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青少年的初级汉语教材趣味性研究
——以《快乐汉语》为例

2020-01-02陈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趣味性汉语

陈媛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519020)

1 初级汉语教材趣味性研究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经济迅速腾飞,而且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当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其他国家最开始的就是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并融入其中,所以大家都想揭开汉语的“神秘面纱”,也因此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

目前,世界不少国家都有孔子学院,并且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地增长,特别是在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堂。而上好一堂课,教材的选择就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一本书乃至一个课堂没有趣味性,他们就很难提起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兴趣,所以教材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而教材的课文安排是否符合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接受程度,课文的内容有没有反映特色的中国文化,人物和故事的情节是否合理,课后的活动以及练习是否丰富多样并且能训练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该文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快乐汉语》这本书为例展开对青少年初级汉语教材的趣味性研究,希望能对未来不论是学习者、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还是教材的编写方面提供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1.2 趣味性教材在当今中国发展的现状

教材是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的,所以想要上好一堂课,教材的选用十分关键。并且,趣味性是青少年教材的灵魂,是教材编写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家为了推动汉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许多多的措施,比如,举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以及设立“汉语桥”基金,以及每年举行的国家汉办的考试,选拔出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对想学习汉语的学习者进行教学。在此现象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汉语教材出现。徐家祯(1997)指出海外大学和各级学校的汉语班对初级汉语课本的需求量十分庞大。随着汉语事业的发展,汉语教材的市场逐渐从成人教材拓展到青少年乃至儿童教材,例如,国家汉办组织编制了《汉语水平考试(少儿)》,《汉语乐园》等教材,都让我们看到汉语教材市场的逐渐庞大。然而李泉(2002)提及现代汉语教材的现状时,讲到“现有的教材数量不算少,但普遍受到国内外师生欢迎的不多”[1]。从这里来看,一本高质量的汉语教材还是十分稀缺的,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研究探讨怎样去编写出一本好的、受欢迎的教材。所以,在抛开课文内容以外的方面,教材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关键。在笔者看来,只有真真正正受到学生和教师喜爱的教材才算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因此才更加需要我们的努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汉语教材,为国家的汉语事业做出贡献。

1.3 研究的对象以及选取此教材的缘由

该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11~16 岁的初级汉语学习者。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国家从小学、中学就开设了汉语课堂,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来说,教学的内容不能太过于简单,并且要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提起对汉语的学习热情。“有用才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李泉,2002) “课文内容实用而又有趣,青少年学生容易感兴趣,而青少年的需要多样化且具有变化性。因此课文中有人物有情节的语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邓恩明,1983)这些都是专家们认为青少年汉语教材所应该具备的功能。另外,不论是教材课文的设计、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一个课堂,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的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开口说汉语,让学生融入汉语的学习环境。《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李润新主编曾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为了配合这一趋势,满足世界上中小学汉语教学对教材的需求,中国国家汉办编写了《快乐汉语》这套教材。该教材从设计、编写到制作出版,每一方面都力图做到符合11~16 岁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它重点培养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汉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实际上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和经历,同时能够为以后继续学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这套教材是十分优秀的,也是笔者选取该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可以为将来更多的初级青少年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价值。

2 青少年学习者的特点

2.1 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认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靠外部的刺激而使学习者被动学习。

该文研究的是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通常是初中时期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层,学生们的认知相对于儿童时期来说有一个上升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方面会更加的迅速,他们会很快地让知识点在大脑中进行反应,并迅速吸收。并且,在这个时期,是培养他们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开端,也就是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而是开始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身的推理能力。所以,对于教材方面来说,在课文课题设计和练习的设计中,就要注意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在趣味性设计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他们这个阶段,心理开始慢慢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也已经慢慢地占据优势,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也会有更强的好奇心和热情,这非常有利于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但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情绪容易不稳定,很容易激动和不安,并且课堂上的注意力还是较为难以集中。这是因为他们童年的模式被打破,但是成年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而呈现出来的一种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如果一本教材具有趣味性并且其知识的安排能够吸引到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话,这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3 初级汉语教材趣味性的编写原则

