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跨媒体知识服务研究
2020-01-03连艳英
连艳英
(大同大学图书馆,山西 大同 037009)
1 引言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向多媒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当前海量增长的用户知识需求,构建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尤为重要[1]。通过在图书馆公共平台中构建多种媒体的信息资源平台,不但能够拓宽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还能够保证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2]。实际上,高校图书馆作为传递、存储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需要利用好跨媒体的大数据环境,转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服务主体、信息资源与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融合在一起,实现知识信息的协同构建,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渠道,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3]。
2 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的内容主体
高校图书馆的跨媒体知识服务并不是全新的服务主体,而是多种服务形成的综合体,其核心目的是将现有的各种服务主体内容相融合、交互以及综合运用。在服务内容主体上可以划分为跨媒体信息资源新形态、跨媒体信息交流新方式和多媒体互动3个方面。
2.1 跨媒体信息资源的新形态
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获取,应该来自多个不同的信息源,包括纸质资源、语音资源、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有些来自印刷品,有些则来自互联网和手持设备等,表明不同的信息媒体来自不同的载体。实际上,具有多种媒体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只能看作是多媒体知识服务方式,而不能称之为跨媒体知识服务。跨媒体的知识服务方式更注重个体用户在获取信息资源过程中,能够同时在多种媒体之间通过主观意识和手段,在不同媒介提供的资源之间进行切换和融合的能力。通过这种主观意识,用户可以摆脱传统多媒体背景下可能出现的相互割据甚至对立的局面,充分发挥印刷品、数字资源和互联网之间的交互优势[4]。此外,跨媒体信息资源新形态的技术手段还包括语音转换、云计算、二维码和跨媒体检索等新兴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多个平台之间的跨越和切换。在跨媒体信息资源新形态下,高校图书馆分别通过主观意识和技术手段,有效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跨越,实现信息资源的互相补充和融会贯通,最终让读者便捷地获取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体验。
2.2 跨媒体信息交流的新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跨媒体知识服务中,更强调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信息资源在知识服务交流中广泛存在,是用户、机构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流节点。跨媒体信息交流的新方式,要求用户能够通过信息资源交流过程中的组织架构特点,来充分掌握、判断信息资源的价值和流向。用户不再被限制在单个或两个信息交流模式中,在宽泛的跨媒体交流方式中,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此外,虽然跨媒体信息交流新方式融合了现有的多种交流方式,并十分重视新技术组建,然而,新方式不仅仅是基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方式,而还应该包含三重信息交流方式和方法[5]。主要包括从专业的书籍以及专业人士的交流中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直播的音频、视频设备或亲临现场获取信息资源,以及通过互联网实时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或通过电话进行信息分享。总之,在跨媒体信息交流的新方式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等多种渠道,感受一切能够被使用的全新交流方式。
2.3 增强多媒体互动
在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中,主要包括信息源之间的互动和交互性学习互动。由于多个媒体之间的信息源并不是孤立、毫无关联的,而是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媒体信息源之间的连接桥梁,从而触发出更多元化的互动,实现1+1>2 的交互效果。经过跨媒体知识服务建设后,知识服务的平台、工具及相关技巧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更加强调的是在不同平台、工具之间的跨越技巧[6]。在多媒体互动中,用户需要学习快速地在不同媒体之间切换的技巧,增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能力,此外还需要让用户能够快速参与互动,准确判断信息资源类型,通过合适的方法、途径完成信息的分享和发布。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参与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点对点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多种平台之间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复杂交互。因此,跨媒体的知识服务需要用户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判断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科学地融入跨媒体的信息流交互之中,并能够有效判断信息道德、法律以及隐私等多方面的因素。
3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新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开拓了各种新的模式,主要包括用户主导的知识空间、服务至上的“第五文化”空间、跨媒体语义检索方式。
3.1 以用户为主导的跨媒体知识空间
