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品牌特色创建途径探究
2020-01-02张利萍
◎张利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018年11月14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意见》,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2]。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高校教学的窗口,也是展现高校师生科研创作的服务平台[3],所以创建高校学报品牌尤为重要。
一、顺应时代新要求,对照期刊找差距
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顺应时代新要求,对照学报找差距[4][5],探求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期刊学术地位不高。高校学报大多都是非核心学术期刊,学报内容过于全面、学术地位不高。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平台,期刊内容复杂多样,并没有结合大学自身的优势学科进行身份定位,不确定自己的办刊宗旨,从而导致千刊一面、缺乏新意。
优质稿源不充足,影响因子较低。学报是为高校师生服务的平台,但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导致学报吸引校内的优质稿源已成难题。职称评定为了凑量,学报平台滋生了一部分劣质稿、人情稿,影响了刊物的影响因子。
组稿环节和“三审制”流程不规范。从高校学报出刊的情况统计来看,学报稿源一般来源于校内的自投稿,但质量高的稿件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编辑部主动约稿。三审过程中初审环节弱化,导致复审和终审的工作量加大,稿件拖延处理使一部分稿件流失。专家外审环节存在断层现象,造成稿件乱审、审稿结果不权威的后果。专家外审环节的简化,稿件只进行一次专家外审,作者按照修改意见提交的修改论文直接进行终审环节,并未进行二次审稿,导致编辑人员并不知道作者是否按意见修改。终审环节把关薄弱,导致前面两环节遗留的问题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解决,稿件最终模糊出版。
编辑部人员配备存在问题。一些高校学报编辑部的人员配备存在知识断层现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许多专业上的问题解决不了,人员年龄比例失衡。老编辑带青年编辑时,他们日积月累的编辑习惯会传授给青年编辑,但这些习惯并不是规范,导致一错再错。编辑规范时常更新,编辑人员学习不及时、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导致一些废弃规定、符号及单位还在使用,造成较高的期刊年检差错率。学校人员调动频繁,编辑部整体人员不稳定、学习经费紧张,很难实现人人外出培训,不利于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工作不到位。学报作为展现高校科研的平台和窗口,所刊载论文的读者只有作者和编辑,纸质版期刊并未发行出版,只是赠阅到作者手中两本。在如今信息化办公的条件下,网站使用力度不够,网站部分功能闲置,并未建立微信平台、公众号等。
二、追赶潮流,解决问题抓落实
(一)合理的期刊定位
高校学报要有自己的明确定位,从本校的专业特色出发,结合地域特色,贯穿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形成本学报独特的办刊理念。有了理念就有了办刊导向和目标,为作者和读者指引方向,为编辑组稿编稿做了框架。从地域独有的文化、民族和产业出发,为期刊创建一个独树一帜的重点栏目,从形式上进行创新,做到每期有特色、每期有亮点,提升学报整体办刊水平,以提高学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吸引优质稿源
稿源是学报的根本,是高校学报发展质量的根源。发展学报,第一,要吸引校内优质稿源。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本校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领军人物在本校学报上发表自己的文章;重大项目课题需要在本校学报发表一篇论文才能结题,吸引科研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学报的编委会,对学报文章进行评优、推荐优质稿源参与到论文组稿的过程中去,对期刊创建的特色栏目献策献力。第二,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观念去争取外稿,主动约稿,申请充足的约稿经费对国内知名专家的稿件进行约稿,发现青年学者的优质稿源,对校内外稿件把握“一个标准”原则。第三,要杜绝人情稿、劣质稿源,杜绝论资排辈的稿源,为提高学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本学校教师多引用本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提升学报文章的被引率,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和学报知名度,有利于吸引与优质稿源。
(三)规范审稿流程
充分规范“三审制”流程,对来稿做到及时处理、及时送审以及及时决定稿件去留;对来稿要仔细进行初审,对稿件的内容、摘要以及规范化进行仔细的把关,对于学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阐述交给专家解决,采取专家的意见决定稿件的去留,对稿件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终审要对稿件进行抽查。
(四)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
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内容广泛,也决定了编辑部用人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编辑人员要不断进行规范学习、摄取新知识,保持与各大地方学报的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申请足够的经费,创造编辑部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最新的办刊理念,以提高自己的办刊水平。尤其要加大力度对青年编辑进行培养,鼓励参加编辑大赛,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以更好的学以致用。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对编辑人员有特定的职称评定、特定的考核标准,编辑人员待遇同等于教学科研人员的待遇,调动编辑部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
(五)扩大宣传力度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在传统纸质版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线上产品开发。通过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图片、文字结合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产生出多窗口的学报展示平台。通过微信平台、手机APP等程序,让阅读更碎片化,充分赚取大众业余时间,有效地进行学术传播及学术交流。
三、结语
总之,要从高校学报创建的初心出发,牢记学报创建的使命。要以提高学报质量为使命,以探究创建学报特色品牌的途径为出发点,从期刊的办刊理念、办刊宗旨、办刊质量、稿源质量、三审制流程、组稿过程、人员的配备、学校政策的落实、宣传的力度方面寻找差距,分析导致差距的具体原因。要针对问题确定解决措施,提升学报质量,为创建学报特色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