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宜性”理念下的幼儿园经历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0-01-03陈艳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心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适宜性蒲公英小班

◆陈艳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心幼儿园

经历课程是指通过有计划的主体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让幼儿从中获得各种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教育的最好标准是适宜。课程的适宜性概念指的是课程对学习者的适应性特征,它是能反映学习者的发展特点,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能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促进学习者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教育和课程才是具有适宜性的教育和课程。虞永平教授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中明确提出:“适宜性是以幼儿园为本的课程最根本的特性,以幼儿园为本的课程应该适宜于特定的幼儿园,更应该适宜于特定幼儿园中的幼儿”。在幼儿园适宜性经历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以“发展适宜性实践”为理论依据。在适宜性经历课程目标上侧重年龄适宜性,课程实施上强调个体适宜性,课程内容上关注文化适宜性。

一、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历课程目标体现层次化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表明,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适宜性经历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幼儿的成长为核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建立了适宜性经历课程的总目标,即快乐生活、主动学习、善于交往。为了使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和导向性,使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更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我们又对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和细化,针对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实践能力,设置了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目标,使经历课程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个经历活动的目标,通过层次化的目标体系实现适宜性经历课程理念和促进幼儿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同。在老师们明晰了适宜性经历课程的内涵及观点后,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对原有的经历活动按照年龄适宜性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如:经历活动“我们的集体生日会”,我们原来在小班实施,但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统计自己的生日、制作生日礼物、自主地选择和确定生日会的能力明显不够。这个经历活动目标太高,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把它调整到了中班实施。又如: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样样事情都想尝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我们增添了经历活动“我长大了”。让每位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鼓励和引导下,选择一项自己想学又能学会的本领作为自己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这项本领。我们提醒家长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使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符合自身当前的能力和发展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有的学会了滑滑板车,有的学会了拍皮球,有的学会了转呼啦圈……活动最后,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展示,让他们感受自己的成长。教师真正做到读懂孩子,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调整或设计经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二、关注幼儿的个体特点,经历课程实施追求班本化

每个孩子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速度、需要、兴趣以及学习的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适宜性经历课程应关注幼儿的个体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不断调整活动以适应幼儿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为此,我们引导教师在日常活动中,通过深入观察幼儿的语言、行为、动作、表情等寻找儿童的兴趣点,充分利用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等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时间和机会,激发幼儿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和发展。以教师、幼儿为主体,共同建构适宜性经历课程,实现经历课程实施班本化。

如:基于幼儿兴趣,也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大班“今夜不回家”经历活动应运而生。活动前,我们让幼儿自己思考:“在幼儿园住宿需要带什么物品?”鼓励幼儿用图夹文的方式列好清单,分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些孩子发现自己忘了带洗漱用品或睡衣,有些孩子发现自己吃的东西带得太多了。孩子们能及时调整、补充到自己的清单上,他们会自觉地向同伴学习,无须老师提醒。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个班的幼儿自己策划“奇妙夜”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时间安排也由各个班的孩子自主决定。教师的放手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得幼儿最终设计出的“奇妙夜”,更多地体现了各班幼儿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的班级开展了“黑夜寻宝”活动,教师事先准备了小玩具、糖果藏在幼儿园的小山坡、种植园地的隐蔽处,孩子们挥舞着手电筒找遍了每一个角落;有的班级开展了“睡衣秀”活动,他们把小床排成左右两排,留出中间的表演区,孩子们穿着自带的各式睡衣,随着音乐欢快的节奏走起了猫步,摆起了各种造型;有的班级利用幼儿园的亭子,开展星光晚会,他们围成圆圈,在霓虹灯的照耀下表演唱歌,表演魔术,表演舞蹈……整个活动由各班老师与孩子共同商量、共同策划,不同的活动内容,却有着相似的自主与欢乐。

再如:春天里,成熟了的蒲公英在幼儿园漫天飞舞。毛茸茸的小球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像发现了珍宝一般,一个个都争着去抢、去吹。对“毛绒绒的小球是什么?从哪里来的?”他们特别好奇。小一班的王老师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应跟随孩子们的兴趣和问题与他们一起探究,于是“你好!蒲公英”经历活动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内认识、寻找蒲公英,用蒲公英干泡茶,利用颜料、纸杯、吸管、棉签等创作《飞翔的蒲公英》,开展绘本阅读《蒲公英的旅行》……于是,孩子们了解了蒲公英的许多秘密。

三、关注幼儿的文化背景,经历课程内容突显本土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幼儿园坐落在美丽的舜柯山脚下,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本地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经历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文化适宜性原则,关注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土文化资源与经历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幼儿充分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的文化历史和文化传统。

每年四月中下旬,舜柯山上的南烛树开始长新叶,南烛树叶是制作乌米饭的原材料。我们无锡历来就有四月品尝乌米饭的传统习俗。为此,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舜柯山上采集南烛树叶,回来后和孩子们一起将南烛叶采摘、清洗、捣碎、蒸煮做成乌米饭团,孩子们吃着自己做的香喷喷的乌米饭团,既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又对家乡的传统美食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如:经历活动“走进惠山古镇”,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惠山古镇,观察了解本地区的小吃、民居、水弄堂,到惠山泥人馆跟大师学习制作泥人。“走进中学民俗馆”,观察了解草鞋、蓑衣、陶瓷、石器等本地的乡村老物件,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神奇美妙和悠久历史。同时,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展适宜性经历活动,如在元宵节系列活动中,我们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历史典故。在大、中、小班分别开展亲子制作花灯、猜灯谜、搓元宵、吃元宵等活动。像这样的活动还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我们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家乡文化,让幼儿在情境中操作、体验,建立更多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的连接,使幼儿多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适宜性经历课程的建构,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需要的了解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充分准备,着力观察、发现、分析、判断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及个性潜能、兴趣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充分地挖掘幼儿园、社区、家长的资源。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主人。

猜你喜欢

适宜性蒲公英小班
蒲公英
蒲公英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可以吃的蒲公英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