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河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措施探析
2020-01-04狄瑞
狄 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自2006年开始,水利部启动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工作,计划逐步将供水人口20万人以上的地表水水源地,以及年设计供水量2000万m3以上的地下水水源地作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重点监督管理。纳入名录的水源地需按照《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加强管理,按年度制定实施达标建设方案,并接受水利部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该年度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依据之一。目前新疆有乌拉泊水库水源地、白杨河水库水源地等6个水源地纳入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 基本情况
1.1 克拉玛依市概况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格尔盆地西北边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风多、冬夏季温差大。年均降水量为109mm,多集中在5—8月,年均蒸发量为2958mm。全市面积为7733.9km2,其中克拉玛依市主城区面积为57.2km2。总人口为41.78万人。
1.2 水源地保护概况
白杨河水库位于白杨河出山口约40km处,为拦河水库,面积4.97km2,总库容0.35亿m3,防洪库容0.08亿m3,兴利库容0.32亿m3,死库容0.031亿m3,设计年供水量0.2亿m3。该水库作为克拉玛依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源地,承担着克拉玛依区和白碱滩区的城市生活用水、乌尔禾灌区和新农场灌区的农业用水以及克拉玛依石化、石油公司等企业的工业供水任务。
2 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情况
按照《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白杨河水库水源地从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等4个方面开展了达标建设工作。
2.1 水量保证措施
(1)供水系统完备。白杨河供水系统由白杨河水库、白克明渠(白杨河至克拉玛依)、白碱滩水库、黄羊泉水库、黄羊泉水库引洪干区组成。其中,白碱滩水库和黄羊泉水库为白杨河水库的配套工程。白碱滩水库是白克明渠上的调节水库,设计总库容1950万m3,死库容242万m3,调节库容1708万m3。输水洞设计过水能力9.0m3/s;黄羊泉水库主要是由黄羊泉引洪干渠引入白杨河水库的下泄洪水和弃水,进行反调节,以提高白杨河的供水保证率,设计总库容5800万m3,死库容265万m3,调节库容5535万m3,输水洞设计过水能力10.0m3/s。白杨河水库水源地供水作业经白杨河水库、白碱滩水库、黄羊泉水库调节后,通过白克明渠向克拉玛依市第二净化水厂、第三净化水厂、第六净化厂供水,经消毒、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向城市供水。白碱滩水库和黄羊泉水库的调节作用,能够确保白杨河水库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根据统计,2016年入库水量1.9534亿m3,向克拉玛依调水2013万m3。
(2)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克拉玛依市以百口泉和黄羊泉地下水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其中,百口泉水源地有机电生产井62眼,设计产水能力约4万m3/d,允许年开采量1500万m3/a。黄羊泉地下水源有生产机电井20眼,设计产水能力1.5万m3/d,允许年开采量550万m3/a。在可开采量以内,不论丰水年还是枯水年都有供水保证。
2.2 水质保障措施
(1)水质监测。根据《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新政函〔2013〕111号)中有关“自治区级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规定,“白杨河克拉玛依饮用水源区”列入“新疆重要水功能区考核名录”,设水质断面1处(白杨河水库),由克拉玛依市环境科研监测中心站负责进行全年12次水质监测(每月1次),同时,按照水源地保护与管理要求,水源地供水主管部门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在白杨河水库非冰封期间每月监测1次。
(2)水质评价。2016年克拉玛依市环境科研监测中心站和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均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对水源地水质分别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其中,克拉玛依市环境科研监测中心站对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全部29项以及三氯甲烷、甲醛、苯等24项特定指标进行评价,并按照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规定,选定叶绿素a等5项指标开展营养状况监测评价。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因监测评价能力有限,只对除总氮以外的28项基本和补充指标项目进行评价。全部水质指标项目均满足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水库综合营养状态属“贫营养”,符合水源地水质达标要求。
(3)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及保护。根据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克拉玛依市编制了《克拉玛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并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划定方案中,白杨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长为10.92km,面积为5.25km2,水域范围为水库全部水域,陆域范围为水库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外延200m范围内的区域。二级保护区周长为17.16km,面积为10.24km2,水域范围为水库沿汇入口向其上游延伸2000m的区域,陆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边界外延500m的区域。水源地管理单位在一级保护区、出入保护区道路设立规范、明显的界标和警示标识牌22块,在主要工程和管理区域设置隔离防护网实行封闭管理,有效避免人类活动、车辆出入对水源地的影响,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4)开展污染源综合排查。2016年克拉玛依市组织环保、水利等部门对水源地进行专项排查检查,未发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有任何排放污染物的设施和企业,以及畜禽养殖、网箱养殖、旅游等项目,不存在排污口外排污水污染水源地的现象,水源地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供水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到位。
