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问题刍议

2020-01-02林永成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林永成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广州 510507)

1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创新创业(也称“双创”)教育备受关注,俨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词汇。截止到2020年8月7日,中国知网上主题包含“创新创业教育”或“‘双创’教育”的文章数量达到了26,051篇,其中以最近6年来发表的文章为主,仅2014年9月到2020年8月间发表的文章就达到了21,686篇。

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只是最近20余年的事情。1998年,清华大学承办了中国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2002 年 4 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会议上确立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要求9校积极探索以不同方式进行创业实践[1]。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009 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此后,教育部于2010 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2],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阶段。直到此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还是由本科院校唱主角,高职院校戏份不多。

“双创”教育的新浪潮始于2014年下半年。2014 年 9 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讲话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次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多次阐释这一理念,自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2015 年 5 月,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从政府层面驱动高校加快实施“双创”教育,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3],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该文件对进一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实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办发[2015]36号文颁布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加强对创业课程及创业实践的管理,在校内外设立创业园区,鼓励在校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业尝试。文件提出“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此类创新创业竞赛客观上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然而,尽管我国力图从政府层面上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规范,但是,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慢,“双创”教育的成效仍然不够显著,虽然声势浩大,但雷声大雨点小,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需应对多种挑战。

2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师生对“双创”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学校数量众多,学生群体庞大。与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同样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最近若干年来,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及市场体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紧张,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学历偏低,出现了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的困境,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选择,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关注。在这种氛围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具有战略性意义。通过构建合理的“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可以合理地平衡就业环境,调节劳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4]

然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师生中仍普遍存在观念性困惑,师生对“双创”教育的内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不少人狭隘地认为“双创”教育只针对部分未就业学生,是学校为了提高就业数据而采取的无奈之举。最初,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归口学生处或就业管理部门,因此许多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只重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甚至认为创新创业占用学生专业课的学时,影响专业课教学质量,人为地把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对立起来。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专业教师仍然持这些观点是非常危险的,显示不少专业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创造、创业’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职教育应把“双创”教育对接国家战略,以此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2 “双创”教育要素建设未形成合力

近十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在要素建设方面推陈出新,不少高职院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形式多样的孵化平台和实践平台,组织并参与诸如“挑战杯”创业竞赛等竞赛或文化活动,聘请校外导师进校讲学等,尽管从政策层面来看支持力度很大,但在落实上出现偏差,平台建设形式化,高校、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力量各成体系、未能形成合力,各要素各自为战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要素之间的衔接和促进作用不明显,造成要素闲置、效率低下。

客观地说,在促进“双创”教育方面,国家和各高校的政策支持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单设奖学金。然而,由于很多“双创”资源游离于专业教育课堂之外,致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双创”教育中,国家和高校的“双创”教育政策和资源未能使多数大学生受惠,“双创”新政反而制造新的不公平。据笔者了解,在高职院校中,除了部分专业,当前创业课程的设置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实践活动课程,“双创”教育体系的设置课可概括为“三重”,即:重知识传递、重经验分享、重竞赛训练,与真正的创业体验相去甚远[5]。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双创”教育功利性十分明显,可以说举一校之力,仅仅为了在 “挑战杯”创业竞赛获得较好名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评比中获一席之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导致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体验感知,所获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因此,在“双创”教育实践中,要素建设做得再好,也不能忽视各要素间的协调,有效驱动“双创”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在项目、资源、课程的配置上产生积极效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双创”教育工作系统化。

2.3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有效融合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要有效融合,必须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对课程设置、内容设计、课程评价、师资配置、教材编写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高职院校专业众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对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往往有不同要求。要把“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就必须找出“双创”教育与具体专业之间的“共核”,而不是简单重复专业课的部分内容。

“双创”教育实施20多年来,与专业结合的“双创”课程建设始终是难以跨越的鸿沟,结合专业的“双创”教育课程内容研发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高校“双创”教育被诟病为 “表层创业教育”,原因就是“双创”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课程类型过于单一,且无法形成“由专业到专长、由专长到创业的培养过程”[6]。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融合上出问题,除了客观上难度大,学校在政策执行上存在的精英教育观念和功利思想也难辞其咎。由于现实中的精英观念和功利思想,在“双创”教育建设中,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工科专业的创业教育及活动,原因是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容易出成果,且全国性的比赛多,获奖机会大。校方的精英教育观念和功利思想导致非工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文科生)受到忽略,没有机会参加“双创”教育相关实践活动。

2.4 “双创”教育师资建设困难重重

2015 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要面向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此后,高职院校已基本普及了“双创”教育课程,但目前多数学校的“双创”教育师资配置仍然很不理想,由辅导员、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的政工人员或思政教师兼任“双创”教师的高职院校比比皆是,“双创”教育师资的学历、知识、年龄结构难以胜任国家对“双创”教育的要求[7]。

“双创”教育有别于常规的专业教育,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指导老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因此有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应该作为导师的首选。当然,这类教师还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中突出重点、化繁为简,能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善于变通,在实践环节,还能不断指导学生改进企业计划方案,对于创业热情受挫的学生,还能及时干预和疏导[7]。

高职院校不乏懂税务、金融和投资理论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即使理论功底丰厚且有指导创业竞赛的经验,但由于大多缺乏创业经历,未接受过系统的“双创”教育,难以胜任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此,高职院校纷纷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引进有成功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充当“双创”教育导师,以弥补“双创”教育教师团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缺陷。聘请有创业或者企业工作背景的行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教师的好处在于他们成功的创业经历就是最好的教材,其成功经历或失败教训就是最好的案例,能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经验。不过,如果以外聘教师的形式,聘请有成功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当“双创”教师的校外导师,虽然可以补强“双创”教育教师的资历短板,但由于工作实践和管理机制的限制,校外导师不太可能持续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外聘教师也未必能融入“双创”教学团队。

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有成功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验的领军人才带领教师团队进行攻关。可喜的是,近几年政府对高职院校引进企业人才从制度上放宽学历和职称方面的门槛,未来高职院校引进企业人才应该是大势所趋,这对学校的“双创”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结语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已有20余年,但与专业教育相比,“双创”教育在高职院校毕竟还属于新生事物,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探索的地方。“双创”教育课不仅仅需要把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行动力,塑造学生的企业家精神[1]。无论采取何种做法,主动使“双创”教育服务国家需求,对接国家战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双创”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