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美好生活”大力推进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
2020-01-02◎谷雨
◎谷 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 北京 100091)
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开始追求一种更加全面、丰富、充实的真正“幸福生活”。因此,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一、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彰显
着眼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每一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动态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现实化,亦即人的自我解放、自我更新、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人的本性不断丰富和完成的过程。所以,群众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充足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大家感知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文化素养和心灵能力。“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化能够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个人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基于“美好生活”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就是要着眼于社会现实,以文化建设推动构建和完善社会文化。通过构建人民群众的共同活动爱好,促成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独立,最终达到完善的社会与完善的人完美统一。一个具有现代化社会文明的和谐社会,离不开独立而完整的个人,离不开社会成员个体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团结合作,同时也有赖于成熟的文化实践和价值观教化。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要运用一切优秀人类文明成果,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化建设。
推进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接续中华民族以文立国、因文而兴的文明传统。所以,群众文化建设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中,“润物细无声”,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元素形式有别、表现各异。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在多元文化形态中寻找合力,让各种文化要素实现充分的互补互给,以形成多元一体的有机文化整体,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涵养影响人们“美好生活”的意识和精神能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建设理应辩证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要充分汲取蕴涵其中的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和命运充分尊重和关切。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是活动和宣传,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以多种宣传活动形式进行文化传递,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在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以多种活动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人民群众。
(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
广大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凝聚力和行动力的文化组织和文化队伍,扩展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应加强文化机构建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通过举办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变得更丰富、更富有新意、更加积极向上。比如利用节假日或大型节日,举办书法歌舞比赛、诗词比赛、手工制作工艺品大赛、象棋比赛等,传承和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建设效果,只有广大群众认可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要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内容繁杂的形式中要加强创新才能应对面临的各种问题。群众文化建设只有在管理制度上有所改变,才能真正做出创新。此外,人才也是影响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出台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文艺特长志愿者的积极性及参与感,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促进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应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群众文化的社会化特点,将先进文化传递到每个人心中;要从精神上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奋斗的决心,让人们更加享受生活、真正实现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