3.1 趣味性原则在青少年初级教材编写中的体现

刘珣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2]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针对性指的是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起点,学习的时效都有所不同,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该对不同层面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材类型,也就是适应古代孔子“因材施教”的观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习者关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实用性就是教材所选取的话题要贴近青少年这个年龄阶层的生活,也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经常能够用得到的。科学性也就是教材的内容设置得是否合理,是否按照由浅入深的难度来编写,教材的内容知识是否准确,有无出现错误。系统性也就是课文的结构安排。学习者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无非就是4 点:听、说、读、写。因此在教材的安排上都要合理,4 个方面都要有所侧重,特别要注重的就是精讲多练[3]。最后一点就是趣味性。对于一本教材来说,要具有趣味性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刘颂浩(2005)提到过关于我们的汉语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原因:第一点是方向有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教材把一些“中国式的幽默”强加于教材当中,但是各国之间文化有差异,外国人往往不理解我们的这些幽默,所以适得其反。第二点是重视度不够。有些教材为了让学习者尽快掌握这门语言,从而在一课的内容中设置大量的词汇,这就会导致“教材内容没意思”,而丧失趣味性。所以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不应该设置太多的词汇量,课文的篇幅也不宜过长。第三点就是了解不够。教材丧失趣味性还有一点就是对学习者的了解程度不够,从而不了解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当然也就很难让他们对教材感兴趣。因此,趣味性原则在初级汉语教材中的体现:第一,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以《快乐汉语》为例,它非常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学习者学习汉语,大都运用于日常交际,所以这本教材的主题都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学习者会非常愿意学习。第二,教材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内容息息相关。了解一个国家,了解它的文化往往是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开端,学习者往往会对不同的文化感兴趣。所以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往往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第三,多样的练习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课文一翻开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就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会更加容易投入学习,并且如果练习的内容多元,会让他们感觉在玩中学,这也是学习者对教材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4]。

3.2 趣味性原则的重要性及作用

趣味性原则既然可以成为教材编写的其中一个原则,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也说明对于一本好的教材来说,趣味性必不可少。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中指出:“语言教学在与交际活动相脱离的情况下,需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加强教材的趣味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初级的学习者来说,当他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的时候,最快能让他以他自身情况掌握这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让他拥有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好比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富有学习经验的成年人在没有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下和一个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下的婴儿同时以自身第二语言零基础的条件下学习第二语言一段时间,结果是婴儿比成年人更快掌握与他人交际的能力。所以说让学习者融入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不但要体现在课堂上,也要体现在教材方面,因为教材是整堂课的线索。而趣味性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环境。然而,刘颂浩(2005)说:“趣味性是教材编写中的辅助原则,没有核心原则那么重要,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教材编写应该兼顾趣味性。”[5]对于教材趣味性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笔者认为,其他的教材编写原则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忽视趣味性,趣味性对于一个教材来说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4 《快乐汉语》教材中的趣味性

4.1 教材中课文的趣味性

4.1.1 教材中话题选择的趣味性

一本教材能否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文的内容又与话题息息相关,有趣而又实用性强的话题才能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并且能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很快掌握。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的运用语言。”所以培养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不论是学习任何哪一种语言,在学习其基本的使用规则之后,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快乐汉语》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要运用的是交际法,并且以听说法为辅。交际法本身就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锻炼的就是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和听的能力。

这本书一共是3 册,每一册分为了8 个单元,包含了24 课的内容,每个单元的话题内容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册的话题都是贴紧实际生活、丰富多样的。第一册包括了的话题内容就有介绍自己、介绍我的家庭成员、饮食、学校生活、时间和天气、工作、爱好以及旅游和交通。第二册的话题内容包括介绍我和朋友、介绍我的家、购物、学校生活、环境与健康、时尚与娱乐、媒体、旅游与风俗。第三册的话题内容包括介绍和推荐、城市与环境、家居与购物、学校生活、健康、娱乐与休闲、欣慰与传媒、旅行与习俗。这三册的话题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个别有一点点的变动。就比如,“学校生活”三册都有提到,只是内容有变化,这就足以说明在话题差不多的情况下,三册的内容难度在不断地增加。

关于话题的形式,每一册的话题所涉及的方面都是非常广的,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并且非常贴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些课文是把实际中国的城市图片展示出来,有一些则是引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剪纸,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融入中国这个环境,了解中国文化,也让学习者觉得在生活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这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教材内容设计的趣味性

