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张可久散曲的“雅化”特征

2020-01-02程晓林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叠字散曲小山

◎程晓林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99)

张可久,字小山,是元曲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元代散曲文学之冠。其流传下来的散曲作品数量巨大,几乎占了全部现存元散曲的五分之一。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中就曾把他列在了第二位,仅次于马致远,可见张可久在中国古代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雅化”特征的历史评判

学界每每论述到张可久的散曲时,都莫不以“雅化”来形容其风格。邓绍基在《元代文学史》中道:“张可久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典丽雅正,其散曲有雅正的艺术特点。”[1]梁扬、杨东甫在《中国散曲综论》中也提道:“张可久的散曲风格,典雅蕴藉,清新秀丽,确如朱权所评,‘清而且丽,华而不艳’”[2]。隋树森所编的《全元散曲》中也说:“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喫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材。”[3]由此可见,张可久在散曲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恰恰是由其“雅化”的散曲风格带来的。

明清的评论家们都十分推崇张可久的曲作。明朝朱权在他的《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李开先在他的《乔梦符小令序》中也称张可久为“词中仙才”,是作曲中的杜甫。虽然其中不少溢美之词,但似乎都并未从散曲的“本色”出发。“散曲明快畅达的本色,在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方式上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用典一读便知,与诗词用典迥异”[4]。而张可久的散曲作品中却多有词的影子,这也是其散曲“雅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那么显然不甚符合曲的行当了。所以,元之后的评论家们把张可久推到那么高的位置,是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的,他们还是站在一个正统文人的视角中来评判,而不是立足于散曲的本色行当。

虽说张可久的“雅化”特征不符合散曲的本色,但这也不失为他散曲的一大特点、一种风格,如果直接当作一篇小词来欣赏,谁能不沉醉于其中的优美呢?总之,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张可久散曲的“雅化”特征;这种特色在散曲创作中虽不值得大力弘扬,但在文学审美性上其重要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二、典雅的语言特征

张可久的散曲一直以清丽典雅为主要特征,正如清代姚华所说:“词庄而曲谐,是诚有辨”,“如东篱、小山、兰谷诸家之作,未尝不归于雅正”。[5]“雅化”这一重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曲作中语言及意象。

追求本色行当的散曲用语一般都源于生活,随着内容而定,大多取自于口语当中的俗话。而小山散曲几乎都规避了俗语的使用,他炼字炼句,善用比喻、叠字、对偶和引用,每个环节都在力求典雅。例如小山散曲集中的一首《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6]开篇的第一句“长天落彩霞”就引用了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一句“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是一个典型的明喻句,把红花比作人的面色,把青山比作僧侣的光头颜色。这种比喻的运用很精到,不落俗套,使得散曲的语言更加含蓄委婉,显得雅致。接着的下一句“生色围屏”又引用了李贺《秦宫诗》中的:“内屋深屏生色画。”,还有后边的“横斜瘦影”也是引用了林逋《梅花》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仅仅这一套中的一小篇幅就出现多次引用,可见张可久散曲对引用典故的偏爱。但凡引用那就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前人的诗词或是历史故事,那就会使得原本通俗易懂的散曲语言变得晦涩不易懂,增添了一些神秘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典雅的风格特征。

再看张可久的另一首《双调·水仙子——湖上即事》:“盈盈娇步小金莲,潋潋春波暖玉船。行行草字轻罗扇,诗魂殢酒边,水光花貌婵娟。眉淡淡初三月,手掺掺第四弦,为我留连。”[3]陈望道曾在《修辞学发凡》中道:“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等的,名叫叠字。”[7]那么在这一曲中就多次出现了最经典的AA式叠字形式,例如:“盈盈”“潋潋”“行行”“淡淡”等。这些叠字使人读之朗朗上口,增加了音韵的和谐美,同时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关系着情感程度的增强或减弱。最重要的是,这种叠字的运用手法继承了诗词,比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的运用会使所描绘的意象显得更加灵动。

张可久承袭了唐宋诗词的用法,巧化诗词入曲中,让他的散曲格调更显雅正。此外,张可久散曲中也运用了很多对偶的修辞手法,特别以“鼎足对”居多。据统计,“张可久散曲中的‘鼎足对’以四言和七言为最。在他的855首散曲中,使用“鼎足对”的高达365首,所占比例为42.7%”[8]。例如[双调·水仙子](春思):“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3]。句子结构完全相同,每个词组之间都是相对的,让人联想到一幅画,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对偶的大量使用有利于清雅的意境建构。

三、雅正的意象

意象的创造,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活动;小山散曲中意象的构成,满满透露出他自视为正统文人的情怀。张可久在散曲中多次以“诗人”自居,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象。比如他在《双调·风入松——湖上九日》中称自己是“诗翁”,说道:“诗翁健似当年”[3],在《中吕·红绣鞋——三衢山中》中说自己是“短衣瘦马诗人”[3],还在其他的曲作中提到自己是“诗豪”“读书人”和“吟翁”等等。小山进行的是散曲创作,却以诗人自居,明显地显示出了雅化的趋势,若将这些意象放到宋词作品中来看,也毫无违和感。

张可久散曲多为吟咏山水的写景抒情之作,其中的意象多具有宁静祥和、色彩平淡、韵味深远的特点。描写自然风光之景都常见杨柳飞鸟、芳草鲜花、和风细雨、湖泊池子、白云远山、小楼流水、月与长琴等温婉清雅的意象,即便是从张可久创作的全部散曲作品中任选一首都逃不开上述这些意象。比如《黄钟·人月圆——秋日湖上》中的“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青青。……白云洞口。红叶山亭”[3];《双调·水仙子——秋思二首》中的“海风吹梦破衡茅,山月勾吟挂柳梢[3]”;《双调·折桂令——西湖怀古》中的“人已去梅花旧家,客重来柳树西风[3]”;还有《双调·折桂令——赠琵琶妓王氏》中“压柳欺梅旧声价,弄琵琶。风流不似明妃嫁[3]”等等。此外,也不难发现几乎从未出现过描写大自然凶险一面的意象,也正是这些雅正意象的使用,构成了张可久散曲“雅化”的重要特征。

猜你喜欢

叠字散曲小山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小山小山
奇特的叠字联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叠字家园