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论视角看方贤石的打工小说《黎明出征》

2020-01-02苑英奕干雪芳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女工黎明矛盾

苑英奕 干雪芳

一、研究背景

“打工文学的正式登场是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韩国社会产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1]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社会正是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民主化运动、劳资纠纷等新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作家们的关注,打工作家对底层生活的展示感受、真实体验是知识分子作家无法替代的。“当时有不少主张民众文学的年轻学者主动下乡或者下到工厂……像方贤石这样的作家就到仁川的工厂来了。”[2]作为韩国20世纪80年代打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方贤石笔下的打工小说情感之真挚、生活之鲜活,真实地刻画出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工厂打工者)的全部风貌。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方贤石及其作品《黎明出征》的研究关注点主要有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女性角度分析、成长叙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等诸多领域,但尚未有从冲突论视角出发分析方贤石作品的研究。本文将从冲突论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方贤石及其作品《黎明出征》,以期对韩国20世纪80年代打工文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冲突理论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之一,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的西欧和美国,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刘易斯·科塞认为,冲突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小说《黎明出征》里出现的种种冲突,作家方贤石并没有将之刻画为具有破坏社会结构、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现象,而是将这几种冲突现象合理、巧妙地解决,每篇小说的结尾没有悲观,而是充满希望。

二、《黎明出征》中的三种冲突类型

一般来说,冲突的划分依据不尽相同。根据J T 希普利(JTShipley)[3]在Dictionary of World Literature的理论,冲突有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个人内心的矛盾冲突三种表现方式。作为一部描写工人运动的打工小说,矛盾冲突始终贯穿《黎明出征》,本文将依据上述分类标准对小说中的冲突现象一一进行解读。

(一)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冲突

虽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社会已进入产业化的极盛时代,劳资矛盾纠纷却愈演愈烈。在《黎明出征》这部小说当中,世光物产株式会社是一个典型的“吸血鬼”工厂。这家小企业起家的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开始采取多种狡猾的方法延长劳动时间,抑制工资涨幅,一步步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与公司之间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一大矛盾冲突。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正处于资本主义扎根生长的关键时期,一方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另一方是受尽剥削和压迫的底层工人,当长期被统治的工人群体开始对资本家统治者发出不满并开始反抗时,一种社会冲突就产生了。

(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刘易斯·科塞[4]说道:“冲突是几种有限的人类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达伦多夫(Ralf G Dahrendorf)也认为,只要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冲突[5]。合作与冲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两大永恒主题。作为一部描写工人运动的打工小说,《黎明出征》中也始终贯穿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刻画最为明显的则是工会成员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

长时间的静坐示威使得每个人精疲力竭,神经也开始变得敏感。在一个早晨,由“面包”引发的冲突终于在工会成员之间爆发了。工会的女工们整夜都在与寒冷斗争,早晨起来以为能到食堂喝一碗热汤,结果由于食堂的多层式蒸汽锅出了故障,早餐只能用面包代替。失望至极的女工京子就直接将早餐面包扔进了泔水桶,而京子的这一举动让其他工会成员锦朱和尚礼十分反感和生气。

刘易斯·科塞[6]曾提出“关系越紧密,冲突越剧烈”的论断,认为一个坚定的群体把叛变看作是对群体团结的威胁。如果有原来和他们共同关心群体的生活、并对群体生活承担责任的人背弃了这个群体,他们就会采取暴烈的方式来对这个“叛徒”作出反应。京子的“叛离”行为使得尚礼和锦朱以激烈的冲突还之,三个女工从互相谩骂到厮打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在艰苦的斗争中,工会成员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

(三)个人内心的矛盾冲突

女工们在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当中,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工会成员之一的女工顺玉是一名半工半读的学生工,同时是学生组合员们的实际领导者。当父亲因为学校给家里寄去的一封添油加醋的信而来到学校将其强行带回家时,顺玉开始进退两难,陷入了自我矛盾中。同样,来自学校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也让工会成员中的部分学生女工陷入了自我矛盾。是继续坚持与公司抗争还是放弃工作选择学业,着实难以抉择。这些参与斗争的学生女工并没有从家庭和学校那里得到真正的爱与教育,相反,在威逼利诱的情况下,自己也陷入了迷茫。

三、冲突产生的积极作用——冲突的正功能

“社会冲突并非洪水猛兽,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冲突,一定程度的冲突还有助于社会的自我革新。”[7]在一个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的社会里,冲突正是一个转变、前进的重要契机。刘易斯·科塞认为,在一个结构灵活的社会当中,冲突可以使既有规则受到冲击,因此社会结构开始调试、整合,借此整个社会才能得以延续。

(一)冲突创造了联合和联盟

刘易斯·科塞[8]认为,斗争可以把其他方面毫无联系的个人和团体联系在一起。世光物产的女工们努力成立了自己的工会,但女工们瘦弱的身躯仍然难以与公司抗衡。工会女工们开始向邻近工厂善兴精密的工会寻求帮助,并达成联盟,共同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随着临近下班的时间,邻近工厂的劳动者们蜂拥而至。聚集在正门前的劳动者们用歌声和口号声援世光的工友们。”[9]女工们即将走投无路之际,邻近工厂善兴精密的工人们及时出现逆转了局面。

冲突的积极作用之一便是将孤立的群体联合起来,使之成为更大的结合体,从而在冲突过程当中占据更多优势、获取更多力量。当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世光物产工会的女工们溃败之际,邻近工厂善兴精密的工会成员赶来救援,使女工们在这次冲突中陡然变为强势一方。在善兴精密工会男工们的帮助下,世光物产公司方面答应了女工们提出的三项要求,女工们此次罢工暂时取得胜利。

(二)与外群体的冲突会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一个持久发展的组织内部既需要合作、也需要对立,组织内部爆发的冲突绝不全是破坏因素。只要这种冲突对立是其生存下去所必需的一种手段,那么个人或群体引起的冲突就不是一种纯粹消极的社会因素[10]。身为工会领导者的美贞、敏英和铁舜三人直接策划了这次的“拒绝加班”行动,向公司提出强烈抗议以保护工人自身权益。虽然最终以三人分别写下“保证书”结束,但这并非是败给公司、向资本家屈服的表现。“对于美贞、敏英和铁舜来说,这成了三人友谊的誓约书,对工友们而言则成了可以信赖的保证书。”[11]对于此次拒绝加班活动的策划者铁舜来说,这次的冲突将成为美贞和敏英确认对车间劳动者有影响力和指导力的契机,进而对车间工友们团结的可能性提高了认识。正如科塞所说:“与外群体的冲突会增强内部的凝聚力。”[12]随着与公司的冲突不断加剧,世光物产工会这一组织也由分散变得团结、牢固起来。

四、结语

《黎明出征》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劳动者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悲惨的底层生活。20世纪年代,韩国社会问题突出、各地工人运动频发,上访、罢工、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作家方贤石处在这样一个社会矛盾突出的年代,虽为精英知识分子阶层却不居高临下,自觉为普通民众、工厂打工者等一众底层人民发声。“冲突”素材是方贤石写作主题的重要标志,小说中的冲突刻画细致、现场感强烈。方贤石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极力彰显工人运动引发的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即有效帮助了解决社会不合理现象、推动了社会的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女工黎明矛盾
风云三号E星——黎明星
提升医院女工工作水平 维护女工权益之探索
黎明之光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黎明之子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