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对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血凝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0-01-02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凝血凝微血管

赵 营 王 洁*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ICU,北京 100093)

静脉血栓是严重危害住院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尤其是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高血压病、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途径,以及高血压病是否对患者血凝指标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研究高血压病是否对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凝血指标产生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术前血凝结果均为我院检验科检查结果。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肝病、恶性肿瘤、颅内肿瘤患者;1个月内:手术史、创伤史;使用抗凝药物者;妊娠期产褥期。依据纳排标准,纳入患者61例,其中男性23例,女38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2.44±13.72)岁,依据术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凝指标的差异;依据年龄≥50岁与<50岁分为中老年高血压组、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中老年无高血压组,比较三组术前凝血指标的差异。

1.2 方法:以分组标准分别记录各组APTT、PT、FIB值。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无高血压组显著缩短,高血压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比无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均<0.01。

表1 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的凝血指标(±s)

表1 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的凝血指标(±s)

注:与无高血压组比较,*P<0.01

表2 中老年高血压组、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中老年无高血压组三组凝血指标(±s)

表2 中老年高血压组、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中老年无高血压组三组凝血指标(±s)

注:与中老年高血压组比较,*P<0.05

2.2 中老年高血压组PT小于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与中老年无高血压组,而FIB高于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与中老年无高血压组,P<0.05;中老年高血压组APTT比中青年无高血压组短,P<0.05,与中老无高血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监测指标,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监测指标,FIB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凝血因子,PT、APTT时间缩短及FIB含量升高均可提示凝血亢进。本次研究显示,高血压可不依赖年龄而明显影响患者的PT、FIB检测指标,高血压可能通过年龄等协同因素共同影响患者的APTT指标,且各指标均值仍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使患者形成隐匿的高凝状态。

静脉血栓形成有高血压病、年龄、手术、高凝状态等诸多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可表现为无症状、轻微症状甚至猝死,差别较大,发生率逐年提高,严重危害住院患者尤其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的机械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都有都无法做到完全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现有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办法仍有一定局限性。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病这一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可影响患者凝血状态,提示影响凝血状态是高血压病促使患者发生静脉输血栓的途径之一。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能区分可能协同高血压影响患者凝血状态的因素,且研究对象为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总结: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隐匿的高凝状态,可以对围术期静脉血栓预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高凝血凝微血管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