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发展研究
2020-01-03汪拓
汪拓
摘 要:“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迅猛,但被“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所制约。众包物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和运输工具,帮助解决农村末端配送的难题。该文在分析发展农村众包物流的机遇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众包模式不能完全效仿城市,需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众包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末端配送,为农村生活和经济发展增添新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众包物流;末端配送;农村电商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the rurale-commerce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but it is restricted by the delivery of “the last kilometer”. The crowdsourcing logistics model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local idle labor force and transportation means to help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termin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crowdsourcing logistics in rural areas,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rural crowdsourcing modelcan not follow the urban crowdsourcing logistics model completely,and the crowdsourcing model in line with rural reality needs to be constructed,so as to develop the rural terminal distribution better,and provide new impetus to rural life and the economy.
Key words:Internet+;Crowdsourcing logistics;Terminal distribution;Rurale-commerce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的概念从此进入各行各业并深入人心。农村电商也在此背景下发展迅猛,我国农村网民群体不断扩大,农村居民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线下购物方式,加入网购行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较2018年底增长3308万;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底提升7.8个百分点。网购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农村。另外,《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指出,2019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是2014年(1800亿元)的9.4倍。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是与农村电商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农村物流,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需求分散、频次少、道路不畅、物流配送网点覆盖面有限、信息平台缺失、配送人力资源不足等,其中,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发展农村电商,就必须解决农村物流末端配送问题。要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政府从宏观政策上加大对农村物流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对农村物流模式进行拓展与创新。众包物流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末端配送模式,可以充分整合社会闲置劳动力资源,利用大众的空闲时间参与到身边的快递配送中,从而很好地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我国当下的物流行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2]。
目前,学术界对众包物流和农村物流都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非常少。众包模式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更具优势,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因此,笔者对发展农村众包物流的机遇和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对构建适合农村实際的众包物流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助力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从而促进农村电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 “互联网+”时代发展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机遇
关于农村物流的概念尚未统一,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界定,这主要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在对众多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以将农村物流归纳为:基于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为生活在农村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装卸、包装、加工、仓储等一切活动的总称[3]。农村物流涵盖了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不仅是农村物流“上行”,如农产品“走出去”;还可以是农村物流“下行”,如农村日常生活用品“走进来”。而众包物流是一种新兴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物流高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众包物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众包物流是将原来由物流企业配送员提供的末端配送服务,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交由企业外部广大群众来完成,即利用大众的空闲时间参与到身边的快递配送中,从而很好地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2]。目前,众包物流已经成为城市末端配送的主力军,人人快送、闪送、京东到家等众包物流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在“互联网+”背景下,可创新配送方式,发展适合农村的众包物流配送模式。
1.1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农村物流前景无限,为农村众包物流提供了政策支撑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都涉及农村物流发展问题。2019年1月3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县、乡、村3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2020年4月国家邮政局印发的《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持续推进快递服务直投到村,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年底,东中西部各省(区市)快递通达率要达到80%、50%、30%,全国建制村通达率要达到60%。据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村村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两大工程深入实施,中国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贫困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农村网络覆盖;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M,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同网同速”。
无论是交通运输的建设,还是互联网的覆盖率和网速的提升,国家都给予了农村地区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这也为农村地区发展末端配送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政策支撑,而作为末端配送的众包模式也受益其中。
1.2 电商企业纷纷进驻农村市场,为农村众包物流配送提供了专业的平台支撑 为响应和落实《行动方案》,推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快递协会联合邮政EMS、顺丰速运、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百世快递、德邦物流、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菜鸟网络、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等13家快递物流和电商企业为推动“快递进村”共同倡议,加强快递进村多方合作,努力融入乡村建设,让快递服务在2022年年底通达全国31个省(区、市)的建制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民生活。目前,国内的众包物流平台以京东众包、达达、人人快递、闪送等为代表,受到了诸多快递人员与消费者的青睐。以京东为首的众包行业入驻农村物流市场,可以为农村众包物流模式提供专业的平台支撑。
2 “互联网+”时代发展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困境
发展农村众包物流虽然有诸多的优势和政策支持,但在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方面仍然存在各种困境。
