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出版研究
2020-01-03张沐
【摘要】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有100余种,这些音乐史教材按照编写体例大致可以分为通史类、史纲类、史话类、图说类、断代史类、专门史类、区域史类七类。在新媒体时代,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出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创新:在编写教材时多运用音乐考古学最新成果;在教材中附上音响、视频,以弥补古代音乐史的不足;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植入二维码、链接等方式使教材更具现代化特点等。
【关 键 词】中国音乐史;出版;现状;创新;对策
【作者单位】张沐,南京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2;J6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2.018
中国古代音乐史源远流长,历代史书中都有对古代音乐的记载,一般在“乐论”“乐书”“乐律”等部分呈现,涉及的古代音乐内容有律学、乐学、演奏、乐器制造等[1]。20世纪以来,以叶伯和、郑觐文、王光祈为代表的音乐史学家都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系列教材。这些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有的是按照通史的方式对中国历代音乐进行梳理与介绍,对先秦、秦汉、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音乐进行分析,并对历代代表音乐人物、音乐作品、音乐活动、音乐概念等进行论述;有的则是站在中西音乐比较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研究,对中国古代音乐在海外的流传进行梳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进行阐述;有的对特定范围内的古代音乐进行介绍,如某一个朝代、某一类型,即通过断代史的方式或专门史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已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及其编写体例、特点,对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编写出版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出版现状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迄今为止,已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有100余种。20世纪初以来,叶伯和、郑觐文、王光祈等音乐学者编撰出版了比较系统的《中国音乐史》系列教材。如叶柏和于1922年编写的《中国音乐史》,从进化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流变与传播进行阐述,对古代的声乐、弦乐、琴乐、戏曲等进行详细介绍;1926年童斐编写的《中乐寻源》把中国古代音乐分为律、调、谱、器、韵、歌等,并对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进行了论述;郑觐文编写的《中国音乐史》则对中国历代音乐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古代音乐人物、事件、作品进行了梳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许之衡、王光祈、萧友梅等人编写的《中国音乐小史》《中国音乐史》《旧乐沿革》等教材,对中国古代乐律学、乐器等进行了介绍,对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律、调、谱、器进行了全面梳理;萧友梅的《旧乐沿革》则对中国历代的乐器形制、乐律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历代乐曲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1949以后,以杨荫浏、李纯一、蓝玉崧、廖辅叔为代表的音乐史学家编写了大量古代音乐史教材,这一时期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出版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侧重于古代音乐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对音乐考古学、金石学成果进行了介绍,并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古代音乐史料进行了全面梳理。如杨荫浏编写的《中国音乐史纲》,对中国历代音乐进行了介绍,对古代音乐史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是古代音乐史料最为丰富的教材之一[2]。
改革开放以来,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金文达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伍国栋的《中国古代音乐》等教材对中国历代典型的音乐类型与活动进行了研究,把中国古代音乐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或用中国历代音乐的典型特征进行章节构架,如伍国栋的《中国古代音乐》分为钟磬礼乐时代、汉魏乐府鼎盛等章节。
二、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分类与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按照编写体例与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七个类别,即通史类、史纲类、史话类、图说类、断代史类、专门史类、区域史类。通史类对中国自先秦至清朝历代音乐人物、作品、活动进行梳理,其特点是全面、丰富、涉及周期长;史纲类对中国古代历代音乐进行粗线条勾勒,对典型的音乐类型与活动进行列举与分析;史话类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进行梳理,对音乐创作故事、音乐演出故事等进行举要;图说类通过图像的方式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断代史类对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音乐进行集中介绍;专门史类以音乐人物、作品、活动等为线索,不以朝代划分为依据进行研究;区域史类则对某一区域的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介绍,总结这一区域音乐的特点。
1.通史类
通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对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音乐进行研究,代表性教材有陈四海的《中国古代音乐史》、金文达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等。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对中国古代自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等历代音乐进行了研究,并对历代代表性的音乐类型、音乐人物思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机构、音乐文献、乐器等分门别类进行梳理[3]。通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特点是全面性,对历代音乐相关知识进行全面阐述,对古代音乐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出现的各种人物、文献、乐器等进行详细介绍。
2.史纲类
史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以历史为脉络,对古代音乐史进行概括性论述,对历代出现的重要音乐人物、现象等进行研究[4]。史纲类典型教材有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李欢的《中国音乐史纲》等。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对上古期(远古至战国)、中古期(秦汉至唐末)、近世期(五代至清末)重要的音乐概念、音乐术语、音乐人物、音乐活动、音乐现象等进行梳理,共列出337个中国古代音乐条目逐一进行解释,如乐律方面的金元明雅乐律、明太常笛新音阶律、明朱载堉等律等。
3.史话类
史话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用通俗的语言讲述音乐史故事,代表教材如田青编写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话》,对中国古代典型的音乐人物、活动、作品等进行讲述,用讲故事的方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该书在章节标题的编写上采用文学的诗化语言:“原始林莽的歌声”“飘着白骨的河道”“星光灿烂”“宽阔的河流”“百川入海”“大浪滔滔”“巨流婉转”等,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在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朴实的、故事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如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时,列举了杰出的民间艺术家、没有乐谱的歌曲集、孔子的音乐生活、郑卫之音、屈原和楚辞、曾侯乙的宝藏、百家争鸣的时代等[5]。
