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高质量供给的路径
2020-01-03邹洪毅文革王伊丽
邹洪毅 文革 王伊丽
摘 要:农村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板突出,为了推动农村公共物品高质量供给,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供给结构,引导供给需求,实现供给技术赋能。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
进入新时代,无论是三大攻坚战,还是乡村振兴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环,农村公共物品包括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板较为突出,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相对落后,农民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吸收人口的能力就会减弱,最终直接将数量众多的农民推向城市,并由此带来看病难、就学难、房价高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了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提高供给质量。
1 农村公共物品高质量定义
农村公共物品的高质量是指,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类型多样,农村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农民对服务满意;二是农村公共产品市场主体供给成本低、投入产出收益好;三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不存在供给过剩与短缺现象;四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公共物品高质量供给的路径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主要在供给侧一端,例如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质量欠缺等问题,稳步提升供给质量和增加供给数量只能在供给端发力。高質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使农村公共物品在供给数量上充足,更重要的是供给质量的提升。推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提升,需要精准把握农村经济社会矛盾变化,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着力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内容、供给层次等方面创新供给方式,激励供给主体,刺激市场供给活力,满足农民需求,解决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供给良性循环。
2.1 提高供给质量 减税是供给学派的核心思想,认为减税不等同政府收入减少[2]。实施减税降费有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企业的减税降费,可以减少生产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发展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研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上去。减税降费还刺激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市场的活力,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来,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让供给数量有大幅度提升,达到放水养鱼的目的。供给学理论认为政府只要放松市场管制,解除市场供给约束,市场的总供给会与总需求自动平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也需要通过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方式,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质量和数量,破解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问题。
一是通过简政放权的方式,发挥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力量,释放农村公共物品市场供给活力。例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让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公平竞争,提高市场供给效率,市场竞争性程度越大,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越大,其资源配置效率也越高;二是以“三个清单”创新政府对市场供给主体的监管,提升政府的效能,厘清政府边界,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平和秩序,以信用体系为基础,重点对存在供给质量的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三是放松对部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准入门槛,鼓励供给主体多样化,持续增加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四是统筹供给主体利益,兼顾不同层次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2.2 调整供给结构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矛盾根源在于供给结构性问题,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不匹配、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微观层面来讲,企业等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存在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不一致;从宏观层面来讲,制度因素、政府政策调控等都会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失衡。供给结构决定需求结构,但是需求结构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给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公共物品不仅需要在总量上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还要注意在结构上实现平衡。只有保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总量平衡,才会满足农民需求,避免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农村公共物品的缺乏与不足,推动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病。但是,在强调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总量平衡的同时,并不是忽略结构性平衡的问题,如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的需求结构不适应,则会影响到总量的平衡。在总量平衡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恰当地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而结构性平衡在于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在这方面农民需求的正确表达与政府正确的感知农民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农村公共物品总量平衡。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财政持续投入,“群众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相关支出,激励地方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关键在于做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提质增效,合理引导财政资金向具有投资乘数效应的农村公共物品基础设施与民生建设等方面流动,保持重点领域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变,支持农村从业人员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4],从而使农民获得幸福感与获得感。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货币政策要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策配套,最大程度化减少供给资金阻力,合理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流向“三农服务”。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将有助于消费的拉动,再通过减税降费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2个方面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政府支出提供了资金流动,满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需求,但要避免“大水漫灌”和“开着飞机撒钱”强刺激。
2.3 引导供给需求 农民虽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潜力巨大,边际消费倾向高,但由于其收入有限,消费需求难以刺激,这就意味着需要从干预农民总需求到总供给转变。供给学派认为,在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中,总需求不变,总供给增加,收入与产出增加。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低,个人可支配收入落后于城镇。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目的是让农民消费,供给增加将提高农民收入,影响农民需求结构的变化,防止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缓解农民对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因此,合理引导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需求,能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建而无用现象的发生。
2.4 实现供给技术赋能 “优步”与“滴滴”等网络打车的悄然兴起,让共享经济走进大众视野。共享经济能够高效激活闲散零碎的资源,将分散的资源高度集成和优化,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共享行为能够打破地域距离的限制,畅通信息交流,避免供需之間不匹配或者错位等状况,实现精准供给。例如,新兴起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不仅满足了农民的个性化需求,还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效率。农村高科技的应用、技术新创、农民的教育、医疗等创新都会促进农民素质与技能提高,从而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村技术的进步,新方法、新工艺、材料等的应用,不仅会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让农民生产成本下降,市场需求扩大,还会提高农民收入,间接促进农村产业分工;另一方面,实现技术赋能后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增加。舒尔茨曾说过,“没有人受过在职培训,没有人受过学校教育等,毫无疑问生产将严重滑坡,产出低下,经济组织极其僵化”[5]。微视频、直播行业等网络平台的流行,要求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紧密围绕农民需求变化,刺激农村产业增长,快速打造适应农业产品推销的新模式,加速开启助力农业产品销售的数字化窗口,推进农产品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 结语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与供给结构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供给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要求,供给结构既受质的制约,又要受量的约束。农村公共物品总量和结构矛盾是相互交织的,缓解总量矛盾就要缓解结构矛盾[6]。因此,需要从供给结构入手,在需求主体方面,合理引导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需求,规范农民需求的正确及时表达。建立共享,实现供给技术赋能,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对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在政府主导方面,放松市场管制,解除市场供给约束,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措施,保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总量平衡,实现供给总量对供给结构转换的支持,推动农村公共物品高质量供给。
参考文献
[1]简新华,聂长飞.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9(08):86-95.
[2]汪晓文,李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减税降费政策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9(11):30-37.
[3]丁正智,韩晓琴.助力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的原则 机理 路径[J].理论视野,2020(02):46-52.
[4]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摘录)[J].金融会计,2020(01):6-7.
[5]张培刚,张建华.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4.
[6]郭克莎.适度扩大总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J].经济学动态,2019(02):3-1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