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2020-01-0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培训信息化

杨 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层次信息化教育相关人员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尽可能多地调动各类教学媒体与数字资源,构建智能、高效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成为信息资源的主动构建者,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信息化素养以及培养途径,对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数字化教育进程、构建动态开放教学生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的信息化教学开展时间较早,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各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保障。早在1995年,新加坡政府就颁布了MIT教育信息规划,并在7年后成功构建教育智能岛。美国在1996年到2015年期间出台了5期“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根据区域组建教育技术联盟,鼓励各类非营利机构、私营企业支持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英国在2010年也提出了对教师专业的要求,规定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技能、专业素养,并在《2010—2012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共享服务、E-learning等内容,对创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做了铺垫。

相对于国外,我国信息化教育起步较晚。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自2010年起,我国教育部连续9年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接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破解教学实践难题;自2012年起,全国高校创设教师发展中心,大力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相关研究、讲座,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由此可见,我国自2010年来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投入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教师的信息化综合素养、信息化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质量。认清当前高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1.1 信息化手段运用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能够支撑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其中不仅包括数字资源开发工具,也涵盖了各类信息化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的技能。“互联网+”时代背景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熟练操作各类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加工、创造、传递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进行学生管理、作业批改、学习进度追踪;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师生互动的多样性,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各类教学模式的内涵,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并能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因素灵活选择教学工具。

1.2 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能力

数字资源的建设能力对高职教师而言是信息化教学的另一重挑战,也是提升高职教师在信息发展环境下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自主灵活选取信息化教学手段,还要具备自主建设和开发数字资源的能力。教师需要从网络上对各类教育教学数字平台、精品开放课程、MOOC、微课资源等进行筛选、引入、改造、甚至能够根据课程特点,教学需求,自主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例如教学场所与设施、教学目标与内容、课程特点与形式等有机融合,拓展课堂内知识技能学习的丰富性,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特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合理选择数字化的资源和手段,并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具体的信息化实施能力则体现在教师运用数字化资源与手段,组织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并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二是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将师生互动有机融合,促进各环节教学活动在和谐气氛中不断推进;三是能够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应对各类课堂偶发情况,让课堂教学在结合了互联网教学的生态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2.1 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

一项针对高职教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超过90%的教师选择“多媒体(如PPT)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选择“基于智慧教学环境模式”“基于自带设备的混合教学模式”“基于三通两平台教学模式”“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比例较少。目前被多数高职教师运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种类仍然比较局限,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只停留在PPT多媒体应用的认知层面,没有树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此外,能主动立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不多,没有充分意识到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意义。由此可见,虽然基于新技术、新平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关注,但更多是停留在表层认知。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

2.2 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缺乏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资源使用行为一般发生于学校。从学校这一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影响教师信息化资源使用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决策和整体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学校领导的支持对触发教师行为有着直接影响:有些学校领导结合自身学校特点以及发展规划,没有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足够的关注,这会为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学校没有营造出浓郁的鼓励教师整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文化氛围,影响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的心态,缺乏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制度,教师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

2.3 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欠缺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信息化教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也促使高职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观念、组织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很多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并不具备网络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等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音视频频录制与剪辑、动画制作、录屏等方面能力尚有欠缺,对Dreamweaver、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教学辅助软件应用不够熟悉,难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实现有效的信息管理与评价、交流与共享。从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没有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选择优化教学效果的信息化手段;从各类教学大赛来看,部分教师也存在着“炫技”成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师对基于网络化、信息化在线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掌握、设计、实施能力也存在不足。

2.4 教师信息化教学体系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不断普及的大环境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仍不健全。从学校层面而言,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实施缺乏全面的考核制度,考核形式与对象单一化,在对教师的综合绩效考核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很多教师对于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问题上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服务也相对薄弱,存在着培训项目少,培训目标不明确,内容未整合,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很多培训项目只是停留在讲座、座谈等形式,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信息化综合素养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3 混合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数字资源应用的校园氛围

“互联网+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机结合会产生“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实现有赖于“智慧校园”的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数字化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数字资源运用氛围的营造。《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因此,从政府层面出发,应当建立就安全满足教育信息化2.0的网络环境、大数据平台、智慧教师等硬件条件,为各地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从学校层面出发,应当加大投入,为师生配备优质的软硬件辅助工具。此外,也要开展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把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从教学管理部门、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多角度出发,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的长效机制。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后续还需要创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室,为教师整合数字化网络资源提供针对性指导服务:创建面向不同学科方向的实训室,打造优质软硬件教学环境,实现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创设专门的教育教学经费渠道,为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为教师提供信息化资源运用与建设的培训机会;开设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辅助软件操作培训课程;向教师介绍数字教育资源运用的典型案例、分享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信息化资源运用经验分享的沙龙与研讨会等。从学校层面制定推动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措施,引导师生进行探究式、自助式、合作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着力打造“金课”,也为普及教师使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2 积极展开培训

积极开展各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加强培训教师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增强教师对数字化软件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素养。首先,明确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目标,立足从思想意识到技术运用,从数字化环境适应到信息技术创新,从而形成高职教师在“互联网+”时代所必备的信息化技能运用、资源建设、设计实施能力。其次,系统整合培训内容,立足信息技术思想,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与高职教育课程理念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整合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再次,培训方式多样化,既可以针对教师开展岗位集中培训,也可组织校级培训,也可开展教学反思或者自主学习。在综合考虑教师的年龄、职称、专业知识结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的前提下,对受培训教师进行细化分类,制定相应培训内容,除了线下培训模式,线上培训资源也可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启动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培训计划,形成面向教师队伍的“线上学习+线下培训+交流研讨”的立体式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素养。

3.3 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研究,鼓励参与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

自2018年,“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作为子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添加到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中,教学研究也被提升到教育科学的高度。这些举措启发更多的高职教师把教育教学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今后可征集并遴选典型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案例,通过政策调控、舆论导向等措施激励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创新研究,不断探索优化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此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已成功组织举办近十年,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实训教学作品涌现,成为带动职业教育全信息化覆盖的重要推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地高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在竞赛中反思并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案,不断研究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才能更好地把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4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综上,要真正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综合信息化素养,必须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各层面出发,保证对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投入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与竞赛,激发其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的积极性。坚持教师主体,运用信息化对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破解教学实践难题,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新生态。

猜你喜欢

互联网+培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