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教学案例探析
2020-01-02蒋育红
蒋育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来形容人的感情会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美国哲学家杜威也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学校教育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经验情境。”情境教学对古今中外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延续至今。它贯穿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强调“形真”的教学,以感性教育为特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学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特别是将情境教学推广到《高职语文》中,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重要意义和明显效果[1]。
1 高职语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凝练和升华。作为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学科,语文课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性[2]。将价值观导入高职语文教学,实现教学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理性等多层面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可以有效拓展高职语文的育人功能,还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庄子·知北游》中记载,“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里“内化”是指人内心的变化,“外化” 是指人的外在表现随环境而变化。“内化于心”是把收获的真知灼见融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中,“外化于行” 是把内心的想法观念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其本质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文教育是高职语文的核心思想体系,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不断接受这些思想教育,最终影响并指导他们的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机融入高职语文课程,这是由我国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其渗透的路径是多方面的,如编写教材、修订课程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等。而情境教学开阔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通过创设情境,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分析研究,通过个案设计、案例研究,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价值,不断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找到其落脚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潜移默化的人文教化功能。
2 高职语文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境教学实践
现阶段,我国社会形态、社会性质是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集中反映和全面概括的。语文教材里有大量名篇佳作,从伦理道德、责任态度、审美意识、情感体验等多个角度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如果仅就文章去讲,对大多数学生无疑是隔靴搔痒,难以神会心融。创设文质兼美的语文教学情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巧妙融入知识探究、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能强化对大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全方位培育,也能形成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3]。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课堂案例来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1 融思想
扬善抑恶、弘扬美德、传播信念、塑造人格是高职语文教材中名篇佳作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人文情怀,带有人文价值导向功能和文化育人功能。譬如儒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也成为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孝德;“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学精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修身观等,对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把这些伟大思想传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有吸引力和认同感。因此在讲授《论语》选篇时,利用情境创设把孔子请下神坛,以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圣先师的经历来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4]。当今世界和中国,与孔子所处时代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型和价值观构建,再读《论语》是追寻传统,学习儒家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探索自己未来之路。同样,讲《孟子》选篇时,提前安排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孟子影音资料,包括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寓言等,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解读,当学生完全沉浸在孟子世界时,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为大家讲述孟子性善论与人人做“爱国、诚信、团结、友善”公民的思想如出一辙;其民本思想和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方向一致;而德道主张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奋斗目标更是高度契合。通过情境营造,国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不牵强、不刻意,便于学生们牢固掌握课堂知识,深入了解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
2.2 融情感
高职语文中也有许多经典的诗词散文,含蓄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这些作品传达着民族情、家国情、乡土情、儿女情等,或喜或忧,或悲或愤,或恬淡闲适、或豪放刚劲等,这些多变复杂的情感随历史长河的流淌已深入人心,诗人文学家的眼光与笔触恰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依据。但是,事实上很多高职学生对诗歌散文学习的热情并不浓厚,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分析、课堂活动等环节当中,通过语言、行动、情感等要素来加强师生互动,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情感表达,想诗人之所想,及诗人之所及,在浸润濡染中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如苏轼名作的《定风波》,单纯去讲诗人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来诠释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作者的精神追求,学生很难会有深刻体会。基于情境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上先与大家分享当今社会大学生因压力大、不堪重负而导致的典型悲剧事件,再截取央视版电视剧《苏东坡》“乌台诗案”的重要片段让学生欣赏,使其了解诗歌背景并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角度思考他的磨难遭遇和人生选择,学生内心就会出现从愤慨不平到同情叹息再到钦佩赞赏的情感变化,继而联想自身就会产生“现实社会竞争激烈,该如何应对危机”等疑问。这时,结合《定风波》让学生分组讨论面对风雨坎坷时应有的正确态度与方法[5]。最终,学生通过这首词明白豁达从容、乐观坚强才是当代年轻人应有的人生风貌。在讲屈原的《山鬼》时,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开始,让提前排练好的学生表演屈原忧愤难平、最终投江的壮烈一幕,在学生们还沉浸于剧情中时,由学生自唱的《山鬼》歌声响起,这时教师开始为学生讲述这个离忧哀怨、浪漫多情的故事。为增加学生对山鬼形象的认同,还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这首诗中出现的大量香草植物。学生既对山鬼的良苦用心和真心付出产生同情与理解,又明白了屈原诗歌中的香草美人到底有何喻义,浓浓的爱国情、悠悠的报国志就在这歌声中不断地传递着、感染着。当诗歌赏析接近尾声时,再询问学生山鬼黯然离去的原因时,就会就比较准确清晰的答案。
2.3 融认知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言语行为总要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价值观就是行动指南,不可或缺。如果把教学内容、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脱节,看成两条平行线,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所学。应努力寻找三者的共性,从交织点切入,才能达到学生感知情境的作用,在体验和共鸣中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6]。学习高职语文,培养高职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提升他们对社会与人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是该课程学习目标之一。学生自我认知是根,教育引导是枝干,引导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意志的基石,带领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积累经验,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确定认知方向,迎刃破局、见大通简。
以《垓下之围》为例,这篇经典的史学作品中英雄人物——项羽早已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对这一人物的功过是非有理性认识,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塑造出项羽穷途末路还沽名钓誉的可悲可叹的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之后,趁热打铁就“项羽到底该不该过江东”这一话题,举行一场计时的小型辩论赛,经过这两个情境创设,学生们对文章和人物形象会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对项羽之死所涉及的生死观、荣辱感、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也有了深刻地理解,不会被动、轻易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再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很多学生认为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情节不可思议,教师为学生展示封建社会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上压迫禁锢的图片资料,去欣赏电影《牡丹亭》的片段,去了解和汤显祖同一时期的莎士比亚创作戏剧的背景,让学生回归杜丽娘所处的时代,感受她狭小闭塞的生活圈,再与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由婚恋做一个对比,学生们就会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意识到戏曲家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就是公开与世俗、与制度进行反抗和斗争,就是对当权者的宣战与藐视,就是唤醒世人对真善美、对自由、对幸福的大胆追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决定人生幸福的关键,一味地避让与妥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2.4 融行动
行动是知识特有的果实。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有利于提供切合实际、相互支持合作的教学情境,将有助于形成学习行为的积极模式,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核心价值观情境教学中,学生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上展现出的言语和行为,最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态。课前,学生会和团队成员一起积极准备预留任务,不想因个人的懈怠,导致小组分值落后。大家集体预习或排练,增加了交流思想的机会、加深了解和友谊[7]。课堂演讲时,较之从前教师反复叮嘱如何安排各项环节,到现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布置活动现场;排情景剧时,较之从前教师准备道具到现在学生自己主动准备道具等;做活动时,团队成员会照顾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他们争取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课下,学生们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用手机去查资料学习、做功课的时间更多了。不仅教师感受到学生们的变化,就连他们自己也在为精神面貌、文明用语、做事风格等方面的改变而惊喜。
3 结语
高职语文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情境教学的诸多优势,在课上与学生实时交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们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客观地评价世界,明白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生意识和价值,净化心灵,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情怀、有健全人文素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