新时代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为用户,在全球化人才和岗位竞争压力的冲击下,跨媒体的知识服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精准、协同的信息服务的机制完善知识服务。具体来讲,首先需要构建统一的知识组织形式,用于解决用户知识能力问题。在统一的知识组织形式下,可以对多种异构资源完成统一描述和计算,从而获取知识之间的语义聚合和信息焦点,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协助用户,解决在跨媒体平台上寻找知识的困惑。其次,形成面向解决办法的协同性知识服务,用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对用户的综合服务水平。传统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海量资源,用户疲于选择资源而无法获得有价值、有深度的知识。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则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接受用户对媒体适应环境方案的评估,以读者的需求为核心,提供优化后的知识服务,最后,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媒体服务空间。跨媒体知识服务对空间的要求很高,需要图书馆员对信息资源应用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技术的认知,保证知识组织管理能够形成对知识来源和传播链渠道的再认识。通过串联跨媒体知识空间上的服务流,展现出知识服务的稳定性。
3.2 构建跨媒体知识服务至上的“第五文化”空间
“第五文化”空间源于技术干预和艺术理解,是一种提升跨媒体知识服务的临境空间[7]。实际上,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的主要职能,即个体知识的创新,以及整体信息资源的延伸和扩展。在“第五文化”空间下,可以实现用户型虚拟集群的资源共享,用户具有更为灵活的贯通性,得以形成知识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相结合的跨媒体知识服务。跨媒体知识服务,旨在将信息资源的占比和检索效率作为图书馆的发展重点,重视用户服务的拓展,通过泛在技术将知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学习与生活中。如今的用户需求由原始的单学科信息资源需求,逐渐转变为多学科的交叉性信息需求,用户希望通过一次检索直接获得某领域中所有的信息资源,分别包括目录、全文、音视频等媒体资源。通过“第五文化”空间的集成能力,高校图书馆能够快速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组织、筛选和使用,能够为高校的教师、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有效协助科研工作。图1为“第五文化”空间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空间通过“双线性结构”共同完成空间、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跨媒体知识服务变革,在传统服务空间基础上,以服务至上为主要形态,形成具有复杂交互作用的知识服务模式。
图1 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至上的“第五文化”空间
3.3 从多媒体检索模式到跨媒体检索模式
如今,高校图书馆都以多媒体资源作为信息资源主体,传统单一检索引擎忽略了不同媒体之间的关联性,无法解决跨媒体信息资源检索。因此,高校图书馆急需构建全新的跨媒体检索方式,以检索具有相似主题的不同多媒体内容主体,扩展用户获取多媒体资源的途径。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的跨媒体检索构建:首先,跨媒体检索需要支持跨越异构数据类型。由于跨媒体知识服务面向异构的多媒体数据,虽然异构数据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通过统一的语义组织起来[8]。跨媒体检索技术能够将多种类型的媒体数据统一起来,进行统一的理解和分析,这种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便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的传递。其次,跨媒体检索需要支持同构数据类型的语义跨越。除了异构数据类型之外,相同类型的同构数据有着一致的表达方式,但是却有错综复杂的语义联系。在跨媒体检索模式中,通过在同构数据的特征空间中找到潜在的语义关联,即可完成同构数据类型的语义跨越,实现跨媒体的数据检索和利用。最后,跨媒体检索需要支持异构数据类型的语义跨越。跨媒体的异构数据类型存在复杂的语义关联,为了提取其中的语义关联,可以通过挖掘异构数据特征的潜在统计关系,在特征关系基础上建立同构子空间,从而完成对异构数据类型的语义跨越检索。
4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发展策略
在大数据背景下,虽然高校图书馆在跨媒体知识服务上具有更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并构建了多种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但是,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更大规模的数据量,图书馆还需要从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形成阅读交流体验、重塑价值驱动链以及组建专业技术团队4个方面,对跨媒体知识服务进行完善。
4.1 构建跨越多种媒体的知识共享新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跨媒体平台服务对象为高校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求实现跨越媒体的数据共享,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管理平台,能够方便用户利用不同的媒体工具获取学习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结合不同媒体的特性,开发出融合多种媒体特征的平台,满足跨媒体知识服务的适应性、流畅性、匹配性、灵敏性等要求。再者,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高校图书馆应该为用户分配统一账号系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不同终端快速登录系统,享受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下,跨媒体知识服务平台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类,通过挖掘结果对不同用户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知识服务。跨媒体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构建数据源管理和数据集生成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集成服务机制,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跨媒体聚合、技术集成、管理集成和服务集成一体化资源处理模式,为用户提供具有创新价值的知识服务模式。最后,利用资源共享模式可以将不同媒体的资源转化为统一标准格式,实现跨媒体的知识融合,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资源,也便于其他用户使用科学、标准的数据资源。跨越媒体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方便用户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和新兴技术方法,完成对问题、方案、项目、文本、信息与数据资源的深度分析与重组,进而聚合成统一格式的数据资源,实现更便捷的知识服务。
