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企业问题研究:判定、热点及启示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0-01-03胡春阳

关键词:僵尸国有企业研究

胡春阳

(1.江西财经大学,2.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江西 南昌330013)

一、引言

僵尸企业(zombie firm)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对象始于20世纪80年代[1],由于经济长期滞涨,美国第三大金融机构储贷机构(S&L)长期出现存款贷款利率倒挂,1980和1982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法案推进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并放宽对S&L的管制,导致信贷泛滥,很多资不抵债的企业得到贷款,最终形成僵尸企业[2]。此后,美国航空业、德国煤炭钢铁业、日本建筑房地产银行甚至食品百货行业均出现僵尸企业,尤其是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美国汽车、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普遍陷入债务困境,要素生产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根据中房数据研究院的研究结果,韩国1999年30大财阀集团中有16家面临破产清算和重组,2016年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下属591家子公司中僵尸企业数量高达108家,韩国第一大海运巨头企业韩进海运因巨额债务已于2017年2月宣告破产,韩国第五大财团乐天集团也面临倒闭危机,而欧元区也陆续出现了大量僵尸企业。在我国,僵尸企业仍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聂辉华等的研究,截至2000年,我国僵尸企业比例约为30%,到2013年这一比例下降了约22个百分点,但钢铁、房地产、建筑、商贸等行业僵尸企业问题仍较严重[4],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学术界对于僵尸企业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和判定标准,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明确僵尸企业的概念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当前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提供启示。

二、僵尸企业的判定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Kane最早将无望恢复生气但因得到金融或政府机构支持而未倒闭的负债银行比喻为“僵尸”[5],此后人们将此类僵而不死的企业称为“僵尸企业”,但学术界关于僵尸企业由于视角不同而未形成一致的概念。在国外,基于财务视角的观点强调企业负债、经营效率和产量负增长状况,往往容易将经营状况不佳的问题企业一并归为僵尸企业,也有强调僵尸企业依赖性的,但仍未触及僵尸企业的根本特征,即吸血性、绑架性和传染性。CHK方法从信贷的角度比较企业实际支付利率和最优利率,通过分析企业是否得到金融机构补贴来界定僵尸企业,也有综合以上因素进行界定的,如韩国财阀网将利息偿付倍数小于1、营收赤字3年以上或资产减损的企业界定为僵尸企业[6],但这些概念多忽略了政府补贴、税费返还这类国内僵尸企业的根本特征,而在国内,有学者通过剔除政府补贴、税费返还等非营业收入修正判定标准,从而界定僵尸企业,政府部门则多采用直观的界定。国务院将僵尸企业描述为“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7],工信部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僵尸企业的判断标准。与此同时,广东、浙江、天津、陕西等地也逐步具体化了僵尸企业的相关判定指标。

三、僵尸企业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为系统地把握僵尸企业研究热点,借鉴胡春阳、刘秉镰、廖信林的处理方法[8],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篇名=“僵尸企业”、时间跨度=“不限”,检索日期为2018年12月9日,共得到348条件记录,剔除无作者论文、会议纪要等后,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关键词统一修正为“结构性改革”,将破产相关关键词修正为“企业破产”,同时剔除关键词中“僵尸企业”的双引号,整理出有效论文311篇,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得出僵尸企业研究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统计情况(如表1)。

表1 僵尸企业研究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统计表

从出现频次来看,除僵尸企业之外,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破产,词频为40次,其次为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银行(金融机构)、财政金融、政府补助、国有企业等,关键词词频分析初步反映了僵尸企业研究涉及的领域和热点。

为进一步挖掘僵尸企业的主要研究热点,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采用临近指数法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节点过滤取出现频次=“1”,得出僵尸企业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从图1来看,与僵尸企业研究主题关系最密切的关键词依次为产能过剩、企业破产和结构性改革,其中企业破产为中心点。结合CiteSpace关键词LLR聚类分析,企业破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改革的Silhouette值分别为0.930、0.847和0.866,均接近0.8,表明3个聚类内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企业破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改革能够代表僵尸企业的主要研究热点。