2.3 监控保障措施
(1)建立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激光夜视摄像机6台、红外夜视摄像机4台,布设在白克干渠、引黄平交、白克平交处、泄洪闸、放水闸、大坝廊道处,实行24h监控。
(2)自主研发水库水位监测传输系统。水位监测传输系统每0.5h(也可实时监测)监测传输一次水位数据,做到动态监测水量安全状况,有效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3)制定实施巡查制度。建立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水库管理站2级巡查制度,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按照《供水设施巡检系统管理规定》要求,使用在线巡检系统(基于GPS巡检终端和GIS系统的实时在线巡检系统),以电子形式记录巡检计划、巡检轨迹及图文数据。白杨河水库管理站按照《巡检系统管理制度》“冬季每日1次,夏季高水位运行时每天至少检查1遍”要求,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水设施巡检,确保设施有效运行。
2.4 管理措施
(1)建立管理组织。建立了市政府、区政府负总责,市环保、水务局联合监督管理、各相关责任部门配合的饮用水源地管理机制。白杨河水库水源地具体巡查维护日常管理工作由克拉玛依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设白杨河水库管理站负责。
(2)完善法规制度。克拉玛依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克拉玛依市水资源管理办法》,规定了饮用水源地保护职责、管理工作内容及相应处罚内容,为饮用水保护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3)制定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白杨河水库应急处置预案》《白杨河水库水污染应急响应处置预案》等应急预案,分级成立由水务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和水库水管站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进行预案演练,提高了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1)水源地未进行全封闭管理,尤其是上游河道无防护、无警示标志,有部分牧民进入上游河道范围内放牧,导致汛期水库水质偶有氨氮超标。
(2)水质在线监测能力不足,水库取水口附近水域仍未配备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情况的应急监测能力不足。
(3)备用水源地存在污染风险,百口泉、黄羊泉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存在石油开采污染风险,虽然近年来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做到基本能够有效防范,但仍有石油泄漏的可能性。若发生泄漏,地下水污染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污染程度也难以准确判断。
(3)多部门管理体制不顺,由于水源地工程设施、供水设施、水量调度、水质监测、防污治污等分属不同的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有交叉有空档、缺乏联动协作,缺乏统筹管理,不利于水源地达标建设,水源地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4 建议
(1)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水源地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立河长制,白杨河水库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确定了以克拉玛依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白杨河水库库长的组织体系。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要依托河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以环境、水务、国土、城建等多部门联动的水源地管理工作机制,更好地促进水源地各项建设和保护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加大饮用水源地风险排查整治力度。水源地各级保护管理单位需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范围内污染源的排查整治力度,从源头减少污染风险。同时,完善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水源地保护区警示标识和加密视频监控,尽可能降低水源地水质污染风险。
(3)提升对突发油类、有机毒物质等污染水源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地表水取水口和地下水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地表、地下水质监测24h实时监控,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提升水源地的安全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
(4)加强宣传和公众参与力度。在水源地保护与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通过新闻、报纸、网站以及新媒体技术等,加大对水源地环境保护、水源地污染防治及责任惩处等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水源地周边农牧民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饮用水安全保护意识。建立专门的投诉电话、电子信箱和投诉调查与处理办法,接受水源地保护管理方面的社会监督与投诉,形成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因此,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白杨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建立监控监测系统等工程措施结合应急预警方案、监督考核机制等管理措施顺利完成达标建设任务,并对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机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