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南四湖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2020-01-03冯江波翟子昊

水利技术监督 2020年6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防洪水资源

程 霞,冯江波,翟子昊

(1.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南四湖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区域内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和工程管理情况复杂,已经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当前,国家正在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论证,实施南四湖保护利用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为系统解决南四湖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统筹谋划,加快南四湖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湖泊管护体制机制,增强对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1 南四湖概况

1.1 自然地理

南四湖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4个天然湖泊组成,最大蓄水量57.1亿m3,湖面面积1266km2,大部分位于济宁市微山县境内。湖东为山丘区,地势东高西低,入湖河流28条,源短流急,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等;湖西为黄河淤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入湖河流25条,汇水面积大,占南四湖总流域面积的68%,主要河流有梁济运河、洙赵新河等。环湖地势低洼,受湖水顶托涝水难排,洪涝灾害易发频发。

南四湖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轻稀土产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设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运河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效益;调蓄潜力巨大,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重要的调蓄枢纽。

1.2 工程现状

经过几十年治理,南四湖区域改变了以往大雨大淹、小雨小淹的局面,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先后建成二级坝枢纽、韩庄枢纽、湖西堤、湖东堤及湖东滞洪区等骨干工程,防洪保障体系基本成形;湖东山丘区相继建成尼山、西苇、庄里等大中型水库,防洪灌溉效益显著;湖西平原区东鱼河、洙赵新河等经过多次清淤疏浚,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防洪除涝体系不完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不强

当前,南四湖湖东堤未完成封闭,郗山至韩庄段有15.2km堤防不达标,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封闭圈;湖东滞洪区建设尚未完成,滞洪区安全运用条件暂不具备;环湖低洼地区河渠淤积,排水泵站等建筑物老化失修,排涝能力不足;部分湖内庄台未达50a一遇防洪标准,南水北调二期实施后南四湖将长期较高水位运行,面临浸渍影响和洪涝灾害威胁。此外,湖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转移安置难度大。

2.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不健全,雨洪资源未合理利用

南四湖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年内分布不均,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外排水量在17亿m3以上,其中,上级湖多年平均弃水量9.88亿m3,汛期弃水8.39亿m3,占全年弃水量的85%。从年际来看,南四湖区域旱涝不均、旱涝急转现象频发,受极端天气影响,2014年南四湖区域曾发生极端干旱,出现生态危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南四湖区域面临总体缺水、汛期雨洪水却未能充分利用的窘境。

2.3 各类风险挑战加剧,管理保护压力加大

长期以来,南四湖区域经济社会发达,养殖种植、采砂采矿、航运旅游、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频繁,对南四湖生态扰动剧烈;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湖内局部点位COD、TP等超标。通过近两年的清河行动、“清四乱”行动,南四湖周边大量违章建筑、围圩被拆除,但是反弹压力依然存在,湖泊岸线管控任重而道远。

2.4 工程管理体系复杂,监管体制机制不顺

目前,南四湖湖面由微山县管辖,各类涉水工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由不同部门按权属分别管理,涉及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南水北调运行管理部门和山东、江苏2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航运部门、农业渔业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文化旅游部门等,多头治水、政出多门,存在管理权交叉和权责不对等的问题。

3 意见建议

为做好南四湖保护利用工作,应当以推进防洪、蓄水、节水、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创新南四湖管护体制机制,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南四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

3.1 加快补齐南四湖涉水基础设施短板

(1)完善沿湖防洪排涝体系。加快湖东滞洪区建设,规划论证南四湖湖东堤封闭工程,尽快建成环湖防洪封闭圈,将区域整体防洪标准提高到50a一遇以上。完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建设,使除涝标准达到5a一遇。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推进入湖河道防洪治理,谋划提标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环湖防洪排涝体系。

(2)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论证建设一批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在万福河、泗河等入湖河流上建设梯级拦河闸坝,拦蓄河道雨洪水,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国家确定的南四湖水量分配方案指标内,按照“西引、东输、北调”的思路合理开发利用南四湖水资源,在优先保障当地用水权益的前提下,在汛期相机向北调引南四湖洪水资源。

(3)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坚持节水优先,加强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推进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价格手段促进农业节水。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提升,降低管道渗漏损失。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改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4)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南四湖湖区及入湖河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湖东山丘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农村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试点。通过水源置换、压采补源等措施,不断巩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成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早谋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一批截污导流工程,力求南四湖水质持续改善。

(5)统筹处理南水北调输水影响问题。南水北调输水造成南四湖长期较高水位运行,对湖内村台和房屋将产生浸渍影响、危及安全,对入湖河流排水产生顶托影响排涝。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论证过程中,应当全面解决一期遗留问题,同时充分论证二期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建立基金,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3.2 创新南四湖管护体制机制

(1)充分发挥湖长作用。以建设“幸福湖”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湖长制。设立高层级的南四湖湖长制工作机构,负责协调流域机构、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航运部门及鲁、苏2省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管共治,共同抓好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南四湖及入湖河流监管,强化岸线利用管控,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发掘传承南四湖运河文化,建立健全流域内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河湖。

(2)合理划分南四湖管理事权。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实施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涉湖事务分级监管,进一步厘清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职责边界。流域机构应审慎修订南四湖水量分配方案,加强省界工程的调度运行管理,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监管,加大水事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调解水事纠纷,维护公平有序的用水环境。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非省界工程的管理权限下放地方,释放治水兴水活力,赋予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用水指标限额内的水资源调配权,优化区域内水资源配置,建立 “协调、统一、高效”的南四湖管护新格局。

(3)探索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南四湖地处南水北调干线山东省最上游,调引江水水价最低,客水配置应当以江水为主;黄三角地区地处南水北调山东省的远端,新建工程多,调水线路长,调引江水水价较高,客水配置应立足当地以黄河水为主。但是,由于自流引水便捷、黄河水价同比有优势等原因,南四湖区域引黄体系完善,用水结构中黄河水占比远高于长江水。应当立足全省乃至更大区域内优化配置黄河水、长江水等客水资源,建立合理的水价模型,探索实施区域综合水价,降低全省总体用水成本,为企业减轻负担,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4)建立南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南四湖周边县区关停污染企业,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当地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困难,应当将南四湖定位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参照丹江口水库和新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政策,建立南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南四湖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出台产业、就业、民生等方面扶持政策,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 结论

南四湖作为山东最大的湖泊,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应当妥善解决区域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质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治理、综合施策,补齐南四湖涉水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沿湖防洪排涝体系,规划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处理南水北调输水影响问题;创新南四湖管护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湖长作用,合理划分南四湖管理事权,探索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立南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撑南四湖区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防洪水资源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河北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引江水量突破150亿m3等
水资源(部级优课)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