讲解活动的过程中多是使用“照本宣科”的方法,以至于学生难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解题实践活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长期都是教育界“老大难”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学活动创设的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其可以让学生心理方面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在初中教学中,“情境教学”一般表现为基于教材内容,加入一系列实际生活内容之后,将其增设在教学环节中.而这一做法往往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自身生活相贴近的学习情境,令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由此来更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绩和探究能力.
二、初中教学中情境引导的应用
(一)合理构建情境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初中教学中情境引导方法的“两大应用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观点做出主动的表达,并独立思考和探究其间的各种有关知识.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讨论方面的机会.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借助诱导、启发之法设置教学情境.对于其中的各种具体情境,教师应尽可能保证解说语言的通俗性,由此来降低知识方面的难度.在应用情境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数学问题应用、理解、思考上,故而,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有关问题、设置情境、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并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
(二)将教学情境紧密联系于实际生活
因为初中数学方面几乎所有章节内容都密切关联于其他知识内容,换言之,就是几乎所有知识内容都是为此后学习内容的基础,故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连贯性也是一个关注重点.在教学中,情境引导的应用前提在于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得体性,尤其要保证情境和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贴近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自主的参与过程,从而加强其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时的主要学习目的是将“通过相似三角形可以测量高度”的知识体系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热播的电影《变形金刚》设计出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讨论:学校周边的广场上放置了“擎天柱”的模型,同学们想不想测量出模型的身高?此时播放出多媒体课件,课件中以数学家利用相似比的方式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成功测量出来,并穿越到了广场中将这道题解答出来.他是用这样的方法计算的:当日光直射时,将自己的影子长度测量出来,结果显示为1.65米,与其真实身高一致.因此,当阳光在这个时候照射到竖立的物体的影长时,其影子应该与物体的长度一致.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测量出擎天柱影子的长度,同时,知道它的身高.接下来,教师可以以此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出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通过与生活有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三)通过各种教学资源同步培养思維能力和基础知识
在应用情境引导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对各种现代设备和技术积极加以引入.如,许多学生对课前短片的兴趣都很高,为此,教师便可以在讲课前以多媒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中便能将现实生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故而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情境创建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应用要充分注重教学氛围,作为教师应保证所创设的教学氛围有足够的宽松性和弹性.在这一要求下,教师更应将各种课堂和生活中的资源巧妙“引进”教学活动中,宽松、合理的教学氛围在师生间交流和互动中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因为初中数学方面几乎所有章节内容都密切关联于其他学习内容,故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连贯性也是一个关注重点.在教学中,情境引导的应用前提在于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得体性,尤其要保证情境和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贴近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自主参与的过程,加强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可以出示如下例题:某一商品在A与B商店中都有销售,其价格为每个2元,不过A店为此设置的优惠条件为:购买20件以上商品的情况下,在21件起开始打七折,B店的促销条件则是全场商品折扣为八五折.问题:(1)如果需要40件,到哪个商店买更合适?(2)购买若干件(多于10件),设购买x件,在A店购买应付款y元,在B店则付款y1元,请学生分别列出到A,B两家店购买该商品时的付款金额与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式.(3)如果需要25件,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合适?教师此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或者几何画板等,把每个不同的图像位置、轴线变化、开口方向、性质与特点全部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做到动态理解.
(四)通过游戏性导入法,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数学是抽象的,而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多还都刚刚脱离童年,他们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思考能力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不能和成年人相比.虽然有教学资源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毕竟是书本上的东西,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对书本有一些抵触.因此,通过游戏性导入法,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环节,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谓未知数,就是不知道其具体数值的变量,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方程中的每一项来进行方程式的拆分.例如,方程“2x+3=5”中,由三名同学分别来表演“2x”“3”与“5”,如图1所示,而2x是未知数项,所以让这名学生背对大家,而表演其他两个已知项的同学正对大家,这样学生就对未知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同游戏中背对大家的同学,同学们并不知道他是谁,而在方程中,学生也并不知道未知数的真实值.三名同学按顺序站好后,按照解方程的顺序,让表演“3”的同学,从等号的一侧站到另一侧,来表演移向的过程,这样一来,等号的一侧只有表演未知数的同学,而另一侧则是两个表演已知数的同学.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思维调回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也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不能脱离教学本身,转变成单纯的游戏.
(五)通过实物直观性,创设实物演示情境
由于教学环境限制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无法设计符合章节内容的游戏环节,但是,单纯地通过阅读教材又比较抽象,这时,教具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方程是纯抽象的内容,却符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一次方程可以通过教具进行展示.方程中间是通过等号进行连接的,而比较符合等号概念的教具,天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砝码的标准性,也给展示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样是进行一次方程的讲解,却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进行讲解:老师准备各种质量的砝码与一个天秤作为教具,两边任意放置砝码,但是一侧的数量要超过两个,以此来代表一次方程的三个项,例如,对于方程“x+10=15”,可以通过在天秤的一侧放置一个15 g 的砝码,而另一侧放上一个10 g的砝码与一个5 g的砝码,此时将5 g的砝码上的质量标注遮盖住,让学生无法看到,如图2所示,这个时候,再配合未知數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步骤等知识的灌输,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为了保护学校财产,在展示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护砝码与天秤,并且叮嘱学生不要随意用手去抓砝码,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保持好课堂纪律.
三、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持续进步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界也将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改革对象.初中教学中,应用情境引导这一方法,除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培育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与应用意识,更凸显出数学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正中.情境教学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32.
[2]马一新.基于过程知识的数学探究学习展开的几个环节[J].数学教育学报,2008(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