2.1 农村物流末端配送基础设施落后,网点布局缺乏规划 物流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设施,虽然国家给予了农村交通工程很多政策支持,但在地区分布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许多贫困地区道路设施依然落后,物流末端配送完成难度较大。同时,农村物流网点少,缺乏规划。多数物流企业只在乡镇设有网点,农村居民需要自取快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农村网购的积极性。加上农村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村庄名、门牌号等具体地址不明确,导致定位不准,容易出现配送错误,既影响及时收货又徒增配送成本。
2.2 农村物流末端配送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众包快递员 据统计,目前我国县域网商对电商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已超过200万[4]。一方面,由于农村工作环境较差,从事农村物流比较艰辛、薪资待遇不高、专业设备缺乏,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农村物流。另一方面,众包物流模式下,农村物流末端配送进入门槛较低,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参与,参与者多为当地居民,年龄偏高,且没有经过专业的物流培训,规范化作业程度偏低,配送质量不高。
2.3 众包物流政策缺失,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无论是城市众包物流还是农村众包物流,都面临着政策缺失的问题。众包上线后,监管部门尚未对其合法性表态。众包物流企业仍然游走在法律边缘,法律滞后是众包物流的致命伤。其次是安全风险,包含货物安全和人身安全2个方面。一方面,绝大多数众包平台都没有对快递人员进行培训,“自由快递人”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责任划分问题。如果配送过程中发生货损货差,或接包者在取送件过程中遇交通意外事故造成自己或他人人身伤亡时,关于赔偿责任的划分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可供参考[2]。
3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与发展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对策
目前农村物流主要有京东的自营物流配送模式、阿里巴巴的农村社区物流模式、顺丰与农村门店的合作模式等[5],但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因此仍然需要创新和完善农村末端配送模式。众包模式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在农村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需要创新现有的众包物流模式,以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众包配送模式。
3.1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村级网点建设,为众包物流夯实基础 首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全方位推动道路交通建设。例如农村道路维修、养护、公路建设,搭建适合农村末端配送的交通网,这是农村物流的基础。其次是村级网点的建设,这是发展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前提。村级网点可以设置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乡村小卖店或村民比较熟悉的中心地带。村级网点是农村众包物流承上启下的一环,上对接乡镇网点、下对接门户,可承担网上代购、物流配送、农产品汇集等功能,这也是农村电商物流OTO物流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同时,在人数相对集中的行政村设立物流服務站,对村级物流服务站做到统一标识系统、统一硬件设施、统一网络服务、统一人员培训[6]。
3.2 培养及招纳合格的农村众包物流人员 目前的众包模式中,物流众包快递员岗位比较容易申请,如“京东众包”只要年满18周岁且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劳动能力的公民,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均可申请成功,进入门槛过低,导致快递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人人快递”的准入机制,第1步是审核三证(身份证、户口、社保卡),初审过关才可进入下一步;第2步是进行相关培训,培训结束还需考核;第3步是针对高价值货物的保护措施,物品价值高于规定值,必须绑定本人的银行卡才可以接单,增加安全保障;第4步是建立信用等级制度,根据快递员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行分层推送信息。在农村众包配送模式下,可因地制宜招纳一些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的员工。一般而言,当地农村居民熟悉环境、能吃苦、稳定性高,也较外地人更能获取居民信任,安全性较高。同时,对配送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建档,从源头上规范农村众包物流机制。
3.3 创新物流众包模式,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众包物流体系 农村的众包模式不能完全效仿城市众包物流,需要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众包模式。首先需要建立乡镇、村级农村物流扁平化网点,乡镇的网点目前已较为广泛,村级的网点尚需健全及完善。其次要按照“镇网点—村网点—门户”的路径,引入众包模式,即借助一定的平台,农村居民在接到包裹领取通知后,将末端配送以“任务”的方式在平台上发布,由众包配送员(可以由当地居民来担任)将货物送达到购买者手中,完成货物到达乡镇配送点之后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任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有3条路径,一是“镇网点—村网点”,这种是对于可以在村网点自取快递的居民;二是完成“镇网点—村网点—门户”全程配送;三是“村网点—门户”的配送。3条路径都采取众包的方式,完成快递到门户的末端配送。承接配送者可根据路径的长短来获取不同的报酬。这种模式打破了货物只能到达乡镇地区的局限性,扩大了农村物流末端覆盖面,最大化利用农村闲置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难的问题。这是一种“人人可做快递员”的兼职模式,在农村应用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末端配送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农村居民创收[4],从而形成适合农村物流的众包模式。
3.4 完善众包物流立法体系,加强农村众包物流模式的防范控制力度 众包物流是新兴产物,对于在实践中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风险,尚存在法律法规的缺失。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除了国家立法,司法部门、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也应共同发挥作用。政府完善众包物流的立法体系可以规避配送中的劳动纠纷、货物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2]。
3.5 规范农村众包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农村众包物流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众包平台,农村居民与快递企业需要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发单和接单,并可自主选择配送路线,赚取一定的配送费[5]。另外,众包物流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法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风险可以在众包物流平台建设中进行规避。例如在构建众包物流平台时,需明确平台、配送员及物流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平台须采用快递实名制,可采用人脸识别等身份验证方式,以防止虚假信息,便于强化监督管理。平台还应提供相关的物流配送线上培训,既方便接包者学习,又能规范操作流程。另外,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尽量避免城市环境被破环的现象在农村重现。因此,平台在进行线上培训时,就可为配送员树立环保意识,如对于回收一定数量的快递外包装给予相应的奖励。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快速发展,但被“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所制约,众包物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和物力,帮助解决农村末端配送的难题,既可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又可以为农民创收,一举多得,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其风险。因此,在农村众包物流平台构建中,一定要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实名认证,防止弄虚作假,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和提供必要的物流培训等。同时,国家要逐步完善众包物流领域的立法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末端配送,为农村生活和经济带来更多益处。
参考文献
[1]冯春,牟秋霞.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对策[J].物流与供应链经济,2020(3):97-99.
[2]彭幸.我国众包物流的法律治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9(4):111-118.
[3]姚冠新,冒瑞华.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物流内涵、必要性和发展策略综述[J].物流科技,2019(12):108-110.
[4]周芳.“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50-51.
[5]吴竞鸿.基于众包模式的农村电商末端配送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20(3):43-45.
[6]杨嫚,冯庆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20(7):30-31.
(责编: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