4.图说类
图说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通过对图像中的中国古代音乐现象进行介绍,达到研究古代音乐史的目的[6]。该类教材最具典型性的是《中国音乐史图鉴》,该书收录了远古至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大量音乐图片,其中大多是音乐考古发掘的实物,不少是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如乐舞、乐器、钟鼓之乐、百戏、鼓吹、北朝石窟伎乐、说唱俑与戏弄俑等。教材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古代音乐,具有形象性及趣味性的特点。
5.断代史类
断代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主要对中国某一朝代的音乐史进行研究,代表教材有《唐代音乐史》《春秋战国音乐史料》《秦汉音乐史料》《魏晋南北朝音乐史料》《宋明音乐史料》等。《唐代音乐史》对唐代民间音乐、宫廷燕乐、琴曲与雅乐、各民族音乐的融合,以及对外音乐文化的交流、音乐基本理论与记谱法、燕乐调式音阶体系、音乐创作技法、音乐机构、音乐思想与文艺政策等进行了研究,凸显唐代音乐的特色,并对唐代音乐史上出现的人物、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6.专门史类
专门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对古代音乐史进行研究,其特点是具有专一的音乐研究方向,代表性教材有《文物与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家》《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等。《文物与音乐》从音乐文物的角度对远古先秦音乐文物、秦后音乐文物、青铜类音乐文物、曾侯乙墓乐器、琴瑟类文物、鼓类文物、笛箫类文物等进行分门别类编撰,精准地把握文物与音乐之间的关系[7]。《中国古代音乐家》则从音乐人物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介绍了李延年、司马相如、京房、嵇康、阮咸、桓伊、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魏良辅等人的音乐贡献。
7.区域史类
区域史类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以研究某一个地域独特的古代音乐为核心,代表性教材有《山西音乐史》《江南音乐史》等。《江南音乐史》从江南音乐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转型等方面介绍了远古时期、新石器时期、先秦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元代、明清等江南音乐的发展与变迁。《山西音乐史》按照历史脉络对先秦至明清的山西音乐进行研究,对历史长河中山西地区出现的乐器、乐舞、民间歌舞、音乐家等进行介绍,并将山西的社会环境、人文风情与古代音乐相融合。
三、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出版的创新对策
1.在编写教材时多运用音乐考古学最新成果
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即在正确的史观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史料进行分析与研究。音乐史研究亦是如此,对音乐史料的发掘整理是研究音乐史的基础工作,在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时,要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音乐史料来了解古代音乐,对史书、类书、政书、笔记小说等进行全面的音乐史料辑录,从文献记载中研究古代音乐[8]。除了这种文献研究法,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还要充分利用音乐考古学的最新成果。
音乐考古学是在考古的过程中对出土的古代音乐器物进行研究,从音乐器物入手对其中的音乐信息进行发掘、考证。如贾湖骨笛、曾侯乙编钟等古代音乐器物都是通过考古得以问世,通过对贾湖骨笛、曾侯乙编钟进行测音,研究古代音乐中的乐器、乐律、乐音等问题。近年来,音乐考古方面出土了大量的音乐器物,学者对这些音乐器物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编写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时,把这些音乐考古成果融入教材,不仅创新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也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
2.在教材中附音响、视频,弥补古代音乐史的不足
中国古代音乐史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但留声机在清末才开始出现,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在清代以前没有留下声音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中只有文献记载的音乐文字史料和一些乐谱、图片,远远不足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而音乐是感性的,只有通过音、像的直接感知才能感受它的存在与魅力。所以,把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中出现的乐谱进行演奏、演唱、录制,并将其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材料,可以很好地激活中国古代音乐史。某些音乐教材已经有意识地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光盘附在教材上,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也可借鉴这种模式。
3.与新媒体结合,使教材更具现代化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音乐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傳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音乐教材也从传统的图、文、谱形式变成图、文、谱、音、视的融合[9]。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二维码、链接等形式逐渐普及,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音乐教材中植入的二维码、链接聆听音乐,观看音像,使音乐教材更具现代化特点。与传统的音乐教材附带光盘相比,二维码、链接不仅节省了教材的成本,而且方便了读者。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产品的日新月异使大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音乐教材在新媒体时代必须紧跟潮流,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教材的现代化和电子化,最终实现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出版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总述[J]﹒中国音乐,2005(1):28-37.
[2]郑锦扬. 从三本《中国音乐史》管窥二三十年代中日学者的中国音乐史视野[J]. 中国音乐,1998(2):19-20.
[3]乔建中. 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2):4-16.
[4]王安潮. 十年饰一剑——读李纯一《先秦音乐史》(修订版)[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 92-95.
[5]廖崇向. 乐苑谈往:廖辅叔文集[M]. 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6]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7]冯文慈.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局限——在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 人民音乐,2000(1):2.
[8]李长真,秦昌婉. 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J]. 出版广角,2019(22):41-43.
[9]王军. 新时代大学教材出版与高校人才培养[J]. 出版广角,2019(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