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极拳“松紧训练”方法在拉丁双人舞中的应用

2020-01-02高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双人舞舞伴拉丁舞

高超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拉丁双人舞中,常常出现推力和拉力,抛开舞蹈表演中人物塑造需要不提,从动作技术上来讲,给予舞伴多少的推拉力才算合理,是困扰很多拉丁舞选手的一个问题。然而,舞者触觉的灵敏,以及力量在两人身体的传递,甚至呼吸的同步,与舞者对身体的“松”和“紧”的控制,密不可分。拉丁舞者学习太极拳松紧训练方法,即是把注意力由外而内,从动作的外形转向对心态、肌肉和关节的感受,为双人舞动作的质变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关于太极拳松紧训练的研究较为活跃,陈恩(2004)在《陈式太极拳“松”的研究》中的观点:提出“松”要先松心而后松身,提供了“松”的锻炼方法[1];窦汉东(2009)在《论太极拳放松修炼》中提出:心静是实现松的保证[2];程丽芬(2018)在《浅析太极拳习练中松劲的调节》提出了身体各部位“松”的标准[3];张长念、张长思(2014)在《太极拳意、气、力修炼的生理机制与效应研究综论》中提出: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活动对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亦有显著的锻炼作用[4]。他们研究表明了心态和意念的引领对松身有着重要作用,也证实太极拳训练能够改善生理机能。

拉丁舞双人配合方面,谢纪鹏在《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的构成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中[5],李丹、林欣甫在《拉丁舞双人配合能力的调节与训练》中[6],都对双人配合主体、配合内容、配合形式及配合效果进行了概念性的解读。他们的研究解析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的构成与关系,有利于选手们厘清各构成方面之间的关系,能客观去审视自己在双人配合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技术点,如检查舞伴配合的时间是否同步,视觉是否关注舞伴,重心流动是否准确,框架是否有弹性的支持,接触点的方向是否符合舞蹈设计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却较少涉及对身体松紧的研究,更少有借用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来解决舞者身体松紧的控制能力。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方面是拉丁舞是一种舶来品,去学习它的途径是追根溯源,另一方面舞蹈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授,尤其双人舞的教学更是需要通过教师亲手指导。这种思维和方式使得很多人对身体松紧的作用及对双人舞的影响,缺少探究。

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我们传统文化经典太极拳中有着修心修身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汲取太极拳解决松紧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拉丁双人舞的训练,必然可以使学生更加的关注到自身的感受,提高对身体松紧的理解和控制,增强处理舞伴回馈信息能力,体现双人舞的同步呼吸与韵律。

1 太极拳在舞蹈方面的应用

早在20 世纪90年代,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开始将“太极导引”应用于舞者身体的训练中。每日进行训练课程之前,云门舞者都会通过“蹲马步”完成热身。“蹲马步”也是太极拳的一项基本功,将这一项基本功应用于舞蹈训练中,能够有效提高舞者下肢的稳定性,使其如大厦根基般稳固。同时根基的稳固也是上肢自由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除了“蹲马步”的热身练习之外,太极拳中的“缠丝功” 也有效地影响着云门舞者的肢体活动及其表达,同时“缠丝功”也是太极拳训练过程中的核心训练要素,主要体现在外在肢体螺旋式缠绕同内在气息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从外表上对舞者进行观察,能够感受到“风平浪静”,但是其体内早已“波澜起伏”。这一螺旋式的运动也直接导致舞者肢体动作的连绵起伏,节奏上周而复始,同西方舞蹈中所注重的直来直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该舞蹈造型充满了几何意蕴,将东方文化中的“身韵”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极拳重视“以气运身”,重视对“气”的使用。从云门舞者的肢体动作上便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气多通过“丹田”产生,牵引至全身,引导舞者能够在空间内完成长线条运动,并帮助舞者的肢体充分展现出运行的节奏。“气”具有延绵不绝的特点,同时运动动作也没有停止,在舞蹈《水月》中,舞者的肢体动作多通过“气”带动,在呼吸的作用下,使得舞蹈动作随着“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高低起伏延绵不断。通过“气”的作用,舞者能够同身体完成“对话”,同其他舞者进行“交流”,同广大观众“互通气息”,彼此联系,建立一种“共生共存”的极具空间感的关系。