从人物的安排上,贯穿三册书的人物有8 个人,中国人有4 个,外国人也是4 个。他们分别是:小海、丽丽、小红、明明、Mary、Ann、Tom 和Mike。这8 个人是整本书的线索,就仿佛是学习者的朋友一样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学习者也会仿佛身临其境,会有一直想要学下去的欲望。同时,设置4 个中国人和4 个不同种族的外国人其实就是在给学习者传达一个理念:各国之间都是友好的,大家都可以和平共处成为好朋友。这种友好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对于青少年学习者来说,他们也会渴望这能交到中国朋友进行交流。

《快乐汉语》这三册书主要是以情境对话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内容,第一册主要是简单对话,第二册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慢慢开始更长句子的学习,第三册虽然课文的内容不多,但是有了第一册和第二册的学习基础,开始慢慢进行成段的阅读和学习,这种难度是由浅入深的,非常有利于青少年学习者的学习,能在学习者学习的一开始就给他们树立信心,并且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能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增添喜悦感,开心愉快地学习知识。

从体现中国的特有文化元素上也可以看出这本教材的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这本书笔者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它不是单独列出一个章节来专门介绍中国文化,而是穿插在课文的内容之中,这就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这是非常吸引学生的一点。比如说,第一册中出现的“李小龙”“日晷”“剪纸”“成龙”等都是有关中国特有的人物或者是文化元素,所以这可以增强课堂及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不释手。

4.2 教材中课后活动及练习的趣味性

想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如果光有输入,没有输出也是没有效果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钓上鱼”,那就必须得要练习,练习可以帮助你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因为这是运用的过程。

这三册书的练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4 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它比较注重的还是听、说的能力,它致力于让学生可以较大程度上开口说汉语,创设出一个汉语学习环境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不会那么的枯燥。教材中的有些练习就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习者能够边玩边学,这对于不论是持久力还是控制力都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在有些课的末尾设置了儿歌、诗歌或者绕口令的发音练习,算是在结束了一篇课文学习之后的“小点心”,这就能让学习者练习发音的同时体会到汉语的神奇与美妙之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4.3 教材中印刷排版方面的趣味性

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课文内容,而是它的排版、色彩以及图画。首先,《快乐汉语》这本书中的色彩非常的丰富,每翻开一页都是五颜六色的,这对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喜欢的,并且不论是边框的线条还是标题的位置都设置得恰到好处,不会乱七八糟,反而非常清晰。其次,教材中的字体非常大,每个字都标上了音标,非常清晰,会让看的人觉得非常舒服。最后,就是图画,教材大部分都是采用的是简笔画,简单明了,并且符合青少年时期丰富的想象力。文中的插图都是跟中国有关的图片,在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这其中都能够体现《快乐汉语》这本教材中的趣味性。

5 初级青少年汉语教材趣味性的编写建议

5.1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自己拥有与别人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课文的对话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这些教材的内容真正是学习者所需要的。而正是这些知识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才会愿意去学,努力去学,他们才能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自然而然也就感兴趣了[6]。反之,如果一味教他们很难的知识点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不怎么能运用的话,他们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了。

关于话题的选择方面,要选择学习者所感兴趣的话题,其中可以穿插一些中国的文化因素,对话的形式也要生动活泼。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下,学习者就会更加愿意去合作讨论话题,有利于对汉语的学习。

5.2 注重教材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循序渐进

多样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在设置练习的时候要用到多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子训练的效果好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最好就是练习与游戏可以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够增强有趣的课堂气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汉语。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在设置练习的难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太难以完成的练习,先设置一些较为基础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做出树立自信心,再以此基础上增大难度,即使回答不上来或者是有错误也不至于让学生有太强的挫败感。

5.3 注重生动活泼的版式设计

一本教材的趣味性也体现在版式设计上,想要吸引初级青少年学习者的注意,首先,要加强对中国文化因素的应用。因为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之一就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在设计上要加入中国的文化因素。其次,在印刷的教材中大号的字体以及丰富的色彩能够吸引他们。因为他们是初学者,往往看不习惯汉字,所以字大往往受到青睐,再有就是丰富的色彩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最后,就是对话内容要为学习者创设出一个语言环境,这样子就可以让学习者“身临其境”,让学习者有融入这个文化的感觉,更加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兴趣。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趣味性汉语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学汉语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