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中国美术艺脉的中国文化自信架构

2020-01-02徐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考古中华民族美术

徐旭

(夏商周美术考古工作室,江苏扬州 225006)

中国美术早于文字出现,当图画取代结绳记事在不同器物用品上刻画象形符号,为文字产生创造条件。为此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中国的美术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美术起源和发展催生了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国不同时代美术亮点如同散落在中国古老大地上的珍珠,需要串联一起,形成强大的中国先进文化,在国际上承担起大国文化的领导责任影响世界。笔者作为30年从事美术考古与油画创作者,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基因之时穿针引线为中国文化自信开辟新路。

1 中国美术起源发展催生了中国文化萌发

1.1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沟通

我们祖先早期以穴为居,结伙狩猎,以草绳结扣记录生活。六七千年前发明了在器物上刻画用符号代替结绳,跨入文明门槛。精美图案出现,为中华民族文字创造打下了物质基础。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中国的美术演化密不可分,美术在史前地位非常高,具有强大的社会美育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特殊的文化效应。

1.2 中国不同江河流所产生不同的美术文明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这一历史考证终于得到国际承认。高度发达的良渚古城的玉器群上面贮存着大量的美术百科图。

世界上六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延绵至今。其起源来自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等流域,几千年来龙与凤一直被视为我族文化特征。辽河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成祖女神像与龙凤等为题材的玉器群出现,可见这里已形成了一处史前宗教类别的美术创作圣地和政治中心。显示红山文化时期原始礼制与神权已高度发达,五千年前已跨进古国时代,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对女神塑身出现曾指出“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共祖”。图画与图腾经过不同地域不同部族古国时代的文化交流凌驾于众部落之上的方国在中华古老大地上纷纷崛起。

其分布范围北濒勃海,南抵苏晥,西进河南自公元前4300—公元前2500年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从发掘出来的陶器残片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

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像半文字的象形文字所印证了殷墟使用的“甲骨文”显然经过图形推理演化与人际交流并在不同的江河流域民族互动,方国文化不断碰撞下产生的更高级文化。

1.3 中国美术百花园成为中华民族文字产生的强大物质基础

中华民族历史以来艺脉与文脉相通,早期的中国美术与信仰有关,如东北红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凌家滩文化两个不同文化区域同时发现了形象一样的玉人其文明进化过程相近。

辽河流域由古国→方国→帝国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是中华文明起源多源性的生动体现,并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方国时代最终汇入统一多民族的秦汉帝国。此证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的发层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新石器时的方国美术启萌,夏商周青铜纹饰图形图案的日趋完美,秦汉大一统美术张扬,唐宋元明清中国美术民族风的形成都是传统思想在历史文化中的积淀使其美术更具有殿堂高端欣赏与中国文字强大的图解传导功能。

我们民族之间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来自民族创造美丽形象的记忆,如玉器、彩陶图案的集成大多来自于舞蹈的记忆植物花卉中抽象出来图形演化出了更简练的图像符号。“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一命题在本质上表达的是对中国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深层次的关切“我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的问题! 中国象形文字的产生打通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任督二脉。

1.4 中国古美术与古书法艺术脉络的关系

中国正是在距今5 500~7 500年从河姆渡文化的沉淀下出现了一次跨时代跨区域跨谱系共通性过渡的美术文化认同。如湖南的古白陶与江浙良渚玉器上反复都曾出现了具象的图案化纹饰。最多的就是太阳、八角星、神鸟、神兽等图案共识的交流,使方国之间互相在文图理念上渗透与合化。

“明天地云气,演化为阴阳五行”,中国最基本的宇宙观在古老的新石器文化中找到根源: 书画一体创造出民族文字并用于语言交流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创造。正是祖先智慧的创造赢得了民族的生生不息。

2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源自中国美术创造与特有的民族审美习俗

2.1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蕴含着民族优秀的书画基因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方方面面。书法以独特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就因书法的象形性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成为一种受用一生的“技能”。

2.2 民族审美习俗的共通大同促进中国美术创新发展

铸造在中国已有六千年历史迄今所认知的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遗物出自陕西临潼的黄铜片,记载了中华独尊世界“青铜器精美铸造”从此起步辉煌。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本性和生命,而今日仍然岿然不动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独存的中国青铜文化,恰如中国玉器中国瓷器数干年来一脉相承,无论历史文化艺术怎样起伏不定,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创新创造显示这个民族拥有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非凡的吸纳包容的品格。

我们有着不断续的六千多年美术创造与内心深处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价值理念,增强坚持文化自信的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自豪都是不可获缺的要素,成为中国美术文化向前发展的动力!

