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为农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1-02陈焕新江苏省靖江市农业农村局
陈焕新 李 斌/江苏省靖江市农业农村局
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形势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农业农村局的成立,为农服务的范围、内容、对象、方向等相应发生转变,服务范围由农业向农业、农村、农民扩展,工作内容由农业技术推广向统筹乡村振兴延伸,服务对象由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大户和小农户全覆盖,努力方向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向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前进。为全面了解靖江市为农服务现状,客观分析存在问题,谋求适应新时代需求、符合靖江市情的发展路径,笔者通过到各镇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着重就农业农村部门为农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现 状
一是技术服务。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3个方向,每年推广新品种10余个、新技术20余项,发布各类技术信息50余件,“十三五”期间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推广奖)8项。通过“12316”短信、微信群、QQ群等方式,每年提供服务信息1200余条,覆盖全市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入户”“双挂双服务”、即时性服务等方式,年均为农民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000次以上。二是政策服务。近两年来,《靖江市乡村振兴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揽子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突出高效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新兴业态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针对精准脱贫、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改革等农村重点工作,设立专项政策,全面发力推动“三农”工作开展。三是保障服务。依托市镇村畜牧兽医体系,为全市养殖户提供强制免疫、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等方面的服务。年均投入2000余万元,平均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左右。突出“机械换人”和“自动化减人”,近三年推广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高效植保机等新型农机1156台(套),无人机、灭虫灯、喷杆喷雾机等高端机械得到运用,初步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覆盖全市160个益农信息社,定期发布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成 效
一是创新“三资”管理模式。2019年,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监理,突破“自拉自唱”的传统模式,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监理”双轮驱动试点。试点工作推进以来,违规违纪问题实现“零发生”。二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紧扣“创新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课题,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2018年,由靖江参与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发布实施,“1189”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模式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肯定和推广。三是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继续扩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靖江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方案》。在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工作中同步推进“一村一策”,做好村集体经济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紧抓建立健全组织、科学界定成员、合理量化资产、促进持续发展等关键环节,全面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实行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目前,已有59个村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问 题
一是服务“三农”意识有偏差。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工作仍然较艰苦、待遇仍然偏低,导致“跳农门”现象突出。个别基层农经与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近年来新录用的农业类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把进入基层农经与农技队伍工作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跳板”,一旦录用就千方百计思调、转、改,从而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二是为农服务网络不健全。目前,乡镇兽医站是市农业农村局下设机构,虽然绝大部分与乡镇之间配合比较到位,但还有少数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镇级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由市、镇双重领导,人员由乡镇自由调配,造成部分镇人手不足,如新桥、孤山等镇农推中心仅有3人,难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村级农技员均为兼职,没有全面配齐农业专干,为农服务不能实现“一竿子到底”,“最后一公里”在最基层的村级出现断点。三是知识技能水平跟不上。人员老化严重,人才青黄不接。同时,随着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承担的任务、项目不断增多,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扩充农业技术人员。四是为农服务效果不明显。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形式的不断涌入,少数农技干部对复合种养、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业品牌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握不准,指导能力欠缺,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
对 策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为农服务意识。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三农”工作,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当前,靖江“三农”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节骨眼”上,唯有奋力拼搏才有希望,唯有开拓进取才有成效。既要认真做党的农业农村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又要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行家里手,耐心细致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为农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健全为农服务网络。加快培养造就“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干部队伍配备、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大力引导和动员创业有成、有奉献精神的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投身“三农”事业。市一级本着“先急后缓,分批招录”的原则,从涉农大专院校中招聘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来,着力解决“三农”队伍人员不足、年龄断层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镇一级在选聘农经和农技人员时,重点选聘农业院校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适应性强,进入角色快。村一级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为农服务专干(农技员),设立村级为农服务站点,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为农服务层次。培养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农村人才培训网络,构建成熟的人才市场体系;要借助农业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继续深入推进对农村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建立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为“三农”工作队伍“加油充电”,提升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彻底解决“三农”工作队伍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专业不对口以及后继乏人等问题。四是强化基层党建,打牢为农服务基础。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科(站)争先进、个人(党员)争优秀”等活动,在农业农村系统营造积极向上的为农服务氛围,着力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坚守三农情怀,致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结合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三农”工作重点,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提升为农服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