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精神内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0-01-02江苏省扬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农农业农村

江苏省扬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江苏省扬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并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形成了任务清单、工作措施清单。同时,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高质量形成一批成果清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重要论述指引培育“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切实提高扬州市“三农”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推动“三农”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精神,把《论述摘编》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总的要求。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整个“三农”工作,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推动扬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方针。农业是国计民生,农民是执政基础,农村是战略后院。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三农”战略地位认识的发展和创新,阐明了对工农城乡发展优先次序的战略考量。要针对实践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各地各部门工作的优先位置,顺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从增产增收拓展到全面振兴,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显特色,统筹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三是坚持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开关。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并强调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党的领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定海神针的作用,也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快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抓强建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目前,扬州市已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乡村振兴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下设10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协同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全市“三农”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市委关于农村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形成市委农办牵头、各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进一步聚焦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三方面提高认识水平:一是认识任务的长期性。20字的总要求需要30年余年的接续奋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循序渐进的改变才能完成。二是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既要充满信心不断地向目标迈进,也要重视实施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主观意愿,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将乡村建设好、发展好。三是认识任务的内在逻辑性。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总要求,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抓手和根本遵循。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一是在生产上,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扬州市南濒长江,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长江和运河,水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禽水产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有很好自然条件。但农业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好东西卖不到好价钱”的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扬州市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以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供给体系,完善支持政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在生活上,让乡村振兴更有“乡愁”“乡味”。近年来,扬州市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无害化厕卫生户厕普及率居苏中第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超90%,近600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57元,连续11年超省均水平,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扬州市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围绕守住魂,传承好村风民俗,保护好农耕渔猎文化,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乡村游、体验游。围绕留住人,下决心将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按照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围绕提振精气神,加大文化惠民向乡村倾斜力度,将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向乡村延伸、书香城市建设向乡村推广、城市书房建设向乡村普及。三是在生态上,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近年来,扬州市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率先提出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江淮生态大走廊,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三退三还”等八大工程,投入25亿元对全市3.3万条农村河道进行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疏浚整治,每年新增植树造林500万棵,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扬州肩负着一江清水北送、保障京津冀安全用水、雄安新区生态补水以及为大运河沿线城市输水的重大政治责任,生态保护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下一步,扬州将深度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树立城乡一体的生态观,建立对农村生态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的补偿性投入,守护好绿水青山。

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着力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问题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好篇、布好局、开好头、起好步,扬州市将准确把握形势变化,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突出产业振兴,谋划打造华东地区的“中央厨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把打造华东地区的“中央厨房”作为扬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和关键抓手,尽快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推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一是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带动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运输业链式发展,打造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休闲农业、农业电商等六个百亿级特色产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完善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持之以恒推动高标准农田面积增长、质态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50亿元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质态,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加快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唱响“扬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土地、农产品做文章,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有力有序推进5个生猪养殖集聚区建设。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坚持将扬州农耕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一批好找、好走、好看、好玩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按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探索建设“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地带农业科研中心”为目标,着力整合“一校两所”力量及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源,积极打造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国家动植物基因库、扬农—先正达研发中心、人兽共患病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江豚保护实验室,引导驻扬高校开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

突出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重点打造三支队伍:一支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大力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紧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着力培养一批愿意从事、善于从事农业的高素质农民。一支是乡土人才队伍。专门制定乡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校教育与“师带徒”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雕刻、剪纸、竹编、刺绣等扬州乡土产业后继有人、重振雄风。引导城里人带着资金、农业科技人员带着技术下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带着新理念、在外农民工带着成熟经验回乡创业,并出台配套政策,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更有信心。一支是乡贤队伍。打好“亲情牌”“乡愁牌”,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等乡贤带着资源返乡发展、繁荣家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突出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历史的责任感,加强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造一批农村新文化地标。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机会,探索举办“节庆+文创+旅游”的新时代庙会,开展农村能工巧匠技能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村文明家庭颁奖、农产品交易、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传统农耕文明展现新魅力、新风采。建设集农村政务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的文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制定扬州乡村文明新风准则,引导农民思想观念接轨新时代。

突出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组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以铁的手腕、铁的举措抓好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林地、湿地、水面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折不扣落实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积极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村镇公交和通组道路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建二级医院等工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高水平发展。注重发挥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样板。

突出组织振兴,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把优秀干部优先放到农村一线锤炼,大胆选拔重用经受农村锻炼、实绩突出的“三农”干部。进一步组织实施镇村书记“双培养双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培养“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管理公共事务、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使农村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三农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