不管是“站桩”“缠丝功”还是“导气”,气主要的目的在于使舞者能够达到“松”的状态,其中“站桩”能够提高下肢的稳定性,但是身体其他部位相对松弛;“缠丝功”能够连通人体筋脉,确保筋骨松弛,保证经络气脉的通畅,气息在全身中流动,外表肌体柔软。总而言之,通过对太极拳的应用,不但能够使舞者得到更好的训练,还能够使舞者的舞蹈作品展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韵味。

2 拉丁舞者理想的身体能力

舞蹈属于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人体运动形式,舞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运动能力,还需要具备特殊的能力及素质。优秀的拉丁舞者所需要具备的身体能力包括下述3 种。第一,稳定性。稳定性是保持人体平衡的关键,对拉丁舞者来说,稳定性不单体现在把控重心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核心肌群的使用方面。例如,舞者进行四位转联系,重心则会发生转移,使重心保持在人体垂线上,保持人体平衡;拉丁舞者在踢腿练习的过程中,重心也会发生改变,这时则需要动力腿放松做运动,才能避免整个人被重心带跑的情况。第二,柔韧性。拉丁舞也需要一定的柔韧性,是完成稳定性和连通性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增加动作的幅度,保持舞姿的优美。拉丁舞中柔韧度多表现在腿的高度、肩膀及腰后伸程度以及胯外开程度,进行柔韧训练十分重要。第三,连通性。拉丁舞者的连通性多体现在对气息的利用方面,人体的连通性不仅通过血液流动实现,“气”也是重要因素。古人将“气”称作“元气”,将其作为外物之始,是形成万物的重要因素。在拉丁舞中。“气”并不容易理解,是一种存在于体内的“先天之气”,属于“内气”。在拉丁舞中,对气息合理使用能够辅助舞者完成动作的展现,将拉丁舞丰富的内部情感充分体现出来。

3 太极拳松紧训练方法

太极阴阳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朴素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阴阳是事物内部双方及相关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太极拳中,阴阳就是静与动、开与合、柔与刚等,也包含了松与紧。松与紧是难以量化的身体能量,但在太极拳中,有成熟的训练方法,使人达到对松与紧的控制。

3.1 “松”的训练方法

3.1.1 意识引领身体放松

“心静用意”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练习太极拳时,从外形来看,往往从太极桩开始,练习者要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重心,调控各个关节的位置和放松相关肌肉群; 在动作的练习中,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指导动作,并且灵活的变换,使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

3.1.2 教师协助学生体验

在不确定“松”的标准,不确定“松”带来的体验时,学生往往只能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武术上有“金肩银腰锡肚”之说,肩节是“节节贯穿”的关键节点,松肩很重要,也很难做到。而使学生快速和准确的体验到肩松,有一方法是让学生将手触摸在教师的肩关节,感受到教师松肩的过程和结果。

3.2 “紧”的训练方法

3.2.1 允许身体能量达到最强

太极拳本质是技击,无论是在体能的比较、发力踢打,还是摔法中,都需要较强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首先基于对太极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强则强,而不是一味地软绵无力;太极拳的“松”是为了“紧”积蓄力量。

3.2.2 注重身体素质训练

太极拳术中技术性用力,被称为“劲”,也就是专项力量。专项力量需要基本力量为支持,通过练习太极拳套路产生基本力量非常有限。练习者需要通过器械或其他方式,发展自身的力量和柔韧等基本素质。

3.2.3 “松紧转换”的训练要点

(1)在松中有紧的前提下,加大松的空间,便是加大了弹性的空间,同时增大了松紧转换的空间。如同弓箭,拉得越饱满弹性越大。太极拳练习中,增强筋腱的柔韧和力量,开发关节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实现松紧转换。

(2)缩短松紧变化的时间。松紧转换时间越快,越有利于劲力发放和应敌。在推手和技击时,对手变化万端,速度很快,我们必须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做到快紧快松。基于这个目的,回归到太极拳的练习中,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意识引导动作能量变化,可以提升松紧变化的能力。

