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价值
2020-01-02卢渊铭
卢渊铭
(廉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400)
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纤维结构或骨性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狭窄,使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LSS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即可获得显著疗效,但当LSS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则成为主要治疗方法[2]。本研究采用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两种术式治疗LSS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60例LSS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收入院治疗,治疗时间在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30例中共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78岁,平均(64.25±3.56)岁;B组30例中共有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为58岁,最大为80岁,平均(64.56±3.78)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均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用于组间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术前腰椎MRI、CT确定病变节段,根据腰椎正侧位片明确病变节段与两侧髂骨最高点之间连线关系,明确其对应体表部位,以其为中心做切口切开至棘突,并在骨膜下剥离至关节突关节外侧,放置椎板拉钩并牵开切口,充分暴露出术野,核实病变节段定位,使用C臂透视确定定位。A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术,暴露棘突、棘上与棘间韧带、部分椎板,并用骨凿(椎板咬骨钳)咬除狭窄节段锥体双侧椎板,行双侧椎板开窗操作,切除肥厚韧带后,咬除已增生内聚关节突,行侧隐窝潜行减压,咬除中央管狭窄明显棘突的腹侧部位。B组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在切除黄韧带与部分关节突关节的同时,直接咬除棘上与棘间韧带、棘突及椎板等结构。所有患者均切除锥体后缘骨赘与椎间盘,按照术中实际情况针对发生病变节段的神经根管实施松解减压,恢复硬膜囊波动,松解神经根使其活动范围恢复至0.5~1 cm,最后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毕。
1.3 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术后48 h内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复查。如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固定部位良好,可佩戴腰部支具适当活动,需佩戴3个月以上。
1.4 观察指标[3]: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参考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15分为最高分,无症状、无体征,JOA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
1.5 统计学分析:各项数据均用软件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别采用(±s)、百分数描述,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s)
2 结果
2.1 组间手术结果对比: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s,%)
表3 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s,%)
3 讨 论
LSS是临床上引发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手术为当前常见的治疗手段。传统术式为后路腰椎板全切除减压术,该术式不仅可切除椎间盘及骨赘,还可切除包括腰椎韧带符合结构、部分黄韧带与关节突关节等脊柱后柱结构,但其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4-5]。有限椎板切除术课保留腰椎棘突韧带符合结构,有限切除病变责任区椎板,切除椎间盘、黄韧带与骨赘等,可彻底对病变节段进行减压,同时还可减轻脊椎后柱结构破坏,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6]。本次研究中A组采用有限椎板减压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综合以上结果,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用于治疗LSS患者均可获得明显手术效果,但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有限椎板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小,掌握其适应证、减压范围后,有限椎板减压不失为一种治疗LSS的有效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