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路径

2020-01-02韩文根张瑞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意志力红色

韩文根,张瑞瑞

(信阳学院教育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一种文化精神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被赋予时代精神内涵的。如早期的高举科学民主大旗、提倡爱国主义的“五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井冈山精神;“不惧险恶、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等,都是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红色精神。

1 红色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作用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弘扬和再创造形成的具有开拓进取、锤炼意志和激励后人的一种精神品质。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和动人的故事构筑和谱写的精神之塔和不朽篇章。“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仰支撑和精神引领。”[1]研究红色的精神内涵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生成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红色精神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精髓

红色精神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文化精神,其中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战争文化凝结而成的跨越时空的具有时代教育作用的文化精髓。正是这种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民族精神铸就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原始的游猎社会还是后来的农耕社会,人们都是依靠勤劳和智慧战胜恶劣的环境,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而生存、而发展的。特别是在我党初创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力和革命精神与敌人作艰苦卓绝地斗争,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而今天,这些红色精神的遗存和感人故事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传承的红色基因,是保持革命传统和造就优良品质的好教材,有着非凡的教育内涵和价值。

1.2 红色精神对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我党历次成功的经验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文化精神凝聚的民族之魂,是我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对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力生成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1.2.1 有利于维护党的正确领导,增强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意志力

大学生是年轻有为的一代,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重视对他们的红色精神教育,培养他们的生存意志力和道德意志力,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3]大学生的本质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必须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毛泽东同志还指出,青年人“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暮也。”[4]他认为,人的坚强意志是靠勤奋和刻苦磨炼出来的,而年轻人容易滋生惰性,有了惰性必然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因此他十分注意对青年人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道德意志力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和政治的理解力,自觉维护党的正确领导,提高他们爱祖国、爱社会和爱人民的道德自觉性和意志力。

1.2.2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提出的具有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认同力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5]特别强调了对时代新人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红色精神的内涵所赋予的革命传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备的道德意志力的源泉。因此,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内动力的作用。

1.2.3 具有较强的德育价值,能促进大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自觉形成

德育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的教育,包括古代的伦理规范教育和现代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内的道德规范教育。高校德育的主旨并不是采用强制手段达到德育的目的,而是将道德规范内化成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他律是手段,自律才是目的。红色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有着重要德育价值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复合体,其核心就是破克己奉公、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力品质。充分利用红色精神的德育价值,促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自觉形成,是高校德育的诉求和目的。

2 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的必要性

道德意志是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个体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相对于人的学习意志、劳动意志,生存意志,道德意志力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意志力,是统领意志力。而红色精神既是大学生意志力生成的不竭动力,又是巩固大学生道德意志品质和保持革命传统教育的永久性的精神资源。

2.1 红色精神能够有效促成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生成和回归

道德意志力是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热爱祖国、战胜困难,复兴民族大业所必备的意志品质。没有这样的意志品质,民族大业的复兴就会落空。而当代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太关注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打下的江山以及社会主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认识不足,道德意志力贫弱,容易受到西方社会及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受西方社会及文化的渗透和多种传媒手段的影响,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便会在尚不成熟的思维意识中发生动摇。诸如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等思潮时刻在影响和冲击着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不加强正确引导,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必将成为“垮掉的一代”而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二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外的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极端仇视,他们不遗余力地采用各种手段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并拉拢腐蚀一些思想意志力不坚定的社会青年和在校大学生,企图以他们为突破口,破坏中国的和平稳定和国力的强盛。鉴于此,加强红色精神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生成和回归势在必行。

2.1.1 道德意志力是个体的恒心和毅力在道德规范下的体现

中国古代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成语故事,用来说明人的学习意志力是成功成才的重要保证。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力,吃苦耐劳、战胜一切困难刻苦学习的人,才能促使道德意志力的回归。

2.1.2 道德意志力能够让人拒绝腐败,成为有正义感、有爱国情怀的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新生力量,与他们的成功和做人有直接关系。一个经不住金钱利益诱惑的腐败分子,一个毫无爱国情怀、无正义感和自私自利的人,都是道德意志力低下的人。因此,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使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生成和回归十分必要。

2.1.3 道德意志力是战胜非理性情感的重要心理品质

大学生是心理品质的形成期,容易情绪化看待事物,常常缺乏对社会以及文化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力,对个体欲望及情感的控制力较差,因而非理性因素需要道德意志力的调控才能让本能的欲望符合理性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和物质的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情感欲望的满足,不良行为的大学生和大学生犯罪率有所上升。要想让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重视其道德意志力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道德理性的自律性公民,是当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应然。

2.2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的必要动力

红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经过提升凝聚而成的具有激励后人励志成才的优秀文化精神,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做人的品质,与人的道德意志力的生成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2.1 红色精神是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最好的实践教材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取得革命的胜利,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能够成功,依靠的是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每一位革命先烈所表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无一不是道德意志力在革命实践中的体现。这种红色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最好的实践教材。

2.2.2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动力基础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精神要素,而道德意志力在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成中具有内引力的作用。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道德意志力,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和保持的红色精神,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动力基础。因此,用红色精神教育大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道德意志力的生成和回归,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

3 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生成教育的实践途径

基于当代大学生多是生长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必要的艰苦历练,其道德意志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将红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通过课程的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之重。

3.1 用红色精神引导培育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包括学习恒心、耐力、专心致志等学习活动中的持久力,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

3.1.1 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如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创设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不同形式,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的热情,把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力融入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3.1.2 重视传统文化精髓与红色精神的相互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习的恒心和信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刻苦好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学习要有恒心时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把二者总合起来,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6]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红色文化的精神都能给大学生的学习予以励志和启示,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习的恒心和信心,促进他们道德意志品质的生成和回归。

3.1.3 利用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合力作用,培养大学生虚心好学的品质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相对骄傲而言的;而虚心好学则是诚恳求教于他人的学习态度,属于谦虚的一种,也是道德意志的品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两弹元勋等科学家,他们哪一位不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意志力、谦虚谨慎和虚心学习的典范?利用古代名人虚心好学的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以及英模人物的谦虚谨慎、虚心学习的品质和他们的励志故事,影响和感化当代大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3.2 利用红色精神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抗挫折能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时的心理忍耐力和承受能力,也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使自己的心理及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而红色精神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和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利用红色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对其成才发展十分必要。

3.2.1 以红色精神激励大学生提升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多是“90 后”“00 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家长过分的宠爱,使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心理素质不高,环境适应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比较缺失。”[7]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失去信心,甚至妄自菲薄使自己永远处于挫折之中不能自拔。在对他们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利用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等红色精神,影响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提高他们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3.2.2 讲红色故事影响和感化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

从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他们为革命、为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每个故事者的生命里程中都曾经遇到过挫折,但他们从不气馁,而是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今天人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可以将这些故事引入课堂,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德育课程,感化和影响大学生,使之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提升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3.3 在红色精神的教育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利用红色精神的教育作用,结合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首先,组织大学生到革命根据地搜集整理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下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要求他们用不同体裁写成作品,或创作成小话剧、小戏曲进行排演,从实践中锻练他们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创作和排演的过程提升他们的道德意志力。

其次,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最后,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革命老区进行红色旅游教育实践活动,观看红色宣传片和红色励志电影,让他们通过红色旅游的教育实践活动,感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意志力,为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以及成才发展提供意志品质保障。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还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切不可以懈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红色精神教育,把红色精神引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融入血脉,促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生成和回归。只有这样,中国才会长治久安,红色精神才会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意志力红色
Willpower 意志力
红色是什么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红色在哪里?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追忆红色浪漫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