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援外专家派遣的江苏实践与探索

2020-04-01徐国彬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受援国援外专家

徐国彬 吴 磊/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刘爱军/南京农业大学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深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这其中农业援外既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国际公益事业,既是中国适应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行之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业援外专家派遣是农业援外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利于受援国农业发展理念更新、农作物持续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作为对外开放大省,江苏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自2009年以来先后派出18批25人次农业专家赴苏丹、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中非、莱索托、斐济、吉布提、津巴布韦等10个国家执行援外任务,专家们用专业技能先后为受援国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指导农民种植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普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保障粮食稳定供给,传播中国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等,并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受到受援国政府、农民的一致好评,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受援国之间友谊,同时增进了我方对受援国国情农情的了解,为中外双方互利共赢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农业援外的做法与经验

高度重视、经验丰富。江苏农业援外工作始于1965年承担中国援阿富汗达鲁拉孟蚕种场的筹建,主要和原农业部中农公司等合作。截至20世纪末,先后承担了国家下达的农业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项目41个,其中成套项目14个,技术合作项目6个,单项援助项目14个,物资援助2个,收费技术服务项目5个。项目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马里、肯尼亚、苏丹、西萨摩亚、阿尔巴尼亚、安提瓜和巴布达、厄瓜多尔等20个国家,共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0人次,约占同期全国农业经济技术援助出国人员总数的1/5,并筹集发运设备材料5000余吨,由江苏承担实施的援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项目被誉为我国农业对外援助在东非的一面旗帜。

严格选拨、防控风险。江苏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援外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全省农业农经系统、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广泛发动,把好初审关,选拨政治素质硬、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强、外语应用好、沟通表达畅、工作实绩优的同志担任外派专家。进入新世纪,江苏以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国家领导宣布向非洲派遣百名高级农业专家为契机,积极组织报名,依据援外相关规章制度,派出前做好培训,签订四方合同,且组长必须为中共党员。江苏选派的援外专家在援外工作中多被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委以重任,如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推广研究员李荣刚自2014年起,连续6年担任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组协调员,且被埃农业和畜牧资源部聘为部长顾问。

持续服务、后顾无忧。专家派出前,积极与派出单位、外办系统等部门沟通,协助办理报批、护照、签证等出国手续。专家派出期间,通过网络方式主动、及时与专家保持联系,掌握专家国外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等,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给予慰问。此外积极了解专家家庭情况,为专家排忧解难,免除专家后顾之忧。援赞比亚农业专家杜永在外期间其母亲去世第一时间给予家庭慰问,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徐卿在外突发疾病时立即配合原农业部积极动员家属赴外接回,回国后赴连云港探望,并协调解决医药费报销等事宜。专家回国后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对接新老专家沟通,助力相关农业走出去企业与专家进行对口接洽,落实专家津贴、单位技术补贴发放等。

定向培养、储备人才。江苏历来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原农业部认定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江苏联合体,组织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扬州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提升业务技能。每年派员参加农业农村部国交中心组织的农业援外储备人才英语培训班,全面提升外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突破语言关,推动解决援外专家普遍存在的英语基础薄弱情况。每年依托国家外专局、友好省份等渠道,选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业务骨干、青年教师等赴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发展理念,开拓国际视野,加快农业对外合作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近年来多次援外专家招募报名情况,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专家团队,队中专家大多为单位领导或具有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储备人才,随时响应国家号召,为将来参与到农业援外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

总结成果、扩大宣传。鼓励专家在外发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受援国农业发展服务,并要求专家认真思考,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会议,与外方政府、非盟等多边组织、世行及FAO等国际组织多接洽,扩大我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合作。鼓励专家撰写文章,传播资讯,为国际组织、受援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内企事业单位等走出去境外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江苏的援外专家先后在农业农村部主管的《世界农业》期刊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包括《中国水稻生产对赞比亚的启示——以江苏省为例》《赞比亚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赞比亚农业投资的优势与建议》《莱索托农业生产现状与中莱农业合作途径探讨》《中国与苏丹农业合作现状与对策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援苏丹专家李荣刚相关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等国内知名报纸刊登,李博士应苏丹政府邀请撰写的《浅析“农业是苏丹永恒的石油”》,入选苏丹第9届科学大会论文,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我国继续做好农业援外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筹规划协调。建议国家层面加大与受援国的沟通协调,了解受援国的农业需求,共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鉴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的现实,下期派遣专家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成效不明显,应尽量避免一年或半年等短期派遣,建议按照级别、专业、岗位等具体要求,因岗派人,选拨包括总统顾问、农业部长顾问、农业专家、职教专家等各类专家,执行半年、一年、二年、三年的援外期,有老有新,以老带新,切实满足受援国农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投资小,贡献大,近民心”特殊优势,推进农业对外技术援助事业行稳致远。此外为专家配备专门工作室、车辆、试验田等必要工作条件,提供专职外语翻译、受援国助手等协助开展工作,力争达到事半功倍。

加大部省联动。建议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在与受援国签订援助协议后,尽早谋划国内专家组选拨。鉴于国家层次项目多、部里人员紧张,为避免临时选拔、突击派人、各省派员有快有慢等影响,建议加大部省联动,参考援疆援藏对口建设模式,实行一省承包他省协助的模式,派出前便于组织专家报名、办理出国手续,外派期间便于管理统筹,归国后便于资源整合共享,为后续对外合作提供咨询与保障。

提升专家待遇。目前援外专家经济待遇按照财政部《援外出国人员生活待遇管理办法》(财行〔2007〕526号),其中正高津贴1660美元/月、副高1420美元/月,这些费用在2007年来看已经很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物价的上涨、购买力的下降,这一金额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2016年根据《财政部关于调整援外出国人员艰苦地区补贴标准的通知》(财行〔2016〕12号)有关规定增加援外人员艰苦地区补贴13400元/月,但对专家经济上的激励有限,此外与日本(7000多美元/月)等国家及国际组织类外派专家待遇相差甚大。在增强农业援外专家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援外专家政治待遇,相关政策可否参考国内援疆援藏、扶贫干部。援外专家在外特别是非洲面临自然条件艰苦、传染病肆虐、社会局势动荡、工作环境欠佳、健康及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等状况,为此付出较多,建议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提高专家经济待遇,借鉴援疆援藏政策,出台相应措施,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扎实、乐于奉献的70后、80后优秀人才加入援外专家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援外工作。

推进后续合作。专家回来,并不是援外工作的结束,而是对外合作的另一个起点,专家在外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应通过牵线搭桥,提升农业援外专家派遣工作在推动农业国际合作中的综合支撑作用。专家对受援国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农民群众等有深入了解,了解受援国所缺的品种、机械、农资、工艺、技术等,知晓受援国所富裕资源、能源、劳动力、农产品,可以结合我国民经济现状,变“输血”为“造血”,推动受援国更多官员、科研工作者和企业来我国参加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国际性会议或培训等,考察农业发展新成果、农村建设新气象,学习借鉴宝贵经验,采购农业产品、机械设备、生产资料等,此外推动相关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自然、社会、人力等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受援国援外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援外医疗队派员单位的人文管理与服务模式
援以止战:国际援助与国内武装冲突
——来自中国对外援助的证据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援助制度之完善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