3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美术的发展壮大与文化自信

3.1 中国美术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地发展

习近平同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六千年美术发展波澜壮阔,每次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使皇家以及贵族所掌握的美术资源几乎毁灭殆尽。是民间的美术力量保护保存了大量的传统美术遗存,拱起中国美术一次又一次地再生。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逆境中奋起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其中,道教、儒教、佛教、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思想,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万千学说中沙石淘金出来的最适宜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即为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3.2 承前启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美术发展 “文化自信”的历史担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力量并激发出了一大批优秀讴歌改革开放的美术作品,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向心力释放出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力量的民族情节[2]。对中华文化美术发展我们党历来倡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艺术理想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在中国美协领导下推出了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美术作品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责任的担当。

4 中国美术考古在“文化自信”中践行实证

4.1 美术考古起源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科技考古,美术考古成为世界领先的可能。我们用美术考古去解决更大的历史疑存界定问题,去理解我们今天,去探索我们的未来[3]。良渚古城被美术考古发现2013年被评为“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确立了中国世界的考古地位,我们通过美术考古增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考古人用了100年时间,完成了系统的“美术考古学科”,建立及应用。国家文物局有了新的课题“考古中国”其中涵盖了“美术考古”[4-5]。

4.2 中国美术考古学中的典型实证

良渚的反山玉琮王作为一个神象的载体经过美术考古考证它不是一个装饰品,改变了以往对良渚玉器功能地认识。发现印证这是人兽合一的图像,确立了玉琮它是神像的载体。确立了良渚文化它是一个非常高度统一集中文化特征的大的方国,经过大量的器物美术考古,证明我们文明的高度社会组织其高度不亚于古埃及。

中国另一个独有的“汉画像石”经二千多年风蚀雨淋大多已漶漫不清,是美术考古揭开了汉代四百年历史的层层面纱。中国不同时代的美术亮点如同散落的珍珠不胜枚举,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民族的艺术思维导图去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中国美术例来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五行“相克,太虚即气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对,阳生阴长的朴素辨证法。苛日新,日日新与时俱进的美术发展观成为这个民族为求的大美之法。

5 中国美术融会贯通中西走出一条具有强烈民族符号的发展道路

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必将成为文化自信的开路先锋。

5.1 国际艺术环境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独占鳌头。我们邻国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施政战略,把文化产业列为发展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大搞起当代艺术,整体的国际艺术环境对我们充满了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道路:是退让,还是前进。我们的艺术家们选择迎接挑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最后都要归结在文化上面。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总要形塑在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与行为上。中华民族曾长期处在世界文化领先地位,为人类美术发展文化艺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守望的精神基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再创中国文化价值提高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厚积而薄发,坚持文化自信,放手发挥艺术家们的想象空间,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与内部环境,披沙拣金,革故鼎新不断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5.2 新时代的美术力量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色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博物馆美术馆从340 多家增加到4 900 多家,储存了大量中国美术资源,这与我们国家近年来经济实力倍增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家有信仰,人民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难以形成兴盛的局面,难以凝聚文化的力量。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服务人民为中心不断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是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之魂。只有拥有优秀多元有历史厚度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遭受重创也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国70年也是中国文化中国美术不断变化发展的70年。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美术从单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靠政府所养的文化事业到社会多元经济介入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较为封闭的单一美术创作机制到多层位多空间中西文化交流与国际接轨的美术创作机制。“万物并容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新美术机制正确的处理着文化上“中”和“外”的关系,我们的美术与文化关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有耐力,有定力面向世界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创新发展[6]。

6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源于民族有根伸展在广袤传统美术先民文化的丰厚的沃土里,六千年前中国不同江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古国方国承载了大量的美术信息,聚沙成塔经过长时期地部族之间文化习俗交融,民族之间需要一种容易共同交流方式出现。美术考古先发现多类种刻划的美术符号而这种风格的象形符号经过上千年使用磨合最终演化成为能够具有凝结中华民族形成共同文化记忆功能的象形文字,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曙光。

中国美术具有强大的图解功能,它既能在士大夫阶层成为殿堂艺术欣赏的佳作,又能在庶民百姓中具有强大的文化传导功能。现代中国美术考古学科的出现使美术与文化的历史链接更加紧密,考证更加系统专业科普化。

历史上中国美术每个历史时期地发展高峰都与国家强大的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美术始终賦予文化自信能量。

中国现代美术的兴盛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有中国美术的历史定位才有生命力。事实证明中国美术在历史上起到了教化民众融合民族统一的强大功能,而中国美术这个能使强化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自五四运动以来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又经过70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积累发展,40年改革开放吸收引进,使美术领域百花园更加精彩,传统文化传统美术推陈更加清新,同时也成为当今中国文化自信最坚强的柱石。

猜你喜欢

考古中华民族美术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三星堆考古解谜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考古”测一测
美术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