此外,通过对LLR、LSI、MI聚类分析三大聚类子簇内关键词的比较分析还表明,我国僵尸企业研究中所涉及的结构性改革和产能过剩,其主要对象均为国有企业。而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6年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完成指标来看,2016年全国压减、退出的4500万吨和2.5亿吨粗钢、煤炭产能中,央企所占比例仅为22.64%和13.99%,因而要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国家发改委等《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554号)要求,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对象,去产能与处置僵尸企业相结合积极探索相关处置方略。

图1 僵尸企业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阈值=0)

图2 僵尸企业研究关键词LLR聚类图谱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早期关于僵尸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注重对大量出现僵尸企业行业的经验分析。Caballero等从信贷视角提出僵尸企业识别标准后,国外对僵尸企业的研究逐步走向定量化和系统化[9],Fukuda和Nakamura在此基础上建立FN-CHK 标准,采用实际利润法和持续借贷法衡量僵尸企业[10],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度,但该标准主要通过企业经营和银行信贷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未能反映我国僵尸企业的主要成因,有必要引入扣除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进一步进行修正。2015年后,国内许多研究者对我国僵尸企业进行认定,并采用CHK、实际利润法、过度借贷法、综合性方法、连续亏损法等多种识别方法对僵尸企业的规模进行测度,分析其特征、成因、影响及处置方略。国内外僵尸企业主要分为大而不能倒型、历史遗留型和产能过剩型等几大类,不同类型的僵尸企业特点各异。就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而言,大致可归纳为外需冲击、政企银关系不当、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和退出机制缺位等方面。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需求量和价格持续下跌,对出口依赖型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外需冲击是出口依赖型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重要原因。我国僵尸企业多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属全民所有制性质,因而企业和政府、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4]。一方面,国有企业为政府增加GDP、扩大就业,往往需要违背经济规律和自身意愿扩大生产规模、接收不良资产,甚至为政府提供发展资金,而当国有企业出现危机时,政府出于社会稳定、官员政绩等的考虑,也倾向于向企业持续“输血”;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发展也肩负着特定的使命,其定位决定着银行有责任为国有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而银行出于自身经营业绩考虑,当国有企业面临困境时往往选择挂账而非抽贷、惜贷。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单一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着产权虚置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客观存在性,从而造成当前的政企银关系扭曲、所有权控制权不匹配和公司治理结构畸形,对企业自身经营带来影响,一旦形成僵尸企业往往由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机制不健全、退出程序复杂、专业审判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退出。

国外的经验为我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作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围绕僵尸企业的分布分类、识别标准、数量测定、诱因及影响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从鼓励兼并重组、减少政府干预、健全国有企业考核、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处置我国僵尸企业,解决过剩产能的构想,也有学者从财政学、博弈论等视角探索处置我国僵尸企业的方略,但判断标准、退出路径、债务分担,尤其是职工安置和资金支持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五、结语

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是关键。结合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明确僵尸企业研究热点。当前学术界关于僵尸企业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未形成一致的概念界定,国外基于财务视角的观点强调企业负债、经营效率和产量负增长状况,CHK方法主要衡量分析企业是否得到金融机构补贴,而忽略了政府补贴、税费返还,这恰恰是国内僵尸企业的根本特征,而国内关于僵尸企业的概念也有待于进一步具体化相关判定指标。在明确僵尸企业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僵尸企业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在测度标准方面,基于CH标准的FN-CHK标准未能反映我国僵尸企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必要进行修正。就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而言,大致可归纳为外需冲击、政企银关系不当、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和退出机制缺位等方面。我国僵尸企业多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决定着产权虚置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客观存在性,从而造成当前的政企银关系扭曲、所有权控制权不匹配和公司治理结构畸形,并对企业自身经营带来影响,这是我国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外,一旦形成僵尸企业往往由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机制不健全、退出程序复杂、专业审判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退出。僵尸企业对经济运行和转型具有重要影响且具有传染性,因而必须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国外的经验为我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国内学者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开展了集中、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企业破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改革,处置僵尸企业,国有企业是主要对象,要重点解决僵尸企业的判断标准、退出路径、债务分担,尤其是职工安置和资金支持等问题。

猜你喜欢

僵尸国有企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笔记本电脑“僵尸”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