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书文化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2020-01-02杨秦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藏书价值观理念

杨秦霞

(四川省社科院,四川成都 610031)

长期以来,我国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两种偏差,其一,将图书馆的功能属性,即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而忽略其文化属性;其二,移植西方图书馆的价值理念,忽略中国本土文化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滋养。新时期探究和分析图书馆核心价值观要将视野集中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创新,寻找和发展自己的藏书文化上,将图书馆价值观的形成和图书馆文化的回归结合在一起,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移到文化本位上。

1 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定位就在于以藏书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并作为党和政府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场所。这一理念指导了新中国成立50年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新世纪面对中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挑战,我国提出了探讨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的议题,围绕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但是纵览新时期以来关于图书馆核心理念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当前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探讨对意识形态的遵从和附和占据主流,并没有形成基于图书馆事业自主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更遑论图书馆事业的价值体系[1]。即从根本上来说当前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带有明确的政治属性,而对于图书馆的职业发展理念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将这种政治属性转化为职业信念,从根本上来说对政治的过度依附,造成了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对文化属性的消解。

其实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伴随图书馆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直处在隐性、潜在的状态中,和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如影随形。图书馆是文化机构,其本身应当通过文化场域激发核心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浸润作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应用,在对自然界的改造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价值的产物。从文化中探寻价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探究支配人类行为的态度、思想、观念和看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藏书文化,私人藏书、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庙藏书共同构造了中国古代珍惜纸笔,注重文化教育的藏书文化特点,书院藏书为书院的读书教学服务,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而在图书馆探究和寻求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政府指导的意识形态属性逐渐占领了高地,要寻求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适当处理图书馆政治属性,更应当寻求藏书文化的回归,强化文化对当代的图书馆建设的浸润和支持作用,以文化涵养价值观,以文化完善职业理念,以文化强化价值追求[2]。

2 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

关于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一派是以经济价值为基础,另一派以理性学说为基础。

以经济性价值为基础进行研究,该观点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决定其核心价值观,现代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众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更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所在,也决定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这种基于社会功能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作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凝聚点。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递增,图书馆的信息搜集、文化挖掘、信息利用功能应当纳入信息服务机制中,提升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利用价值和产业地位。总体而言,这种观念是依据图书馆文献中的文化承载特质以及现代人们对文化、文献和知识传承需求而确定的。

这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发展中影响深远,从社会职能中探寻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成为一种主流观点,更多是基于图书馆使用者和图书馆的关系的立场上来构筑的,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定位于人和人的知识、信息交流概念上,认为图书馆的价值产生于利用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以及使用者选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两个过程中,在两个要素同时具备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价值才算兑现,从哲学上来说,图书馆和图书馆使用者之间属于主客体关系,馆藏资源是静止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观点是将图书馆看作一个社会机构,分析其在社会母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此构建核心价值观,而没有认识和强调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也弱化了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性[3]。文明和文化虽然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交叉使用,但是本质上是存在区别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强调的是其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和价值,但是相对来说图书馆本身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产出文明,文明却不等同于文化,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对物质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本质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文化属于感知范畴,强调的是道德、情感的问题,着重强调“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围绕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分析其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强调了图书馆在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的价值功能,强调价值的时代属性,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功能作用绑定。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是以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精神追求为基础的,相对来说忽略了多元文化的浸润作用,尤其是忽略了不同国家、 民族图书馆在核心理念构建过程中本土文化的作用。

3 藏书文化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

3.1 古代藏书文化所孕育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不同国家、 民族从最原始发展过程中集聚起来的对民族思想、文化、精神的理念认知。任何一个民族、 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塑造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继承也是构造多元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如此,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藏书文化为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导致我国图书馆的理念塑造和传统的藏书文化形成了割裂。千百年来,中国藏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核心价值理念,而近现代的西学东渐却造成中国在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对西方的统一化模仿,对中国古代文人和古代教育制度所形成的藏书体系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方位丢弃,对藏书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几乎是一片空白。

我国古代藏书文化对发展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简单概括可以分为4 种。

(1)重藏。重藏是以提高藏书数量为主要思路构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导向价值,注重于藏书建设,对藏书的流通、使用情况则适当弱化。这种价值观有失偏颇,将藏书看过一种重要的经济实体,以有识之士的收藏形成藏书市场场域,或以藏书阁的封闭性收藏为主,从功能性上来说重藏价值观不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是为我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而服务的一种理念,但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也应当坚持辩证观点,重视和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尤其是重视古籍资源的收藏和保管,增强古籍资源的收藏、保存和流通,对于部分古籍资源以罗列收全为主要目的,一时经费不足或者书目收录不全的要进行后续补充。重藏观念在现代的发展强调的是对古籍资源的重视,突破古代的重收藏不重利用局限。