4 “松紧”在拉丁双人舞中的作用

4.1 “松”是主动贴近舞伴的最安全方式

以动作为例: 两人在伦巴开式位男左手女右手接触时,男士向前一步,女士向后延迟后退,合理的配合是两人各自有着松而不懈的手臂框架,向对方靠近时,各自肘关节与肋骨的空间会被压缩,形成弹簧力。在这一动作中,假设两人手臂过于紧,就很难靠近对方;女士延迟后退一步后,男士继续向前移动重心,并发力,女士只有保持好松的状态,并在男士发力时,也就是压力最强时,接着弹簧力,自身快速向后移动,把男士给的力量缓冲掉,才是完成这一动作。保持着“松”迎上来的力量,如同接高速抛来的篮球,先迎上,随即随着球运动的方向走。

4.2 “松”有利于连续发力

拉丁舞随时都在体现着某种力量,形成着不同的身体节律,尤其是“冲击”和“冲动”运用频繁,制造出各种具有爆发力的动作。在舞蹈中保持“松”的基本状态,一是节约体能,二是“松”是发力的准备状态,舞蹈的基本状态,符合舞蹈追求松弛自然的审美需求,三是“松”与“紧”是相对的,“松”是保证关节灵活的前提条件,也是增加动作速度的前提条件,完成了“紧”,尽快地“松”,有利于连续发力。

4.3 “紧”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能量

我们强调松的主体地位,但不能抛弃紧、不要紧。无论是独舞或双人舞,凡是出现快速的动作、跳转等技巧,或是双人的对抗或托举,无一不需要更多能量“紧”的参与。

我们在快速运行的拉丁舞动作中,做到放松,才能对舞伴的力量能够让步,才有机会融合; 做到紧张,才能对舞伴起到支撑或稳定作用,才能做到瞬间发力或停止动作。

5 松紧训练引入拉丁双人舞的作用

5.1 调控身体、提高舞艺

当舞者得到松紧训练,便体验到松和紧的不同感受。从拉丁舞竞赛的角度,选手更清楚舞蹈之前和舞蹈中发力前的准备状态;从舞蹈表演的角度,有利于舞者通过对身体松紧的控制,来表达不同人物的形象等。

5.2 清楚方向、和谐配合

体验到松紧,客观认识到松紧的来源,可以统一两位舞者的思路,化解不必要的争论。常出现有争议的情况有两种:第一,当舞者各自重心的时候,连接的手是否需要紧握? 笔者认为,从提高感受力、灵活性的角度来讲,这种情况下握持的手应是松弛的。在某一方身体过紧导致鼎力,或失去平衡时会被动抓紧。另外,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带体验也起到方向性的作用,以恰恰为例,两人运动速度快,手的推拉转换的时间更快、肘与肋骨变化空间更小,手的握持也应比伦巴要更结实,这是完成恰恰技术所需要的,但不一定适用在伦巴的握持中;第二,当出现类似于托举动作,以及拉住失去重心的舞伴,一定需要收紧身体或增强抓力,这时候的“紧”是合理的。然而,若舞者不清楚舞蹈中本该出现的松紧,一味地追求松的身体状态,或完全不在意僵硬的动作,就很难与舞伴做到和谐的配合。

6 结语

“松紧结合才能练出太极拳功夫,“松”缺“紧”,太极拳则软懈,缺乏应敌时的支撑力,任敌鱼肉;“紧”缺“松”,太极拳则会变得僵硬,失去应敌时的松柔灵活。”拉丁双人舞动作质量提升,需要遵循的是运动规律,而不是道听途说。该文将太极拳松紧训练的观念和方法引入拉丁双人舞,得出两个观点:一是个人身体的松紧控制对于舞蹈技术表现有重要作用;二是双人配合中产生的身体松紧现象,应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和选择。

猜你喜欢

双人舞舞伴拉丁舞
找舞伴
“声”“生”“升”找舞伴
爱拉丁舞的小包子脸吖
一起来学拉丁舞
云端起舞
孙老师的拉丁舞裙
浅析双人舞编导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找舞伴
你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