4.2 形成具有多种媒体情境的阅读交流体验
在跨媒体的环境下,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不但要求为读者提供随时可用的共享资源,还需要满足用户使用跨媒体平台时的阅读交流体验,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为了形成具有多种媒体情境的阅读交流体验,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重组,重组后的资源可以采用单一的阅读界面完成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添加与专家的互动过程,从而提升阅读交流的效率和体验。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咨询服务与媒体信息资源相结合,并联合各种媒体、出版社、书店以及俱乐部等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图书馆对跨媒体知识的整合、传播、推送等全方位的阅读交流服务。通过这种全方位的阅读交流服务,能够将传统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用户则通过平台提供的统一账户登录到平台中,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微型化”的学习资源,增强用户利用多种媒体获取资源的体验。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扩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清洗、抽取和处理异构数据资源,形成具有统一格式的数据资源,不但能够方便用户获取异构数据资源,还能够帮助用户提升阅读交流体验,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和交流。
4.3 重塑具有跨媒体属性的图书馆价值驱动链
随着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跨越媒体平台的信息资源获取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读者在图书馆跨媒体服务研发与资源聚合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重塑具有跨媒体属性的图书馆价值驱动链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依托海量的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技术,可以更深入洞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对收集到不同媒体的信息进行预判、分析,形成有效的价值驱动链。在价值驱动链的作用下,用户不仅能享受高校图书馆的优质服务,还能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设计与反馈中来,使得价值驱动链变得更智能化、人性化。尤其在跨媒体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呈现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主体,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协作、定制专业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增强用户体验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享受图书馆服务的自主性。在大数据环境下,用户的特征数据呈几何级数的方式增加,采用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可以细化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特征,从而精准地为用户推送多种信息和服务。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群范围较广,不可能将所有服务聚合到统一平台中,因此在精准的价值驱动链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还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务。结合自身的服务能力,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跨媒体平台服务,为不同人群提供学习资源。
4.4 组建具有跨媒体技术支撑的知识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率越高,用户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面对大数据环境下爆炸式增长的用户与信息资源,图书馆已经无法通过传统以管理为主的团队完成正常的运营和维护。因此,图书馆应该从两个方面组建具有跨媒体技术支撑的团队。一方面,大力引进具有大数据、互联网和数据挖掘背景的技术人才,保证技术的快速迭代不断档;另一方面,对于自身缺乏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组织大数据、互联网和数据挖掘专业技术培训,了解技术的发展,掌握技术概念,还需要培训人员能够帮助用户完成服务上的技术指导,向广大用户传授信息技能。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激发知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分别将知识服务人员与用户划分等级,将同等级的服务人员和用户相匹配,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作为图书馆员,不但要向高校各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及时从与用户的交互中汇总和汲取经验,更好地完成以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为中心的跨媒体知识服务。
5 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面对海量增长的跨媒体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构建具有信息共享、资源交互、阅读体验和价值链驱动的跨媒体知识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应对迭代速度更快的互联网和智能时代,未来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将集中在构建智能跨媒体资源整合、重组系统,并通过对跨媒体、跨平台、跨格式的数据进行重组,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智能化、体系化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