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品牌卖场设计课程为例

2020-01-03卞观宇

关键词:卖场信息化课程

李 浩,卞观宇,钟 奎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一、《品牌卖场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品牌卖场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中的任务要求直接与市场岗位对接,需要锻炼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绘图表现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布置设计项目任务虚题,进行虚题虚做。教学过程更注重创意思维表达,较少考虑项目受到现实施工过程的制约因素;同时授课环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未能与企业进行较好的产教融合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学生不能较好的完成设计任务,职业能力缺少完整的锻炼,学生无法满足企业职业技能的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目前已成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所谓信息化教学”多数学者认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间开展的双边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突破传统教学限制,在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都有显著的变化,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主要体现为:1.信息化教学借助大量信息化手段,如云课堂、VR虚拟技术、微视频等,使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信息化教学能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根据学生习惯,学生对信息化的敏锐性,自觉主动的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信息化教学能真正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理实一体贯穿,学生能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学习限制,能较好提高学习效率。4.信息化教学能与企业导师实时连线,增强师生互动,翻转课堂,及时解决教学难题,真正实现“双师”教学,提高教学的专业性与互动性。因此,鉴于信息化教学的诸多优势,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将以《品牌卖场项目设计》课程模块二中的任务为应用案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三、信息化教学在《品牌卖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1.课程定位

《品牌卖场设计》课程是展示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核心专业课。课程选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国家及行业最新标准,让学生贴近市场,掌握行业需求。将课本知识重组并融入到八个项目任务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创新实战,本次课程内容为,第二章卖场内部规划中的任务二:平面功能定位及人流动线规划设计,用时为4课时。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教学对象为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通过前期课程成绩分析报告统计,得知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绘图和审美能力,有了基本的人生职业规划,善于网络平台寻找资源。

学习特点为:喜实操,厌理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不足之处:基础不够扎实,缺少真实项目锻炼,欠缺空间感知力和想象力,同时欠缺学习的耐心和积极性。需要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空间感知。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思路

综合分析本课程教学思路为:遵循市场中学习;市场中发现;市场中检验的授课逻辑;融合企业项目任务,创设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学习路径。

2.教学方法

结合学情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教学法两大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有效进行。

3.教学步骤

结合课程需要和行业工作流程,构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拓展三个教学阶段。课前由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进行任务发布,引导学习;学生则进行课前预习,资料分析。课中又分为三个教学环节:1.学生进行方案构思,草图设计,互动点评;解决教学重点。2.学生完成方案绘制,互动点评;来攻克教学难点。3.学生通过方案汇报,校企共评,来完成课程总结学习。4.通过项目拓展,产教融合,思政教育来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根据设计公司任务要求,代表甲方通过职教云平台向学生发布设计任务书,同时将相关课件、网站链接、教学视频、优秀案例等预习资料上传平台。

学生:课前利用国家资源库云课堂进行网络课程预习,查看项目任务,进行资料分析。 学生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内容,按公司设计团队角色来进行任务分配,并进行课前互动。

2.课堂教学

(1)方案构思:本环节教师基于课前平台分析数据及互动情况,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课堂中再次进行任务分析,学生更加明确任务目标,迅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草图构思设计;确定空间功能定位,实现头脑风爆并进行课堂分享,迅速掌握教学重点。

(2)方案设计:本环节学生全程进行项目实操,根据方案创意草图,利用CAD软件按比例绘制规范平面布置图,然后再进入3D云设计平台进行迅速生成模型和展示道具搭配,快速创建空间情景形成漫游动画,来攻克教学难点。

(3)方案完善: 首先本环节学生进行方案汇报展示,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利用VR虚拟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作为消费者沉浸式行走空间,切身体验购物动线是否合理,并进行生生互评。其次,教师连线企业导师进行专业点评,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最后,校内导师进行点评形成总评结果,生成二维码,学生直接扫码保存,手机随时查看,以便后期进行方案完善。这样线上线下进行双师混合式教学,突出了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专业性。

3.课后拓展

(1)课后拓展,分为三个任务来实现学生课后巩固提高。首先,学生根据总评要求继续自主学习完成图纸阶段的绘制。其次,鼓励学生继续创作,优秀案例将得到企业导师面对面指导,并进行项目实践。最后,利用职教云信息化教学平台持续跟进项目进展,进行课后答疑和评价。

(2)最终评选出的优秀方案,学生在校内导师的陪同下到企业与企业导师对接完善方案,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师生共同成长,锻炼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课后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到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进行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工匠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铭记工匠精神;同时通过行走展馆学生能实地感受到展示空间合理的人流规划尺度,因此,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较好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意型的设计人才。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具有课程总结、效果检验、激励互动等重要作用。因此, 本次课程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导师评考勤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突出考核的各项比重和合理性。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创新效果

本次课程通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前后统计数据对比可以得知,平时课堂作业完整度从50%上升到了98%,同时,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度从65%上升到了98%,最后,课程期末平均成绩从78分上升到了86分。信息化教学的引入,促使教学效果明显,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特色与创新

主要体现为采用任务驱动并创设情景教学策略,融合企业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潜能,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反思诊改

根据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分别为: (1) 理论与实操教学结合度不够,教学资源不足。 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资源,不断简化理论,真正做到实现理论贯穿到实操教学整个过程。(2)教学手段不够熟炼,项目教学还需优化。改进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检验,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措施;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现场授课。

四、结语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品牌卖场设计》课程的教学完全改变了教师传统讲授内容、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路径。结合云课堂和新的设计软件,沉浸式场景教学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品牌卖场空间中的特点。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品牌卖场设计》课程以及同类型设计项目课程中很值得应用推广。

但是,信息化教学也需与实际课程内容及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更为灵活的融合,合理进行设计应用,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探讨信息化教学如何更好渗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还需今后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卖场信息化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供求大卖场
关店,连续关店,危机中的大卖场怎么办?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具卖场“三种业态”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