(2)经典文献收藏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指的是重要文献进行重点收藏,在我国古代由于官方要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约束和控制民众思想,而典籍被认为有治国的作用,宋代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因此官府非常注重对典籍的搜集、管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地位更高过其他典籍。官府收藏典籍一方面是强调儒家经典的价值作用,另一方面也是重视文化教育,加强政府控制。

(3)和主流价值取向相符的藏书理念。这种理念指的是以主流文化价值为收藏标准,收藏和主流文化价值相符的典籍。社会文化中存在主流价值取向,是不同群体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价值取向,对同时代的文化创造形成引导、约束和管理作用。中国藏书文化中收藏书籍也会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收藏方向,沉淀为特定的藏书文化,同时藏书文化也会对社会文化价值形成反作用。

我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内涵有异甚至互相冲突的文化价值观,但是从汉代之后儒家学说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多家思想精华,在中国持续了将近两千年的思想统治。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类别官方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寺庙藏书等都受到儒家主流价值观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藏书内涵,如书院藏书主要是收藏四书五经和部分正史著作进行文化历史教育,寺院藏书大多收藏佛教、道家典籍,和主流的儒家文化并不相悖[6]。私人藏书有可能收藏一些伪书,但是私人藏书在特定时代会受到官方的限制和打击。

(4)教化藏书理念。这种藏书文化认为图书馆是知识、信息和文化的承载场所,具有传播社会文化和进步思想的职能,因此藏书文化和藏书服务应当承担隐性地教化、引导人类的职能,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不应当受到时代、社会文化和国家民族政治因素的影响。简言之图书馆不分时间、地域都应当有教化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教化观念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过挑战和冲击,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化的核心价值观会形成一种观念,即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优于、高于图书馆读者的,是主动提供服务和被动接受服务的关系,而这点和现实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不符,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图书馆的藏书服务一定优于阅读者的自我选择,因此图书馆的教化价值观不具有广泛接受性。

3.2 继承和发展古代藏书文化孕育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不论是私人藏书、书院参藏书、寺庙藏书还是官方藏书,从结构和形式上看是藏书文化和建筑园林、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中国古代藏书注重藏书地点的尊贵、舒适,讲究文化气息和自然条件的和谐,私人藏书往往借助藏书表达个人的人生追求、审美理念,藏书地点往往是文人、士大夫的私人藏书馆,追求朴实的自然美和返璞归真的文化环境。官方藏书往往华丽典雅。不论哪种藏书都借助藏书表达一定的情感、教化态度、文化追求等。而古代每一个藏书阁都有一个典故,特定的名称,也都蕴含一个故事,不仅承载着藏书馆主人的志趣,更汇合形成中国古代的藏书文化和藏书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一个指向性标准,往往高于成就和知识,因此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藏书行为不仅是为了收藏知识,也注重个人道德表达、情感诉求。当前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受到西方理念影响较深,在藏书上大多沿用西方的藏书体系,注重对图书的描述表达,由于对传统的藏书文化的彻底割裂,导致当前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分类员、管理员,而不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中的研究者、学者。缺乏文化气息是当前中国图书馆发展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塑造中的重大挑战,因此强调藏书文化的回归,构建中国图书馆核心理念,就要尊重本土文化氛围,重新审视藏书文化。

4 用藏书文化重塑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

如何传承中国优秀藏书文化,构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机制,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古代藏书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价值观应用到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发挥藏书文化的优势。

其一,藏书总量丰富。中国古代藏书行为集聚数量巨大的书籍,最早的商周时期的藏书行为开始一直到清末,历代统治者、 文人都对藏书进行大量建设,政府积极扩充官藏书籍数量,文人、知识分子进行私人收藏、校验和刊印,数量的不断累积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藏书体系。

其二,四大藏书分类法的形成。中国四大藏书体系,官府藏书、寺庙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按照不同的藏书内容、体系、种类和功能有不同的特点,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藏书文化。

其三,以实用性为主的编录体系。古代藏书对书籍的编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标准,从最开始的七略发展到四部分类法,藏书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对图书的利用和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塑造并非一朝一夕的,古代藏书文化所能提供的主要是文化气息、文学血脉和文化氛围,当代的图书馆核心理念建设也应当有时代气息,适当地跳出古代藏书文化中的重收藏不重利用的桎梏,以传承文化、 发展文化为出发点,让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塑造从知识本位转向为文化本位,坚持做到服务对象开放化、多元化,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化,以读者需求注重文化资源的使用性能,综合藏书文化构筑现代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价值观。

猜你喜欢

藏书价值观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小毛驴藏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珍惜每一本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