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02王燕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院校中职

王燕燕

(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海南儋州 571700)

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上,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专门针对学生就业开展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制定科学的、符合自身性格的职业规划。当前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指导力度有限,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依然对未来的职业感到迷茫[1]。

1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中职学生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学习内容也都是和职业有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进行指导和服务,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走向社会,工作才是个人能力的最终体现[2]。学生拥有了一技之长,在社会工作中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说明中职院校的教育是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专业的教师给学生做职业规划,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展开设想,科学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全面分析职业发展道路,为自己的发展设定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2 加强教育的全面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对学生的全面性教育,不论是中等职业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会按时开设这门课程,让学生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更加有动力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能起到激励作用,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个细致规划。通过目标的设立,学生可以更加重视学习成绩,以目标为导向,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需求,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需要树立一个目标,激励自己的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2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系统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都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这门课程就只停留在这一阶段了,后面的几个学期不再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实际上是有弊端的,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习的内容也会受到课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后,教师会要求学生为制作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结课作业,这样一门课程就结束了。在学生刚入学的这个学期,心理状态还比较浮躁,思辨能力、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3],对于自己未来所学的内容以及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方向还不够清晰,所以这个时候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够科学的。

2.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对这一学科的内容本身不够了解的话,就无法带给学生专业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并没有哪个教师是专门学习这个的,这也给学校在挑选教师过程中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中职院校当中比较缺乏职业规划教师,很多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一个教师负责好多个专业,甚至学生的课程都是好几个专业一起上的,教师对每个专业不了解,不清楚社会状况,只能从宏观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些专业可能是“铁饭碗”,自己掌握了一技之长,到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用处,这样的专业可能需要在不同企业的历练中发展,可以跳槽,不断发掘自己的新价值。而有些专业技能可能偏向于稳定,需要企业给提供足够稳定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面对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对接老客户,选择在一个企业中一直成长下去。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都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给学生做介绍,从学生的专业特点、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科学规划[4]。

2.3 与其他课程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比较独立的,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课程中,有很多都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服务的,比如说,心理健康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状态,对自己、对他人都能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乐观、积极、向上,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进行自我排解,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同时心理健康课程也是分析人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他人的心理,在待人接物、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这些课程都是在为学生整体发展做服务,对学生进行经济、政治等教育。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是其他的这些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人,培养人,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和这些课程做一个衔接,共同推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

2.4 形式化严重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都能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所以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所以实际操作中,这门课程形式化比较严重,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做职业规划,教师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进行跟踪,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不够完整的,无法判断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

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完善的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学校其他的德育课程,让职业规划教育贯穿高一和高二阶段,不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在学生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初步计划,让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同时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良好心态,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价值取向,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在高一下学期,为学生安排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增加学生对职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行业,学习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职业。另外关于法律的学习,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法律常识,让学生对法律心存敬畏。在高二的上学期,学校可以安排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经济常识,然后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细节进行修正,科学分析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从优势和劣势出发,找到自身职业发展的突破点。在高二下学期,学生将会学到哲学与人生的课程,可以在哲学的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做选择,看待问题采用辩证的思维和意识,从不同角度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3.2 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在学科方面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还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榜样。教师的就业观点、价值观念、经历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起到真实的帮助。在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起来,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是其他专业兼任,课程内容也不够贴合实际,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述,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在教师方面,学校应该挑选一些专业知识强、具有一定技能的教师,还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搭配。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应该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与一些合作企业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做对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教师给学生灌输更多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丰富起来[5]。

3.3 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如果仅仅依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就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只能依靠拐杖前行,把这门课程取消,学生又会回到不知所措的境地。很多学生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详细规划,但是进入到社会以后,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学生依然按照以前的规划,就会寸步难行。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了解,包括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发展需求等,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要站在实际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这样做出来的规划更加清晰,并且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改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特长、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通常对自己的观察不到位,不够了解自己。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分析职业的利弊、要求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一些性格测试,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性格,找到自己的优点,分析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说,DISC 性格测试。在指导学生进行测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准确分析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4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践课程需要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步推进,很多学生虽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规划,但是没有实际去做、去感受,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这个工作与否,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来说,实践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增强,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未来开展工作的时候更加顺利。近些年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变化,不但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中职院校可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开展艺术教育、特长教育等,丰富自身的课程体系。比如,有些学校,除了在专业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培养,还对学生开展课外艺术培训,包括一些钢琴等乐器的教学。还有一些学校定期举办一些夏令营活动,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让学生树立多种渠道就业的观念,增强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定期安排学生去一些企业实习,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围和环境,加强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实践结果

4.1.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

通过改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对职业的规划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科学规划职业。一部分比较迷茫的学生,也改变了以往消极的状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获得了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在进入了中职院校之后,就认为自己被社会淘汰,所以也没有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通过课程的改变,学生看到了中职毕业以后还可以拥有很多选择,对自己所处的情况更加明确,所以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对自己的要求也明显提高。

4.2 职业规划内容更加科学

在以往的职业规划课程当中,很多学生都是本着应付的状态,随便填写职业规划的内容,没有进行前期的分析和思考,有些学生把职业规划的视角投入到创业当中,但是对行业分析、市场分析、资金投入和回转一无所知,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太大参考价值。通过课程改善,很多学生都能够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经济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当地的一些行业发展态势,并且掌握了一些国家扶持的项目,所以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可行性更高的内容。比如,一个学生分析了家乡的农产品销售情况,发现农户缺少运输工具,农产品销售的区域非常有限,针对这种情况,这位学生计划发展网上商城,以网购的形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4.3 学生学习更加有目标

职业是学生毕业之后的事业,也是学生一生追求的个人发展前途,当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就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有目的性。学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重视起来,可以采用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自己进行有特色、可行性高、有创造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改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通过学校的培训找到了自己的特长,所以在日常学习当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4.4 对未来工作情况更加明晰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并不仅是帮助学生就业,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本身就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很多学生在进入了中等职业院校之后,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甚至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把“混日子”当成学习的目标,觉得以后工作怎么样都行,努力与不努力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总之都是职业院校毕业的,对未来工作情况不抱有太大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更加了解,在一些社会实践课当中,学生可以和企业有很多接触,了解企业不同的部门分工,运营方法,从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规划,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6]。

5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择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中职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有目标,中职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的规划和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际的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院校中职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