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中生态纪录片环保叙事创新研究

2020-01-02周慕维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生态

◎周慕维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需要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而生态纪录片的出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充分利用生态影像艺术的优势,对环保理念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教育:生态纪录片基本功能

纪录片是在客观记录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创造性处理的艺术产物,其艺术性为其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1]。在我国,商务印书馆影戏部较早意识到纪录片的教育功能,其拍摄影片是为了“借以抵制外来有伤风化之品,冀为通俗教育之助”[2]。由此可见,影片已被看成是教育宣传的手段,纪录片的诞生和传播就是其利用自身叙事策略对受众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

生态纪录片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主要体现为环境教育。当下各类环境问题侵袭全球,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生态纪录片通过独特的影视手法,呈现出史诗般的视听盛宴,引起受众的审美情感共鸣,并引导受众认同影片中所传达的环保理念,展现了其独特的环保传播价值。

二、生态纪录片环境教育功能实现的基本策略

(一)叙事主题表达

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主题中往往渗透着创作者所传达的环境教育理念。叙事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手法,生态纪录片通过叙事主题的表达,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如生态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第一集,影片最后提到人类发明了新的捕食技术并用以捕杀海洋生物,导致一些巨型鲸类几乎销声匿迹。如今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进行过度捕捞、野生动物制品贸易,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这引发了受众对人类干预自然生态的深刻反思。从生态整体论出发,思考和关怀人类的最终命运,对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3]。生态纪录片通过揭示生态危机,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发挥了环境教育功能。

(二)叙事语言设计

生态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的手法,承担了环保叙事和环境教育的功能。制作团队使用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手法,对同期声、解说词和配乐进行有机组合,使生态纪录片在传播生态知识的同时也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生态影像《森林之歌》分集《万木撑天》在介绍乔木时,通过一系列的推、摇镜头实行场景的转换,展现了森林中动植物的生活状态,这种综合的和谐美带给了观众视觉上的享受。此外,《森林之歌》采用极具地域特色的配乐——萧和笛,解说词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有效控制了影片节奏。影片借助视听语言,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审美要求,也宣传了环境保护理念。

(三)叙事风格明显

在生态影像的创作中只使用科普语言容易让纪录片陷入单纯的说教中,而故事化叙事策略的运用,增加了影片趣味性,体现了生态影像的艺术性和教育性。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在叙述在人与动物的情节中,营造出了强烈的命运感和悬念,体现出故事化的特点。当灰雁经过排放废气的工厂时,其中一只突然陷入泥沼中;灰雁的行为不断影响着受众的情绪,由一开始的紧张变为后来的怜悯,最终反思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生态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呈现,有助于受众生态伦理观的构建,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内在关系的思考。

三、自媒体环境下生态纪录片环保叙事思路

(一)叙事语言建立审美认同

在自媒体环境下,要想更好地表达环保的叙事主题,还需要巧妙的叙事语言。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这也促使环保叙事需要在审美层面和受众达到共通。传统的生态纪录片多选择图片、解说词、同期声等叙事语言来加强影片表现力。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叙事语言有了更加丰富的表达。一方面,创作者可以利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如水下拍摄、航拍、延时摄影等,让受众获得审美愉悦,提高环保叙事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新媒体元素也可以通过动画演示、3D模型、特殊音效等形式,给受众带来别样的艺术感受,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4]。通过丰富的叙事语言,受众建立起审美认同,并对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反思,使环保叙事更具艺术展现力。

(二)复合视角形成叙事引力

自媒体时代构建的传播环境更加开放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叙事视角的选择。生态纪录片以往较多使用“上帝之声”进行叙事,这使环保叙事和受众保留了一定距离感。而在自媒体环境下,内外视角的配合是环保叙事中重要的一环。内视角是指叙事者是事件的参与者,通过这种视角能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将环保理念更好地传达给受众。因此,生态纪录片创作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复合视角,通过多视点的变化形成叙事张力,实现创作者和受众的平等对话,实现自媒体环境下环保叙事视角的创新。

(三)叙事节奏契合受众需求

节奏的设计对生态纪录片的环保叙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兴起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自媒体环境下的环保叙事提出了新要求。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使生态纪录片可以通过电视、客户端、网站等方式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但同时也在竞相分割受众的观看视野。在这种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下,群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改变[5];人们置身于海量信息库之中,有时对环保叙事中诸多铺垫缺乏耐心,更偏重直接性视觉效果。因此,生态纪录片需要结合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变化适当调整叙事节奏,使环保叙事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情感影响。

四、结语

生态纪录片在环保叙事的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也是受众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通过观看生态纪录片,受众能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产生正确的生态认知,从而承担生态责任,正确处理环境问题。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人们对生态纪录片的叙事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推动环保叙事向着多元化发展。因此,生态纪录片在环保叙事上应抓住自媒体环境的特点,用凝练的叙事手法,将环保观念融入生态纪录片中,力争在环保叙事中呈现更深层次的话语表现,使之与自媒体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更好地进行生态的科普和环保理念教育。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